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林毅,現代中醫乳腺病學奠基人

【溫馨提示:還沒關注廣東衛生在線的小夥伴們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在現代,女性乳房的美學地位越來越高

它不僅承載著人類繁衍的重任

也被賦予了深厚的文化象徵

是女性身上最美麗的風景線之一

然而,這份美麗

卻時常遭遇疾病的侵襲

根據《中國乳腺疾病調查報告》,沒有不適症狀的女性中,各種乳腺病患者竟高達52.4%,發病率遠遠高於女性其他常見病而佔首位。其中乳腺癌發病率更是位居城市女性腫瘤第一位,成為對婦女健康威脅最大的疾病之一。保衛乳房,成為許多女性一輩子的戰鬥。

一座靠山 乳腺病患者救星

李女士是40多歲時走上這個戰場的。

慕名來廣東省中醫院請全國名中醫、乳腺科專家林毅看病時,她曾經引以自傲的乳房,左邊一隻因為患有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差不多成了“爛蘋果”:全乳瀰漫性紅腫,裡面充滿了結節、腫塊、膿液和錯綜複雜的竇道。在多家醫院求診時,醫生紛紛給這隻乳房下了“死亡通知書”——需要做全乳切除手術,但李女士不甘心這麼快投降,她決心死馬當活馬醫。

林毅沒有讓她失望,這位看起來嚴厲,實際上快言快語、十分風趣的老人告訴李女士,她的乳房還遠遠達不到“死馬”的標準。

“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號稱乳腺良性病中的頑疾、不死的惡魔。”林毅說,該病發病機制與自身免疫、感染、泌乳因素等相關。常用的抗感染措施效果不明顯,激素類藥物及抗結核藥物副作用大而且療效不確切,手術治療又會讓患者承受巨大的痛苦,而中醫藥治療有著獨特的優勢。

林毅認為,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是基於異物鬱積,阻滯乳絡,痰瘀交阻,鬱久化熱,熱盛肉腐所致。針對李女士的病情,林毅決定使用她首創的“平衡臟腑、提膿祛腐”綜合療法。連續3天,林毅從李女士乳房徹底清出大量膿液和壞死組織。

“腐不去,肌不生。”林毅說。很快,乳房疼痛消失了,傷口也癒合了,繼續治療3個月,乳房腫塊也逐漸消失了,乳房迴歸當初的完美模樣。這得益於林毅對乳腺治療“四個完美”的要求:最小的創傷、最美的外形、最好的功能、最小的毒副作用。“這是我意想不到的奇蹟!”李女士的母親熱淚盈眶地說。

林毅,現代中醫乳腺病學奠基人


▲全國名中醫林毅教授

其實,在林毅的診室裡,李女士的瀰漫性肉芽腫性乳腺炎並不是最複雜的。前不久一位來自新西蘭的幼兒園園長求醫,林毅為她制定的治療方案讓廣東省乳腺病MDT聯盟的專家們紛紛擊節讚歎。

這是一位左乳局部晚期合併重度感染的乳腺癌患者。“我從醫50多年,也是第一次見到這樣嚴重的病灶:患者左乳腫脹得像氣球,表面可見一個大小約7×3cm破潰口,膿液從中流出,看起來就像是火山爆發。”林毅說。

由於長期失治誤治,患者的破潰口還感染了包括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在內的三種菌群。接診這樣的患者有一定被感染的風險,弟子們紛紛主動請纓為患者換藥。但林毅覺得,無論有怎樣的困難,作為一名醫生,不應該辜負患者的信任,她多次親手為患者進行清創引流,不到一週就控制住炎症,患者得以順利進入化療、手術階段,目前各項檢查指標正常,乳腺癌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沒有林教授您就沒有今天的我!”每次複診,這名患者都要說這一句話。類似的奇蹟數不勝數,類似的話也已經有無數人說過。在她們心中,林毅就是她們最大的靠山、活菩薩和救星。

