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萬花筒:對於智者而言,一字道天機

對於智者而言,一字道天機。——窮理查

萬花筒:對於智者而言,一字道天機

怎樣叫會跟人打交道

怎樣叫會跟人打交道?口若懸河、舌燦蓮花?在跟對方交往的時候,讓對方感覺舒服?分寸拿捏恰到好處?

這還真是一個問題。並且是困擾自己的一個問題。感覺還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人”就很複雜

我們怎樣給人分類:親人、陌生人;窮人、富人;同事、領導、下屬;有利益相關的商業合作伙伴、沒有利益相關的同學好友;有才華的人、才華沒那麼好的人;慷慨的人、吝嗇的人;強勢的人、沒那麼強勢的人;自大的人、謙遜的人;頑固的人、靈活的人;誠信的人、不誠信的人;格局大的人、格局小的人;男人、女人;年齡大的人、年齡小的人;有求於自己的人、自己需要去求的人;自信的人、自卑的人;學歷高的人、學歷的人;職業光鮮的人、職業不那麼光鮮的人;懶惰的人、勤奮的人;大城市的人、小城市的人;古代的人、當代的人;身邊的人、遠方的人;身體好的人、身體不好的人;有信仰的人、無信仰的人……

具體到一時一地,不同的人又會有不同的狀態:開心的人、悲傷的人;心態平和的人、心態急躁的人;焦慮的人、不那麼焦慮的人;精力充沛的人、精力不那麼充沛的人……

如何打交道?

這又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如何做強調的是方法,具體怎麼做。對待這麼多類型的人,有沒有什麼方法是通用的呢?

個人有一個觀點:任何背離目標、脫離具體場景(時間、空間、人員)的行動和方法都是沒有必要討論的,也是沒有價值的。也就是說,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和什麼人打交道,目標是什麼,這樣的條件限定後,討論如何做才有價值。

比如說:我們應該怎樣和領導打交道?如果問題換成這樣:在上班時間、領導的辦公室,給領導彙報項目方案,目標是為一個新項目爭取資源,我應該怎麼做?哎,這樣一限定,我們就可以充分的利用我們的發散思維來頭腦風暴方法了。

這是以“我”為出發點,打交道是雙方或者多方互動的一項活動,那麼以對方為出發點該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就要強調聆聽與傾聽了。

在上面的“目標-背景”的模型框架下,對方說了什麼很重要,與說了什麼同樣重要、也許更重要的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那些對方不便於說的內容。比如說:當你去找一位非常好的朋友去借錢,當你開口後,對方的回覆是:“這個事情,我要去跟老婆商量一下。”那麼,這個時候,對方的真實意思可能是一種委婉的拒絕。這個時候,強人所難就是一種不那麼好,會造成一種讓雙方都感到尷尬的局面。再比如:在春節的時候,一家人在一起閒聊,為了聯絡和加深感情,那麼在聊天的時候,就不要聊一些敏感內容,內容以能活躍氣氛、交流感情為宜。而你一定要問別人的工資是多少、怎麼30好幾了還不結婚,那不是破壞氣場麼~~

就像文章開頭的那句話“對於智者而言,一字道天機”。可能沒有說出來的那句話是:“但是,你要想成為智者,就必須先閱讀很多很多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