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為了留美博士全獎offer,他與教授展開一場“鬥智鬥勇”

你是否渴望成功像渴望呼吸一樣緊迫?天才學霸自是不凡,但在斬獲美國博士全獎的路上,他與他的教授展開一場“鬥智鬥勇”。和小侃一起來聽聽這位博士生背後的故事。

如果不是本科獲得將近90分的GPA,不小心排到了專業第一;如果不是小項目不斷,用實戰能力征服了本科學校導師;如果沒有被導師聲情並茂的開導,答應了做他研究生的邀請,我早就在美國了……

這就是我,一個學習成績不錯,科研背景還行的EE專業研究生,一直有去美國求學的夢想,但是陰差陽錯,終於在研究生畢業後決定為夢想拼搏一把。於是,帶著破釜沉舟的心情,拒絕國內不錯的工作機會,背水一戰。全力準備語言考試,必須T100+,GRE320+;申請夢寐以求的CS-HCI方向博士,要學就學自己最喜歡的領域;全獎,必須全獎。五年的博士,一輩子的事業,我不想將就。


為了留美博士全獎offer,他與教授展開一場“鬥智鬥勇”


博士申請首印象:好繁瑣,有場持久戰要打呀~

本以為科研背景和GPA都還不錯的我,最大的任務就是考好語言成績,然後準備好材料,提交,等待結果就好。然而,還要套磁,茫茫人海中,要找到你喜歡,也喜歡你,還得有招生計劃,有科研經費的教授,有點兒除了實力,還要靠運氣和緣分的感覺。

而且,找到彼此欣賞的教授後,還要進行學術交流、節日祝福、申請事宜等各方面的溝通,頻率還要適中,不能唐突,也不能冷淡,像追女孩兒一樣,緣分到了,還需要用心經營。跟進教授的同時,還要一心幾用,準備文書,查找學校要求,在五花八門的截止日期前完成申請工作。

這場持久戰裡,你需要的是實力、是耐心、是仔細、也是用心。

套磁初階段:做好被冷落的心理準備

每個人都有名校情結,但是理智的我也明白,對於博士申請來說,教授研究方向的匹配,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的選校跨度比較大,基本對前100的學校都進行了篩選,根據興趣匹配程度,形成了滿滿幾個sheet頁的教授名單。用

心寫好體現自己亮點和興趣點的第一封套磁信後,我第一晚就發出去了二十多封郵件,心裡滿滿的期待~然而,第二天早上5點就爬起來查看郵箱的我,被零零散散的兩三封郵件潑了一頭冷水。原來,每發出一封郵件,都要做好石沉大海的準備。

想想也是,如果我是教授,沒有招生計劃,哪會把時間浪費在查看來自世界各地的詢問郵件身上。

套磁進行時:整理好信息,分清類別

每一封郵件都可能會是失望,同樣,每一封郵件也都有可能是驚喜。發送的郵件多了,教授的回覆也就多了。但是,那些不知道怎麼發音,不知道來自哪國的教授姓名,實在是太難記了。相信我,在這個腦子一團漿糊的時間段裡,你絕對無法憑藉你聰明的大腦記住哪所學校的哪位教授給你伸出了橄欖枝,或是有看上你的可能性。

這個時候,一個實時分類記錄表就非常有用了。我的方法是,用不同的顏色標註教授信息,比如:綠色代表回覆比較積極;藍色代表感覺有可能性;灰色代表教授沒空理你……

配合詳細的套磁時間點和記錄,你的套磁會明瞭很多。

套磁糾結時:鎮定判斷,理性看待

都說小孩子的臉,六月的天,其實教授也可能說變就變。我套磁的過程中,也遇到過奇葩教授。

有的開始熱情洋溢,說是可以分配測試任務並且聯繫推薦人,但是後來消失無影蹤,這可能是教授的招生計劃突然有變;有的非常熱情,學術交流、面試、感情溝通都不錯,最後就是一直無果,教授也無法左右錄取委員會,這可能是自己的背景還是沒有強大到征服錄取委員會;有的則是前期回覆很冷漠,等到給了回覆,就是全獎offer的重磅炸彈,這可能是背景的匹配加一點點緣分;還有,就是面對幾個offer,要仔細分析,多問問教授,也問問自己,內心更傾向於哪個。

這期間,你需要判斷,需要調整心態,也需要決定取捨。

總之,套到理想教授,要有持之以恆的決心、面對跌宕起伏的勇氣、理性有序的習慣,當然還有足夠紮實的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