兩個“意外” 成就中醫生涯

林毅出生於福建省的一個醫學世家,她的父母、外祖父都是當地有名的醫生。但年輕時的林毅並不希望女承父業,她所向往的是廣闊的藍天。

那是林毅高考前後的故事。當時林毅已隨父母移居南寧,1960年讀高二的林毅長得亭亭玉立,受抗美援朝戰爭中空軍表現的影響,她想做一名飛行員,並被成功選中保送空軍某軍事學院。但就在臨行前3天,因為獲知林毅從未見過面的小舅舅在臺灣,也是一名飛行員,剛剛敞開的大門轟然關上。

林毅不甘心,她決心報考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繼續追逐在藍天上飛翔的夢想。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她的檔案被調到廣西中醫學院(今廣西中醫藥大學)。林毅十分傷心,3天沒有出門。“那時候我一點都不瞭解中醫,認為是賣狗皮膏藥的,根本不想去。”林毅說。

父親的好朋友、時任廣西衛生廳廳長黃徵知道後,勸只有18歲的林毅:“你們一家人都是西醫,對中醫可能還不瞭解。中醫是祖國傳統醫學,博大精深,流傳兩千年而不衰,對保護人民健康及民族振興功不可沒,中醫大有前途,你一定要去讀,一定能讀得好!”

黃徵是走過長征路的老紅軍,他的鼓勵讓林毅走出了低谷。“我因命運關係冥冥之中結緣中醫,轉而投入到中醫的殿堂。”林毅說,她從此確立了奮鬥一生的目標:“學好中醫,為人民健康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林毅,現代中醫乳腺病學奠基人


▲林毅(左四)和弟子合影,左起依次為陳前軍、司徒紅林、朱華宇、劉曉雁、許銳、鍾少文、李冬梅

下定決心投身中醫事業的林毅延續了之前的優異表現,並在畢業實習期間嶄露頭角。

1965年在桂林市人民醫院實習時,科室接診了一位新婚不久的農民,他頭痛劇烈,高燒不退,經過各種檢查及治療病情未見好轉。林毅通過整體辨證,認定年輕人患的是傷寒夾色病。眼看患者遲遲不能退燒,初生牛犢不怕虎,在未報告患者主治醫師的情況下,林毅決心用中醫試一試。她偷跑去桂林市中醫院買了藥材,煎了兩劑五虎湯送給患者。

第二天查房,陸主任突然大聲問是誰給病人吃的中藥。“我當時心想,糟糕了,患者是不是吃出什麼問題了?”林毅說,她嚇出一身冷汗,趕緊走進病房承認錯誤。不想陸主任卻讚揚了她,原來病人病情明顯緩解,他讓林毅繼續用中醫治療,一個星期後患者痊癒出院。

陸主任決心把這個敢作敢當的女孩留在桂林市人民醫院,可是他的如意算盤沒有打響。廣西中醫學院早已向林毅發出留校任教的邀請,桂林市中醫院也向林毅伸出了橄欖枝。時任桂林市中醫院院長劉長賀愛才若渴,經過多方博弈,最終獲得了林毅的青睞。

此時的桂林市中醫院還在建設初期,是一個由11家聯合診所組成的醫院,設有內、外、婦、兒、骨傷等科室。在這裡林毅得到了非常好的鍛鍊,她在外科接觸並治療了大量皮膚病、瘡瘍蛇傷、乳腺病、肛腸等病患者,迅速成長為中醫院外科的技術骨幹。

當時衛生條件差,急性化膿性乳腺炎的急診患者非常多。作為女性,林毅對飽受乳腺疾病折磨的患者感同身受,由此把攻克危害婦女健康最大的乳腺疾病定為終生事業。

西醫治療乳腺膿腫的常規方法是手術切開引流,這種方式切口大,癒合時間長,也容易造成乳房畸形和泌乳功能障礙。

林毅基於火針“能決膿癰”的原理,整理臨床數據,開發了新型電火針,可以輕鬆低垂位進針,將膿液引出,然後再用中藥五五丹製成提膿條插進烙口內引流。這種治療方法引流排膿效果非常好,患者無須住院,而且創傷小、出血少、瘢痕小、療程短、不影響哺乳。進一步總結後,這種技術被命名為“火針洞式烙口引流術”

