10.02 悲催:做農業不得不面對的九種風險

必須打破目前關於農業規模經營就能增強風險抵抗能力的神話。農業規模經營和小農經營一樣,都面臨無法避免的農業風險;更由於實行了規模經營,農業風險不是減小了,而是被同步放大了,應對的困難也同步增加了。實際需要面對的風險接近十種。

悲催:做農業不得不面對的九種風險

當前正在興起一股不可抑制的資本下鄉衝動和農業規模經營熱潮,最流行的口號大約是“以工業化的理念經營農業”,核心是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市場化。但可惜的是,在執行中好多變成了按工業的路子來經營農業,結果不是適得其反,至少是理想的狀態始終難以達到。歸結其原因,關鍵在於對農業的特徵認識不足,對農業可能遭遇的眾多風險應對不足,最終鎩羽而歸。關於農業風險問題,由於我出身農家,又長期在農業部門工作過,因而並不陌生,凡是遇到的農業規模經營主體,也都及時反覆提醒,一定要放下理想主義,多些現實主義,真正深入到農業現實中去,否則可能大失所望。面對層出不窮的農業企業“鼻青臉腫”,我也在不斷總結農業風險的種類及其預防。

讀馬德富、魯先鳳的《論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風險及其特徵》一文,又受到一些啟發,想再做些梳理。這篇文章對農業風險進行了細分,首先分為一般風險、規模經營的風險和“適度”的風險;對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風險作進一步的劃分,又包括:自然風險、市場風險、技術風險、社會風險、決策風險、信用風險六種;同時,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風險的產生與應對機制也明顯不同於小戶經營,因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以高收益為主要目標,農戶則傾向於規避風險取得穩定效益;農戶的應對一般用傳統的手段,典型的是多樣化種植和多種經營,但農業規模經營一般是專業化生產,勢必要在制度性方面尋求保障,如農業保險、農業市場開拓甚至農業期貨手段的運用等。

悲催:做農業不得不面對的九種風險

由這篇文章出發,至少可以得出兩點基本結論:首先,農業規模經營和小農經營一樣,都面臨無法避免的農業風險;其次,由於實行了規模經營,農業的風險不是減小了,而是被同步放大了,應對風險的困難也同步增加了。這樣就可以打破目前關於農業規模經營就能增強風險抵抗能力的神話,我們不否認經營管理得當的規模農業可以提高風險抵抗能力,但必須認識到,規模農業必然面臨比小戶經營更大、更多的經營風險,也必然要進一步提升風險意識,力爭科學應對風險,方能真正實現農業規模經營的設定目標。

悲催:做農業不得不面對的九種風險

若再進一步對照工業來分析,對農業的風險還可以進一步深化認識,以利於科學應對。

一是自然風險。這是農業相對於工業獨有的風險,也是與工業最大的區別,不懂得這一點,最好不要從事農業。對於工業而言,除非遭遇大地震、海嘯等嚴重的不可抗拒的自然風險以外,一般的自然風險對於工業是可以不考慮的。像常見的農業風險,如暴風雨、洪澇、乾旱、冰雹、霜凍、乾熱風等,基本上對工業不產生明顯影響。但農業不行,靠天吃飯是基本特徵,氣候的每一點變化都會對農業產生影響,也讓農業生產充滿了不可預期性。

悲催:做農業不得不面對的九種風險

二是疫病風險。嚴格地講,疫病風險也是自然風險,但其中有人為因素在內,因為好的農業管理會減輕甚至預防疫病風險的發生。但這一風險同樣也是工業沒有的。而且,這一風險對於農業往往是致命的,像畜牧業上的重大動物疫病、種植業上的暴發性病蟲害,往往造成毀滅性的結局,可能顆粒無收,也可能多年積累的心血毀於一旦。

