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中國剪紙(第一組)》郵票發行

■黨玉佔

近日,中國郵政發行《中國剪紙(第一組)》特種郵票,全套4枚。這是中國郵政繼1959年1月1日發行《剪紙》特種郵票59年後重新發行的《中國剪紙》系列郵票。全系列郵票計劃發行4組,每組4枚。

剪紙也叫剪花、剪畫、窗花,是我國民間傳統裝飾藝術的一種,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史記》中就載有“剪桐封弟”的故事。1959年,新疆曾出土過南北朝時期的團花剪紙《對馬》和《對猴》。漢唐時我國民間婦女有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方勝花鳥貼在鬢角為飾的風尚。宋時由於剪紙的盛行,已經有了專業剪紙藝人和剪紙手工業。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剪紙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這次發行的第一組4枚郵票入選內容分別是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北方四處剪紙傳承人的作品。

第一枚為《河北蔚縣·蘆花蕩》,河北蔚縣剪紙歷史悠久,風格獨特,題材多取自於人物,造型設計疏密有致,點染絢麗鮮豔,此幅剪紙作品構圖飽滿,造型生動,色彩豐富,渾厚中有細膩,纖巧中顯淳樸。作者是王老賞(1890—1951),河北省蔚縣南張莊村人。

第二枚為《內蒙古和林格爾·牧羊圖》,內蒙古和林格爾剪紙多反映遊牧生活,具有古拙浪漫、質樸奔放、熱情率真的藝術風格,此幅剪紙作品風格老辣、遒勁,拙中見巧,顯現出典雅沉穩之氣。作者是張花女 (1903—2004),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董家營鄉曹老八夭村人。

第三枚為《陝西旬邑·江娃拉馬梅香騎》,陝西旬邑的彩色剪紙是對單色剪紙的延伸。此幅剪紙作品保持了民間美術的鮮活靈動,無拘無束,形象稚拙而又鮮明,構圖緊密完滿而又單純明快,色彩對比強烈而又協調適度。作者是庫淑蘭(1920—2004),陝西省咸陽市旬邑縣張洪鎮赤道鄉富村人。

第四枚為《山西新絳·小別母》,山西新絳剪紙藝術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多彩,尤以人物見長,戲曲題材作品更為突出。此幅剪紙作品構圖簡潔飽滿、精煉極致,風格熱烈奔放、質樸單純、乾淨利落,粗獷中見典雅,簡練而不簡單。作者是蘇蘭花(1906—1995),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澤掌鎮北蘇村人。

《中國剪紙(第一組)》特種郵票由著名郵票設計師王虎鳴設計,河南省郵電印刷廠膠版印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