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得儒家雅量、成道家氣量、達佛家心量,三重境界,豁然開朗

得儒家雅量、成道家氣量、達佛家心量,三重境界,豁然開朗

得儒家雅量

《中庸》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一個有智慧和修養的人,必然是平和淡定、不為世事紛擾所動的;一個做人做事不偏不倚的人,必然是讓人信服、如沐春風和受歡迎的。而這些,正是雅量。

與人為善,不遺餘力地成就他人,不知不覺也成就了自己。一己是人,眾人是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修得胸中雅量,蓄得一生幸福。人生,要面對自己、他人和自然萬象。自己是最大的對手,他人會影響你的生活,萬象是無法超越的存在。

得儒家雅量、成道家氣量、達佛家心量,三重境界,豁然開朗

成道家氣量

《道德經》雲:“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氣,就是陰陽,所謂陰陽二氣。氣的作用,就是和,無論天地人和,終歸是一個和字。人間是道場,人生是修行,吞得下委屈,才能喂得大格局。格局大了,氣量自然大,氣度自能非凡。

人的道德隨著氣量的增長而提高,人的氣量也是由於見識的增加而更寬宏。所以想使自己的道德更加完美,不能夠不使自己的氣量更寬宏;要使自己的氣量更寬宏,不能不增加自己的見識。

得儒家雅量、成道家氣量、達佛家心量,三重境界,豁然開朗

達佛家心量

《中論》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無論是世法、佛法,人的成就大小,跟心量成正比。做人的心量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不為一己之利去爭、去鬥、去奪,掃除報復之心和嫉妒之念,自然“心底無私天地寬”。

以佛法的智慧打開心量 ,我們始終為自己,始終是自私自利的,因為我們的心胸沒有打開,心量沒有放開,所以我們一直都在煩惱,一直都在痛苦。現在我們心量要放開,心胸要打開。心量放得開闊,心態無邊無際;目光放得長遠,目光無邊無際:這叫佛法無量。

得儒家雅量、成道家氣量、達佛家心量,三重境界,豁然開朗

謝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