,錄製成視頻全國推廣。

一系列便捷有效的乳腺疾病中醫特色療法和中藥專科製劑依次在林毅手中誕生,慕名而來的乳腺患者絡繹不絕。為更好地服務患者,林毅於1984年成立了中國第一個中醫乳腺病專科,並於1995年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牌成為首家全國中醫乳腺病防治中心,林毅也成為了全國乳腺病學科的領軍人物。

卓越的成績引起當時正走在發展快車道上的廣東省中醫院的關注,他們亟需尋找一位旗手,牽頭建立中醫乳腺科,而林毅是不二人選。

下定決心前來廣東省中醫院開荒拓土的時候,林毅已在桂林市中醫院院長的位置上耕耘了13年。這些年的辛勤耕耘使她深切地感受到,白手起家地建立起一個科室、一支學術團隊有多麼不容易。

“要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林毅對權位和過去的榮光沒有絲毫留戀,對即將面對的挑戰也沒有絲毫退縮,她心中惦記的是,在廣東再帶出一支隊伍,再造福一方百姓。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在駛向廣東的列車上,幼時父親的囑託仍縈繞在林毅耳邊。

迎接林毅的是一支初見雛形的團隊,和坐落在寸土寸金的二沙島上一座嶄新的分院。早在林毅整理行裝之際,廣東省中醫院乳腺科的籌建工作已密鑼緊鼓地進行,根據林毅的要求,醫院從全國範圍內羅致了一批青年才俊,並在院內遴選富有潛力的年輕醫生加入到初生的乳腺科大家庭中。

林毅,現代中醫乳腺病學奠基人


▲林毅帶弟子們查房

有了時任全國中醫乳腺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林毅的領導,省中醫乳腺科團隊迅速崛起,不到5年就把省中醫乳腺科建設成全國重點專科,一面嶄新的旗幟在南粵大地高高飄揚。

快速成長的團隊更堅定了醫院建設乳腺專科的決心,更加放手讓林毅雕琢省中醫乳腺這塊璞玉。只要是乳腺科發展需要,醫院都不遺餘力地大力支持。

在她的推薦下,醫院從上海中醫藥大學龍華醫院請來陳前軍,她的誠意和願景讓後者甘願付出6000元違約金;從湘雅醫院乳腺腫瘤科請來劉鵬熙擔任科室主任,帶來現代醫學新理念和新技術;引進了乳腺影像診斷專業人才張璘主任,在她指導下形成“臨床-影像-病理”的完整診療體系;破格錄用並提拔年輕研究人才王志宇任中醫藥防治乳腺病基礎研究團隊負責人,主持消癖顆粒二次開發等臨床科研轉化研究……

林毅帶著弟子們走過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從強到優的創新發展道路。從2003年作為華南地區首家技術引進單位開展乳腺MMT微創治療,到2017年成立廣東省首家乳腺病MDT聯盟和首家乳腺炎性疾病診療中心,再到成為中華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分會和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等,省中醫逐漸奠定了國內乳腺事業中醫與中西醫結合領域的領頭羊地位。

作為全國中醫系統規模最大的乳腺病中心和廣東省最大的乳腺科團隊,如今省中醫院乳腺病中心年收治病人7000餘人次,年乳腺癌手術近八百例,年門診量達16萬人次。

一個未來 豎旗“體天行道”

2018年8月3日省中醫院二沙分院,62歲的乳腺癌術後多發轉移患者吳昕(化名)敲開了林毅的診室房門。這是她1年4個月來的第8次複診,這1年多來的治療,使她重獲新生。

想起整個求診經歷,吳昕感慨萬分。她是在2012年確診為乳腺癌,當年7月在廣州一家醫院接受右乳改良根治術,術後病理提示“浸潤性導管癌”,同時發現9枚淋巴結轉移。完成5週期化療,並堅持他莫昔芬內分泌治療,沒有發現腫瘤復發徵象。

然而,2017年4月,噩夢再一次襲來,腫瘤復發了,並伴肺、肝等多處轉移灶,新的檢查結果讓整個家庭受到極大衝擊。接診的西醫院醫生告訴吳昕,她已經是乳腺癌晚期,現代醫學可以做的已經不多,“你可以去找一下省中醫院的林毅教授,她也許有辦法幫你。”

