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郑州媒体人救助白血病女孩 为素昧平生孩子写下感人日志


今年46岁的杨化涛是郑州《大河报》融媒体编辑部主任,15年前他在单位的一次活动中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然而杨化涛在捐献时并不是那么顺利,前两次都是初配成功,但由于后来各种指标结果不相合,患者病情出现变化等原因,捐献没能成功。直到2017年5月他终于和一个8岁的白血病小女孩他配型成功,实现了捐献。

当时杨化涛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引发了当地群众和多家媒体的持续关注,捐献时还进行了直播,有数十万网友在线观看。面对摄影师的再次到访,杨化涛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已经有很多志愿者做了同样的事,自己只是河南省数百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的普通一员,之所以得到这么多关注,大概是因为媒体人的身份。

平时,杨化涛和同事经常探讨,非亲缘人群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仅为四万至十万分之一,所以当“机会”降临时,任何人都会挺身而出,他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述捐献知识,引领更多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作为一名记者,杨化涛平时在采访中也接触过一些白血病人,看到他们因找不到合适的配型,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而陷入绝望,心里也非常难受,这次自己能有机会给予他们实际的帮助感到特别欣慰。


当时在配型期间,白血病小女孩由于病情转移曾一度放弃移植计划,后来病情稳定才又继续实施,心细的杨化涛为了鼓励这个孩子,他在配型前特意把自己的头发也剃的很短,为远方的小女孩加油打气。

在同事和朋友的眼中,杨化涛为人处世善良有担当,在家人眼中,他是一个知冷知暖的好丈夫,好父亲。当他的妻子张莉当时得知丈夫要进行捐献后,始终给予丈夫理解和支持,11岁的女儿也以爸爸为骄傲。

身为一个媒体人,杨化涛平时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只要在家总会亲自下厨给家人烧上几个可口的饭菜。

在捐赠后,感情细腻的他在日志中对未曾谋面的小女孩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你不必觉得欠我什么,愿各自保留一段珍贵的记忆,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心怀感恩,勇敢前行,把永远的牵挂和祝福埋在心间……山高水远,不必相见。”他对来访的摄影师说,捐献已经有一年了,病魔给孩子和她的家人带来了太多痛苦,希望她现在能健康,平安就好。摄影\黄音 编辑\苏瑞 更多内容请关注头条号摄客微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