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第4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特辑 郑州7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群像


2018年9月15日是第四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郑州市红十字摄影之光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分头拍摄了郑州7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们来自各个行业,其中有记者、公务员、公司职员及普通商贩。截至目前,郑州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入库数量已经达到43834人,成功捐献达253例,捐献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救人就要救到底,能救人再捐一次也没啥!”2018年1月19日上午,郑州市民刘建营在医院为一名白血病患者再次捐献淋巴细胞。捐献现场,不少人感叹老刘这次捐献挺特殊,他不仅是郑州第4例为同一患者二次捐献的人,也以52岁的年龄成为河南省捐献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刘建营家庭幸福和睦,现在已是四世同堂。老母亲身体硬朗,儿子已经成家,女儿还在上学,小孙女也一岁了,只要在家他就会带小孙女玩,享受天伦之乐。刘建营的父亲、哥哥都是学医的,从小家里就有着“医者仁心”的熏陶,如今自己当上了爷爷,也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后辈,做人要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今年31岁的李凯是郑州市自来水工程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捐献造血干细胞已经整整一年了。他性格豪爽,为人厚道,在单位工作认真负责,人缘特别好,认识他的人都对他夸赞有加。2014年他在北京旅游时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想着有一天能用自己的鲜血挽救一个病人的生命,没想到3年之后,就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2017年,正当他即将成为父亲的时候,和一名23岁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一边是即将生产需要照顾的妻子,一边是等待他捐献的病人,李凯选择了积极配合捐献,在同年8月21日他顺利的捐献了造血干细胞,随后聪明可爱的儿子也降生了,现在李凯已从一名暖男升级为一名幸福的奶爸。

从老家南阳方城来郑州打工的张文义今年33岁,他生性善良,吃苦耐劳,多年来经营小生意也算小有积蓄。然而2014年妻子不幸被查出得了白血病,在2017年通过亲属间造血干细胞捐献,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怀抱感恩之心,张文义当即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今年1月,当张文义得知自己与一位白血病人初步配型成功后,他二话不说就同意了捐献,也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为了偿还给妻子治病欠下来的几十万元巨额债务,张文义和大病初愈的妻子继续经营早餐店,打零工挣钱,每年中秋节到来之前,张文义夫妻俩都会在郑州街头卖月饼挣点钱。张文义虽然生活贫困,但他始终怀着一颗爱心,多年来他经常义务献血,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

今年46岁的杨化涛是郑州《大河报》融媒体编辑部主任,15年前他在单位的一次活动中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然而杨化涛在捐献时并不是那么顺利,前两次都是初配成功,但由于后来各种指标结果不相合、患者病情出现变化等原因,捐献没能成功。直到2017年5月他终于和一个8岁的白血病小女孩他配型成功,实现了捐献。

在同事和朋友的眼中,杨化涛为人处世善良有担当,在家人眼中,他是一个知冷知暖的好丈夫,好父亲。在捐献后,感情细腻的他对未曾谋面的小女孩写下了一篇感人日记,希望她健康、平安。“你不必觉得欠我什么,愿各自保留一段珍贵的记忆,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心怀感恩,勇敢前行,把永远的牵挂和祝福埋在心间……山高水远,不必相见。”


90后帅哥徐安顺在今年6月7日完成了捐献,至今已经3个月。27岁的徐安顺来自河南鹤壁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境贫困的他从小勤奋上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郑州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郑州工作。7年前徐安顺还在上大一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在这次捐献前,因为怕父母会不安,他隐瞒家人,后来在家人得知后他说,如果现在不捐献对方就会因为我的退却而死亡,最后家人和女友都理解并支持了他。

活泼开朗的徐安顺还是一个相声迷,他经常在公司年会上表演相声,甚至想把捐骨髓这一段难得的经历编成相声,告诉大家捐献骨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骨髓捐献的误解,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明白通过我们的捐献能帮助到一个正处在绝望之中但又渴望活下去的人。

今年33岁的李楠在去年3月完成了人生中两件大事,不仅收获了一个可爱的宝宝,还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帮助了一位15岁的白血病孩子重获新生。李楠是河南驻马店人,大学毕业后在郑州一家食品公司仓储部从事食材配送工作,通过8年奋斗,现在已在郑州成家立业。李楠这个不善言辞的小伙子,面对摄影师的采访不止一次的说:“当时就想着自己能救一个孩子,后来看到孩子父亲写给他的信,得知孩子已成功获救,特别高兴!”


在采访中了解到,当时李楠和受捐孩子的身体完成了配捐指标可以进行手术了,可李楠那段时间工作特别忙,需要每周倒班,有时要从凌晨忙到晚上,再加上他的妻子再过10多天即将生二胎,家里里里外外,都需要他照顾,可李楠依然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完成了捐献。

“刚入库没多久就能跟这个孩子成功配型,绝对是缘分!希望她经历过这次病痛之后能健健康康长大!”今年32岁的贾培科是郑州高新区一名基层公务员,他在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后,仅一年的时间里就为一个7岁的白血病女孩顺利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2018年河南“第一捐”。

今年,工作中兢兢业业的贾培科也获得了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孩子获救后,患者家属给贾培科写了一封感恩信,感谢他的大爱。这封感恩信也代表了所有受助患者的心声,这些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用不必回报的大爱默默救助了一个又一个家庭,让众多被病痛折磨的白血病患者重获新生,看到了生的希望。爱,总能创造奇迹。谨以此文献给所有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志愿捐献者,向你们致敬。编辑\苏瑞 更多内容请关注头条号摄客微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