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笙號合鳴,四海一家!悉尼大學孔子學院的十年蹤跡十年心

十年奮鬥歷程,十年勤懇耕耘

十年熠熠風采,十年不忘初心

鳳凰展翅,笙號齊鳴

笙號合鳴,四海一家

9月23日下午,悉尼大學孔子學院“鳳凰展翅,笙號齊鳴”主題音樂會在悉尼音樂學院音樂廳隆重舉行。

音樂會邀請了來自中國的新生代青年演奏家張夢與澳大利亞家喻戶曉的爵士大師詹姆士‧莫里森,以“鳳凰展翅,笙號齊鳴”的主題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聽覺盛宴。


笙號合鳴,四海一家!悉尼大學孔子學院的十年蹤跡十年心



十年砥礪前行

打造中國文化名片

悉尼大學孔子學院成立於2008年。經過十年的砥礪前行,悉尼大學孔子學院在語言教學、文化推廣、中澳交流、服務社區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就。

悉尼大學孔子學院根據本土需求,為悉尼各界提供高水準的語言教學和文化活動,創立了自己獨特的品牌,受到了澳大利亞各界人士的好評。近日,悉尼大學續簽了孔子學院協議。


笙號合鳴,四海一家!悉尼大學孔子學院的十年蹤跡十年心

中澳雙方續簽悉尼大學孔子學院執行協議


悉尼大學孔子學院十週年慶典音樂會得到了大學領導的高度重視,校長邁克爾·史賓塞博士出席音樂會並致辭。

他肯定了悉尼大學孔子學院創立十年來的豐碩成果,希望悉尼大學孔子學院未來越辦越好,成為搭建中澳文化教育交流的橋樑。


笙號合鳴,四海一家!悉尼大學孔子學院的十年蹤跡十年心

悉尼大學校長邁克爾·史賓塞致辭


悉尼大學副校長、孔子學院理事會主席鄧肯·艾維森,中方合作高校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澳大利亞移民與多元文化部長辦公室代表,悉尼市市長辦公室代表,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中國事務高級顧問劉冰女士,中國駐悉尼總領事館牛文起參贊、王洪波參贊及相關領事官員,孔子學院師生與數百名社會各界人士一同欣賞了音樂會。

爵士遇上民樂

用音樂詮釋文明交融

音樂會開場,張夢以笙與管風琴的形式演奏了巴赫的G小調奏鳴曲,中西合璧音樂會就此拉開帷幕。

緊接著一曲鏗鏘笙樂“秦王破陣樂”將曲風一轉,觀眾驟然進入了華夏古風中。無論是悠揚的“小河淌水”,還是刀鋒凌冽的四面“楚國”,亦或是行腔婉轉的昆樂“姑蘇行”,無一不展現出中國傳統民樂“笙”的音樂魅力,將全場觀眾帶入到典雅細膩的古風中。

音樂會中場,澳大利亞爵士大師詹姆斯∙莫里森上場,一曲“悶熱的夜”將聽眾從中國民樂帶入了西方爵士樂。一曲“寂靜的夜”讓聽眾聆聽到了來自現實與想象的碰撞。

如果說前面幾首樂曲讓現場觀眾領略到了東西音樂的不同,那麼一曲由張夢與詹姆斯兩重奏的“四海一家”和爵士版“晉調”則讓觀眾感受到了中西音樂的異曲同工、水乳交融。

詹姆斯∙莫里森與張夢合作表演的一首笙雙重奏,將音樂會推向了高潮,讓全場觀眾看得熱血沸騰,掌聲如雷。

幾個月前,當悉大孔院院長金杏盛情邀請詹姆斯作為音樂會嘉賓時,詹姆斯馬上上網查看了笙音樂會的視頻,然後對金杏院長說:我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看過很多樂器,但很少有像笙這種奇妙富表現力的樂器,我要學習吹奏笙!”悉大孔院特意請張夢為詹姆斯訂購了一把高質量的笙。


笙號合鳴,四海一家!悉尼大學孔子學院的十年蹤跡十年心

兩位音樂家共同演繹中西音樂


當張夢從上海到達悉尼後,給詹姆斯上了第一堂笙課。詹姆斯在第二天便用笙與張夢合奏了一曲。“音樂無國界”在張夢、莫里森兩位音樂大師的演繹下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詹姆斯表示,他非常享受在這場音樂會上的演奏,他要好好學習笙,希望以後多與中國音樂家合作,在世界各地的國際爵士節上用笙來演奏爵士樂。

音樂會結束時,觀眾們意猶未盡,音樂廳久久迴盪著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攜手面向未來

共赴下個五年之約

音樂會後,一百餘位嘉賓參加了悉尼大學孔子學院成立十週年慶祝酒會,悉尼大學副校長、孔子學院理事會理事長鄧肯∙艾維森主持了酒會。

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帶來了許寧生校長的賀信,感謝孔子學院所有教職員工的付出和貢獻,以及悉尼大學對孔院的支持。他希望,孔子學院在悉尼社區成為一所備受歡迎的語言文化中心,為中澳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貢獻。


笙號合鳴,四海一家!悉尼大學孔子學院的十年蹤跡十年心

陳志敏副校長向孔院贈送銅鼎


邁克爾∙史賓塞校長表示,澳大利亞與中國同在亞太地區,亞太地區未來在全球的發展中起至關緊要的作用。悉尼大學非常重視與中國的合作交流關係,將一如既往地推動中澳教育文化事業的合作與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