果然,希望就在省中醫院。林毅依據吳昕的病情,在四診合參、辨證用藥的基礎上,為吳昕配合中藥燻洗、經絡療法、穴位點壓、林氏逍遙健乳功、情志調攝、飲食調理等方法進行綜合治療。她還用和緩溫潤的語氣鼓勵吳昕要有信心,治療用藥和生活調護一個都不能少,一定要定期複查。

看病時林毅像母親囑咐女兒一樣親切,讓吳昕心安。她遵醫囑每天熬藥,並且在家中堅持林毅制定的方案進行治療,全身狀態明顯好轉。2017年10月複查CT,肺內轉移灶、肺門淋巴結已經縮小,又到了半年後的2018年4月,複查腫瘤指標全部正常,肝臟、肺臟轉移病灶消失!

8月的最新複診,複查腫瘤指標全部保持正常,原來周身乏力、步履艱難、痰多咳嗽、胸痛等症狀也基本消除,吳昕又恢復到了沒有生病時的狀態,不僅生活可以完全自理,還能照顧長期患病臥床的丈夫!

林毅,現代中醫乳腺病學奠基人


▲林毅與弟子為患者會診病情

作為中醫乳腺疑難複雜病的攻克者和現代中醫乳腺病理論的創新者,林毅從未停下腳步,她淋漓盡致地發揮中醫藥優勢,確立了中醫藥在乳腺病治療領域的全程優勢或階段優勢地位。

她提出“識病為本,辨證為用,病證結合,標本兼治”的中醫臨床指導思想,確立了“從六鬱治乳”的學術思想和乳腺疾病“脾胃病機模式”;她創立中醫乳腺癌辨證論治理論體系,建立了圍手術期、圍化療期、圍放療期以及鞏固期4期中醫藥治療方案並在全國推廣;她還牽頭制定了乳腺增生病診斷與療效判定行業標準。

她攻克了現代醫學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的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治療難題,治癒率達95%;她以“健脾”為要,為雌孕激素受體陰性乳腺癌患者找到了生機;她創新乳腺炎系列治療方案,揉抓排乳法、火針洞式烙口等治療方案被納入國家中醫醫療適宜推廣技術。

她構建了完整的乳腺病治未病體系,並編創女性導引養生功,率先將情志療法、五音療法、團體治療等引入乳腺病防治體系中。

她還牽頭將乳腺病從外科專業中獨立出來,成立了國家級的二級學會,於2016年3月晉級成立“中華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分會”,搭建了“中西融合匯通、傳承創新發展”的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

林毅的影響力並不侷限於國內,她多次受邀到港臺和國外訪問講學。她曾受邀到美國UCLA交流中醫分期辨證治療乳腺癌的理論和方法,受到與會專家的熱烈歡迎,原計劃40分鐘的講學延長到4個小時才結束。

其實,1988年就有臺灣地區中醫師慕名拜訪她,林毅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權在桂林市中醫院舉辦培訓班,12年培訓了535名臺灣學員。1996年受臺灣“教育部”邀請,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全國知名專家赴臺講學,國民黨元老陳立夫還專門請林毅看病,並送給她一幅字——“體天行道”。他說:“你領悟天道,施於人間,真是難得!”

“中醫優勢病種能中不西,疑難病種衷中參西,急危重症中西結合。”林毅說,希望中國人愛自己的中醫,同時中醫語言也要積極跟西醫語言溝通,“要做現代中醫,不要做坐堂中醫。

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把病治好。

為表彰她為中醫乳腺病學術發展做出的傑出貢獻,2016年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她“中醫乳腺病學術發展傑出貢獻獎”和“終身成就獎”榮譽。2017年,她獲評首屆全國名中醫,成就已經遠超父親的期望。

如今,已逾古稀的林毅仍與弟子們一同奮鬥在臨床最前線,“趁我的身體還行,就多看幾個病人。”她常說,她就像樹根,紮好了基礎,輪到弟子們開枝散葉、枝繁葉茂了,“我對所有學生也都是毫無保留,傾囊相授,他們才是中醫藥的未來。”


採寫|宋炳軍

來源|《人之初》雜誌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歡迎分享此文,

讓更多人瞭解乳腺病防治知識

林毅,現代中醫乳腺病學奠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