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山西鄉村振興戰略藍圖繪就!駱惠寧、樓陽生將任領導小組雙組長

至2020年,山西省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構建;到2022年,全省鄉村振興要取得重要突破,現代特色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日前,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省發改委、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就《山西省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規劃(2018—2022年)》進行了深入解讀。

山西乡村振兴战略蓝图绘就!骆惠宁、楼阳生将任领导小组双组长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鄉村振興,規劃先行,按照中央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要求,省發改委、省委農工辦牽頭,通過調查研究、初稿形成、徵求意見、論證送審四個階段,編制完成了《山西省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規劃(2018—2022年)》。該規劃堅持貫徹中央精神與體現山西特點相結合、堅持立足當前和著眼長遠相結合、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戰略性與操作性相結合。

新聞發佈會上,省農業廳巡視員左義河介紹,省委成立了山西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駱惠寧書記、樓陽生省長任雙組長,統籌推動鄉村振興全局工作,組建了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鄉村建設、民生保障、組織人才振興、規劃和體制機制創新等7個專項推進小組,有關省領導任專項推進小組組長,重點推動鄉村振興專項工作。

我省《總體規劃》編制的總體思路是:

對錶中央精神、對標國內先進,立足山西實際,突出山西特色,以城鄉空間融合為切入點,著力推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重點任務,聚力打好脫貧攻堅戰,強化人才、體制機制兩大有力支撐,實施5個重大工程、20項重大行動和100個重大項目,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山西路徑。

省發改委副巡視員馬雙喜介紹,《總體規劃》共分三大板塊、十二章

引言和第一、第二章構成了第一板塊,闡述了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分析了發展基礎、發展態勢,明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等。

第三章到第十一章構成了第二板塊,提出了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包括統籌城鄉發展空間、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推進鄉村綠色發展、繁榮興盛鄉村文化、加強農村基層建設、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加大精準脫貧力度、著力抓好招才引智、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等九個專題。

第十二章為第三板塊,重點從加強黨的領導、堅持規劃引領、注重典型帶動、突出項目支撐、強化社會參與、抓好監督考核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總體規劃》重點內容圍繞“1512”的框架體系展開。

“1”是一個統籌,即按照城鄉融合的理念,統籌城鄉發展空間,建立城鄉融合發展格局。

“5”是五個重點,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重點任務,產業興旺強調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轉型發展為主線,加快推進我省農業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融合發展、開放發展,推動特色農業大省向特色農業強省轉變;生態宜居強調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建設黃土高原美麗新家園;鄉風文明強調傳承發展提升黃河流域農耕文明;治理有效強調以“三基建設”推動農村“三治”;生活富裕強調把農民作為鄉村美好生活的中心與重心,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農民生活,創造鄉村美好新生活。

“1”是一個聚焦,即聚焦深度貧困,堅決打好精準脫貧這一攻堅戰。

“2”是兩大支撐體系,即強化人才和體制機制的有力支撐。

權威解讀

激活“人、地、錢”要素

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記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總體規劃》對我省鄉村振興的階段性目標是如何考慮的?

省發改委副主任魏茹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必須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確施策,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有序推進。據此,在總體規劃中對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了階段性的謀劃,明確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2022年召開黨的二十大時的目標任務。同時,根據十九大精神,按照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部署,規劃目標展望到2035年和2050年。

至2020年,全省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構建,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初步構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優秀鄉土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初步構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在2020年以前,貧困地區最優先、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實現在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到2022年,全省鄉村振興要取得重要突破,現代特色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成效顯著,鄉村文化振興取得重要進展,現代鄉村治理體系逐步健全,農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城鄉互促互進、共生共存的格局初步定型,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模式和經驗,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5年,全省鄉村振興要取得決定性進展,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定型,農業高質量發展基本實現,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鄉村文化繁榮興盛,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現代鄉村治理格局基本形成,農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到2050年,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將全面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全面實現。

記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人、地、錢”,我省如何激活“人、地、錢”等要素,為《總體規劃》落地實施提供保障?

省發改委副主任魏茹生:

規劃明確提出,要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創造良好環境,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雙向流動,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人才方面,加強“三農”幹部隊伍的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幹部隊伍,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全面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能力。同時,完善管理服務機制,健全使用激勵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大農村專業人才培育和引進力度,支持各類人才到農村創新創業。

土地方面,以完善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加快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在依法保護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戶承包權前提下,平等保護土地經營權。穩步推進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護用好資源性資產,盤活用好經營性資產,管護用好非經營性資產。完善用地保障機制,統籌農業農村各項土地利用活動,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可以預留一定比例的規劃建設用地指標用於農業農村發展。

資金方面,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8月10日,省政府印發了《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2018年實施鄉村振興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決定投入90.23億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

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貸款貼息、財政獎補、設立產業發展基金等有效方式,撬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向鄉村振興。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創新推進農村普惠金融推動農村金融機構迴歸本源,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

記者:我省山區和平川區自然條件差異大,發展基礎不平衡,《總體規劃》對此是如何考慮的?

省發改委農經處處長吳俊生:根據我省鄉村地域多樣性、系統差異性和發展動態性,《總體規劃》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精準施策的原則,將我省村莊分為產業帶動類、生態提質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併類等五類村莊,並明確了不同的發展思路和舉措。

產業帶動類村莊。針對有一定產業基礎的鄉村,立足比較優勢,強化主導產業支撐,支持村莊的專業化發展。有序推進村莊的改造提升,進一步激活產業、優化環境、提振人氣、增添活力,保護保留鄉村風貌,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村莊。

生態提質類村莊。針對自然生態資源稟賦較好的村莊,厚植生態優勢,加強生態修復保護,開發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森林康養等產業。完善服務配套設施,推動產品供給特色化、品質化,增強體驗性、參與性,引導促進城鎮居民到鄉村休閒消費,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城郊融合類村莊。針對城市近郊、縣城及中心集鎮周邊的村莊,發揮區位優勢,加快推進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抓好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新產業新業態。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在形態上保留鄉村風貌,在治理上體現城市水平,逐步強化服務城市發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滿足城市消費需求能力。

特色保護類村莊。針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等特色保護類村莊,挖掘特色優勢,把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與保護自然文化遺產統一起來,注重保持村莊賴以生存發展的整體空間形態,注重保護歷史文化資源和傳統建築,注重傳承民風民俗和生產生活方式,努力保持村莊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延續性。

搬遷撤併類村莊。針對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等地區的村莊,因重大項目建設需要搬遷的村莊,以及人口規模過小的村莊,繼續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生態移民,穩步推進村莊撤併。搬遷撤併後的村莊原址,因地制宜還田還林還草還溼,增加鄉村生態空間。

(記者許晶晶)

來源 山西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