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任性90後”倒逼管理升級

一部古裝宮鬥劇《延禧攻略》成為今夏網劇爆款,繼而成了職場備受熱捧的“進階之道”。“《延禧攻略》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清宮版的《杜拉拉昇職記》,女主角一反過去的傻白甜人設,作為一個有仇必報、你打我一巴掌,我必把你打趴下的狠角色,受到90後職場新人的強烈認可,正是因為女主角與其主要的受眾群體的行為觀念是一致的。”華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孫婕這樣對記者說。

不怕得罪人,已經成為90後,尤其是95後職場新人的一種態度。一大波職場“狠角色”襲來,管理者如何應對?

緣何“懟了同事懟領導”?

剛入職兩年的“大男孩”黃皓對記者描述了“懟同事”的過程。“我剛入職的時候,同事總擺老資格,指使我幹這幹那的,如果怕得罪人不會拒絕,就總要受氣。”黃皓說,自從他當面懟了一個愛指使人的女同事以後,大家都對他客氣多了。“只要我把本職工作做好了,就不必看別人的臉色。”黃皓平時從事設計工作,並不需要與同事有過多交集,下班以後,自己也有頗為親密的朋友圈,“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我不需要左右逢源。”黃皓說。

職場新人們認為,“懟人”並不是無理取鬧,而是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遠離負能量。在英國本科畢業後,胡可兒進入一家業界知名的金融公司任職,工作本也風平浪靜,最近卻因為成為“抖音達人”而被同事告到了分管領導那裡。

“經理讓我給她看我錄的抖音,看完我錄的小視頻以後,她不但覺得新鮮有趣,還安排我去主持公司年會。”胡可兒說,聽完經理的安排,她馬上向領導闡明,組長打自己的小報告居心不良,“結果領導當著我的面對組長說,以後要把心思多用在工作上,不要太關注別人的私事。”胡可兒說,她利用自己錄製視頻的經驗,在年會上表現得非常得體,自此,領導認為她敢說敢做,善於表現,反而對她另眼相看了。

對90後的管理難在哪裡?

對於90後、95後們被貼上“自我”“任性”標籤這一現象,中國職業規劃師協會會長洪向陽認為:“將來的職場越來越面臨著轉型與升級的壓力,在各城市都在出招爭搶人才的背景下,年輕、學歷高、見識廣的職場新人必定會倒逼管理者重新審視組織管理。”

作為美國常青藤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張穎雖然年輕,卻在入職管理諮詢公司後僅一個月,就獨自對公司進行了全面的調研,並製作出設計精美的PPT,並且越級發送給了公司高層。當直管領導詢問她為何越級上報時,她表示,PPT中設計了公司戰略、產品、服務及內部管理的諸多問題,她認為直達高層會提高效率。而在等待一個月僅獲得高層的口頭讚賞後,張穎辭職了。“對於有效的建議不能迅速落實,讓我感覺到公司的效率和執行力都有待提高。所以,我認為自己應該選擇一家更適合的公司。”張穎表示,自己在工作的城市有房有車,對於學歷和能力也比較自信。在沒有經濟壓力的情況下,她更傾向於找到一份能夠體現自己價值的工作。

實際上,正如洪向陽指出的那樣,經過職場的更新換代,對於一些白領和高層次工作者來說,工作態度的差異已經顯而易見地成為不同時代職場人之間的主要矛盾。

對於傳統的勞動者來說,對工作的使命感和對報酬的需求構成了工作最重要的支撐,通過工作來提高生活質量,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是實現個人價值的有效途徑。但是對於相當一部分90後來說,家庭物質條件的相對富足及精神文化生活的極大豐富,使得他們更少受到社會外在因素的牽制,而更多地選擇追求自我的理想狀態。

如何面對職場“狠角色”?

記者採訪瞭解到,即使是青年一代的農民工,也不像過去了,只要包工頭說一句重話,他們立刻就會掉頭不幹,體力勞動者的用工關係也面臨著新的管理挑戰。

“在現在的年輕人眼裡,理想的領導是職業顧問型的——能闡述工作的意義、認可下屬的優點、耐心提供建議,幫助下屬迅速成長。這也是以後管理者的理想形象。”在職場工具書《12個工作的基本》裡,作者大久保幸夫結合大量職業調研數據,提出了應對未來職場挑戰的方法。

在60後的企業高管陳凱朔看來,他對中層領導的建議就是軟化衝突、淡化權威。“不用說每年的管培生,即使是新入職的HR,也經常出現與部門協調時產生矛盾,甚至鬧到我這裡來解決的現象,往往因為爭個高下而陷入誰對誰錯的爭辯,最終根本無法解決問題。但是,哪個公司能夠不招年輕人?新一代的職場人個性鮮明,面對新的情況,管理者應該以更高的智慧追求結果的一致。”

陳凱朔告訴記者,從企業文化培訓的角度來說,管理升級的概念其實並不是“服軟”,而是通過強化邊界的管理方式,通過企業各層級領導的組織力去彌補新員工社會性格、職業意識的短板,讓他們首先樂於接受以企業利益為優先的管理模式,然後再通過強化職場基本規則與區分自我個性偏好的方式,來使職場新人發自內心地認同企業文化。

“如果員工高度認同企業文化,那麼管理過程中遇到的矛盾自然就可以順勢疏導了。”在陳凱朔看來,有效地管理90後,雖然面臨困難與挑戰,但本身也是企業管理與時俱進、轉型升級的一部分。(劉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