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劉三姐的故鄉—宜州

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宜州,位於廣西中部偏北,有“中國長壽之鄉”的美譽。

宜州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最美麗的、最動人也讓宜州人民不能忘記的和引以自豪的,是歌仙劉三姐的傳說。壯家女子劉三姐在下梘河畔居住,她面對財主壓迫不屈的精神和動聽美妙的山歌一直流傳至今。

劉三姐的故鄉—宜州

肖丁山這個文學者在宜州的民間採風中慧眼捕捉到了這個故事編成了彩調劇。隨著五十年代彩調劇《劉三姐》進京匯演,以及電影《劉三姐》的成功播出,它開始揚名海內外,讓人們知道廣西有一個劉三姐,劉三姐山歌在宜州。

宜州山清水秀,風光綺麗,有白龍洞遊覽區、宋代鐵城,宋黃庭堅逝世處遺蹟,宋楊文廣戰事遺壘,明千戶所古城,明惠帝雲遊宜山遺蹟,太平天國王府故址,仙山岩,九龍巖,三門巖,多靈山,鎮遠峰等多處文物古蹟和風景勝地。

劉三姐的故鄉—宜州

宜州小吃聞名河池,如果你能跟著當地人走街串巷地覓食實在是一大美事。夜裡的美食分佈在龍江北岸宜山路的美食街、城中東路十字街(和平路北段),都是不能錯過的地方。

瑤寨五香薰魚

瑤寨五香薰魚“五香薰魚”是弄場瑤家傳統的醃製魚,是一種專門用來招待貴客的奇特菜餚。客人光臨,樸實好客的主人從小缸中撿出一兩尾沾滿糟辣碴子,帶著濃郁的姜、蒜、酒、芬芳的金黃魚乾。

劉三姐的故鄉—宜州

牛肉條

山歌,彩調,牛肉條俗稱宜州三絕,尤其是牛肉條,是宜州市的特色小吃。

豆腐瑤

當你走進宜州,無論去到哪個鄉哪個村,尤其是到遠離圩市的峒場人家作客,熱情好客的山裡壯家人,都會有粥有酒招待你。在滿桌豐盛的菜餚中,還有一隻大品碗裝的“糊糊”,淡黃色的糊裡,碧綠的菜葉上凝結著一朵朵、一串串“戀枝不捨的桂花”。這碗“糊糊”,壯家人叫它“豆腐瑤”。

劉三姐的故鄉—宜州

八寶飯

宜州八寶飯要數懷遠的最為出名。原料主要是豆沙、果脯、 糖油等八種餡料合制而成,拌上豬油,和糯米敲在一起,夯實了,吃時在火上一蒸,香噴噴的油就流出來了,色香味美。

豆腐圓

宜州有名的豆腐圓,是過年過節絕不可少的佳餚,再窮苦的人家寧可少買魚肉,豆腐圓絕不可無,因為它有團圓的寓意。吃法分油煎和清蒸兩種。油煎的表皮金黃酥脆,鬆軟爽口,便於攜帶;清蒸的原汁原味,口感好,不膩喉。

劉三姐的故鄉—宜州

什錦菜

什錦菜是宜州地方特色食品之一,香、脆、辣是這一款泡菜的特點。什錦菜精選優質的胡蘿蔔,木瓜,辣椒,冰糖等地方綠色農產品為原料,在傳統制作基礎上結合現代技術精心醃製而成,口味純正自然,鮮美脆嫩,健脾開胃。

螺螄煲

桂柳人不說田螺,而叫螺螄,美味,愛吃辣的人見到應該都會喜歡吃的。宜州螺螄 “玻鋼廠”那邊最好吃,火車站附近和富豪街的也不錯。一般晚上擺攤,所以建議晚上出來吃。螺螄不像炒田螺,它是有湯的,它的湯又不像瓦煲螺那樣無味,是很好喝很有味道的。

劉三姐的故鄉—宜州

龍捧·紅豆腐

龍捧(bóng)·紅豆腐在壯鄉,不論是豬、牛、羊等家畜以及雞、鴨、鵝等家畜的鮮血都被視為美味佳餚,備受人們青睞。宜州人自古以來對血不直呼其名,而稱“紅”,如牛紅、豬紅,雞紅、鴨紅。

五彩香糯飯

在宜州不論城裡、鄉間家家都還流傳蒸糯米飯,吃五彩香糯飯的習慣。每年的農曆三月末至四月初八,每天清晨,宜州市的城北、城南各個農貿集市上,都有人挑著一擔擔紅藍草、楓樹葉以及紮成一小把一小把的黃蔓花擺賣。

劉三姐的故鄉—宜州

涼粉

提到宜州的涼粉,相信很多宜州人都知道最好吃和特別的就要屬叫“李貴涼粉”了,他的製作方法和口感是不同於其他地方的。涼粉的配料被放在3個大小不一的罐子裡:兩個白瓷罐,一個像大魚缸一樣的罐子。

一個白瓷罐中盛著被切碎的涼粉粒,另一個白瓷罐中放著濃的紅糖水,“大魚缸”裡是冰水,水中漂浮著菊花,冰塊,枸杞,紅棗,羅漢果,分外清涼。

調和一碗涼粉有著快樂的三部曲,拿碗,裝涼粉,淺淺的舀一勺濃糖水,最後是豪邁的衝入一勺冰水,在空中劃出一道好看的弧線後,準確無誤地進入透明的碗中,濺起片片冰爽。

劉三姐的故鄉—宜州

廣西壯族佳釀紅蘭酒,源自於明朝末年的宜州,至今已有三百年曆史。本酒採用民間傳統工藝,選用優質糯米為主料,佐以壯族人民稱之為仙草的紅蘭草,製成後置於天然巖洞中,在冬暖夏涼的環境中醇化,窖存三年以上。

酒體天然紅色,晶瑩馥郁、香甜醇和。清代詩人鄭獻甫曾有“人言德勝酒,色奪洞庭綠”、“聞香十里遠,開壇千人醉”的絕妙佳句讚譽紅蘭酒。

劉三姐的故鄉—宜州

山歌的天簌之音讓宜州充滿魅力,而會仙山山麓中的石碑詩刻和山谷祠裡黃庭堅的詩文,讓人領略到了宜州的山水之美。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