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黃瓜流膠病怎麼防治?掌握正確識別症狀方法,對症下藥

溫室黃瓜、甜瓜等瓜類作物在冬春低溫、高溼季節最易發生流膠現象。引起瓜類作物流膠的原因比較多,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生理性病害都可能,其中黃瓜是最易發生流膠病。下面一起來看看黃瓜流膠病的幾種症狀及防治方法。

一、症狀識別

1、細菌性病害

細菌性潰瘍、緣枯病:先在瓜條上的微小裂口處流淌出白色朵狀菌膿,一般為白色、不凝固,擴大後成鼻涕狀凝膠,病斑葉脈發黑,有臭味,重時瓜條內部壞死腐爛。

黃瓜流膠病怎麼防治?掌握正確識別症狀方法,對症下藥

細菌性流膠

2、真菌性病害

灰黴病、菌核病:流膠部位主要發生在瓜的頂端,開始的流膠多呈白色小米粒狀,圍繞瓜頂一週,後膠粒上著生白黴,後變為鼠糞菌核,導致瓜條腐爛。

黃瓜流膠病怎麼防治?掌握正確識別症狀方法,對症下藥

灰黴病、菌核病引起的流膠

蔓枯病:蔓枯病流膠一般是褐色的斑點,葉片邊緣V形病斑,葉片內部圓形病斑,莖蔓和瓜條上出現乳白色或琥珀色流膠。

疫病:流膠一般發生在莖蔓上,嚴重時危害瓜條。莖受害病部呈水浸狀,暗綠色腐爛並明顯縊縮,產生流膠。

黃瓜流膠病怎麼防治?掌握正確識別症狀方法,對症下藥

黑星病:黃瓜多發生在瓜條上,病斑上流的膠為紅褐色,流膠處的病斑黑褐色,易開裂。黑星病可侵染葉片成褐色小斑點,並造成葉穿孔或嫩葉邊緣腐爛,致病葉為禿樁。

斑靶病、褐斑病:黃瓜上此類病害嚴重時,也會侵染瓜條。初顯高粱粒大小褐色膠狀物,重時流膠滿布瓜條。

3、生理性病害

一般多先在瓜條表面出現細小裂紋,後流出白色膠狀物。其引致原因主要與忽幹忽溼、通風不良、激素使用不當等有關。

黃瓜流膠病怎麼防治?掌握正確識別症狀方法,對症下藥

生理性流膠

4、蚜蟲、薊馬咬傷後的微傷口也會出現流膠病,注意及時施用吡蟲啉、噻蟲嗪等藥劑防治。

二、防治方法

1、灰黴病、菌核病

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可用腐黴利可溼性粉劑加異菌脲或嘧黴胺加腐黴利對水全株均勻噴霧。噴藥前,最好先摘除病葉、病果。莖稈初發病斑,及時刮掉並塗抹高濃度藥糊糊。

2、炭疽病、蔓枯病、黑星病、斑靶病、褐斑病

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可用苯甲·嘧菌酯加戊唑醇加丙森鋅或吡唑醚菌酯加氟環·咪鮮胺加丙森鋅或烯酰·吡唑酯加戊唑醇加氟環·咪鮮胺交替噴霧防治,5-7天噴1次,連噴2-3次。

溫馨提醒:莖蔓染病初期,輕輕刮掉病斑上疤痕後,用戊唑醇加水與麵粉調製成漿糊狀,用毛筆將糊狀藥液均勻塗抹其上即可治癒。

3、細菌性潰瘍、緣枯病

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可用噻菌銅、喹啉銅、琥膠肥酸銅等銅製劑,或氯溴異氰尿酸對水全株噴霧。

4、生理性病害

合理澆水,防治忽幹忽溼;提高夜溫,科學通風排溼;慎用激素,合理調理生長;葉面噴施鈣鎂葉面肥等補充中微元素。

雲眾地服務宗旨: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