悲催:做農業不得不面對的九種風險

三是市場風險。這個風險農業與工業皆有,但農業較工業應對能力差,因為農產品具有鮮活性,銷售期只有那麼一點時間,銷售範圍也比較小,在市場行情面前基本上只有“被迫就範”的份兒。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農產品滯銷事件頻繁上演。但工業就不同,至少行情不好的時候,還可以在倉庫放一放,大不了減價處理,還能收回些成本。而蔬菜、水果等農產品,一旦銷售不出去,只有翻入泥土作綠肥了事,其損失可想而知。

悲催:做農業不得不面對的九種風險

四是社會風險。這個工業也有,但農業的社會風險要大得多,核心在土地問題上。因為工業用地是國有的,政府還做到了“九通一平”,甚至免稅三年,可謂優待有加。農業沒有辦法,只能從農民手裡流轉土地,一些農民不願失地,則可能出現強迫流轉,埋下不穩定因素;又由於農業週期長,必須長期經營,中間又會因為土地流轉價格的變動問題,導致農民的毀約事件;對於委託農民種植的農業企業,又會出現道德風險,價高則農民圖利違約賣給市場,價低則全部強賣到農業企業,一旦不收購,則新聞媒體往往站在道德至高點上大加批判,地方政府也會因為農民的弱勢地位,在處理此類事件時往往偏向於農民,讓規模經營的主體受傷不已。

悲催:做農業不得不面對的九種風險

五是政策風險。這個工業也有,但農業受政策影響更大些。因為農業是弱勢產業,國家的政策扶持非常重要,一些產業的規模經營可能完全靠國家扶持,否則無法盈利。但農業總體投入還不足,政策在基層的落實往往具有人為因素的影響,企業在與政府打交道的過程中,充滿了變數,也難免出現人走政息的局面。同時,一些地方政府可能會為了促進農業規模經營,出一些地方土政策,一遇國家嚴查,最終還是企業受傷。典型的就是土地政策,基本農田是不讓搞畜牧業的,有些地方卻鼓勵,國家一查,只能遷址另建,企業損失會很大。

悲催:做農業不得不面對的九種風險

六是政治風險。地方官員的調整,有可能帶來人走政息的局面,曾經的支持承諾也可能難以兌現。

若再進一步對照,則有些風險農業本來沒有,因為規模經營以後才會產生,更必須認識到位。突出表現在決策風險、管理風險、技術風險上。

悲催:做農業不得不面對的九種風險

首先是決策風險。小戶經營“船小好調頭”,大不了少掙點,或少賠點;但規模經營不同,專業化、規模化,風險明顯放大,決策失誤影響很大。選錯了農業行業,絕對不可能像農戶家庭那樣嘆息一聲了事,也無法像工業那樣迅速調整,可能幾年甚至幾十年無法調整到位,只好深陷其中。

悲催:做農業不得不面對的九種風險

其次是管理風險。規模農業的效益實質在管理,這可能是一般投資農業的人意識不到的。同樣養豬,在2013年的行情中,一般人每頭豬賠百十塊左右,但有的養殖場每頭利潤還在兩百元以上,也有的可能虧損到無法承受的地步。核心均是管理的差異,是否嚴格執行了技術措施、疫病防控措施等是關鍵。所以,必須明白,現代農業也是高科技,也是需要專業人才的領域,純靠資本投入,不解決問題。一些農業企業家經常面臨的苦惱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再次是技術風險。主要是農業新技術研發的難以保密和成果被迅速複製,從而導致新技術研發的投入產出比難以達到預期效應,甚至完全成了公益事業。同時,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新機械的引進、應用也存在風險,如果不能處理好試驗、示範、推廣的梯次推進步驟,可能引發較大的技術風險。

這些因為規模經營才出現的風險,基本上屬於主觀性的,需要經營者不斷提高對農業的認識和產業的研究,力求準確把握經營定位,科學管理,不斷在摸爬滾打中取得進步。

悲催:做農業不得不面對的九種風險

總之,農業風險種類較多,機制複雜,從事規模經營者當慎之再慎,力爭做到投資激情與經營理性的平衡,方能在實踐中穩定實現預期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