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改善“睡渣”寶寶難入睡、不安穩、夜啼的睡眠要從這五個方面入手

現在有個新名詞叫“睡渣”,意思是寶寶睡眠質量差,半夜經常醒來哭鬧,家長特別痛苦。正常情況下,越小的孩子,“睡渣”越多。國學大師南懷瑾說:“中藥西藥都不如早點睡覺,佛教道教我還是相信睡覺。”,這雖然說的是成人的養生之法,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睡眠對生長髮育的影響更為直接,寶寶睡眠跟其腦部、骨骼、五臟六腑都不無關係。

孩子睡不好,半夜經常醒,哭鬧,對大人的作息影響很大,對大人的情緒影響也很大。(其實,這裡也是反映了睡眠的重要性,大人睡不好,影響激素分泌,生理影響心理,情緒就會煩躁難控制。)家長千萬不要“責怪”孩子,也不要有“對付”孩子的態度,沒有孩子是故意哭鬧的,他們是“身不由己”。睡覺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很多人以為睡覺就是把電源關掉,停止活動,啥都不幹了。孩子睡覺不是把車開進停車場,而是開進加油站,這是他們吸收能量的一個關鍵時刻。實際上,睡眠的過程裡,氣機升降,臟腑調和,生長激素分泌,五臟六腑有他們新的任務,一點沒閒著。所以睡覺本身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的不完備,根本原因就是孩子五臟六腑的發育不完全。大人也是一樣的,身體好的人,睡眠質量就好,容易進入深度睡眠。身體差的人,睡眠質量也不會太好,甚至是失眠。

改善“睡渣”寶寶難入睡、不安穩、夜啼的睡眠要從這五個方面入手

我們說孩子是“五臟六腑,形而未全,全而未壯”,臟腑發育不成熟,神經系統發育也不成熟。表現出來的就是環境適應能力較差、入睡難、難睡整夜覺、容易驚醒、睡眠過程會出現啼哭、磨牙、翻來覆去等等。隨著孩子的成長,發育趨於成熟,睡眠能力就會越來越強。剛出生,睡眠能力差,不好好睡覺的“睡渣寶寶”,往往都是胎兒期孕媽媽沒有顧護好,先天稍微弱一些的,或者在嬰兒初期餵養不得法,臟腑受損或者相處不協調,影響了寶寶生長髮育的。所以,孩子不好好睡覺,是一種不正常的正常現象!家長千萬不要責怪孩子,還是要從自身檢查,看看從哪些方面下手,可以幫寶寶睡個好覺。

可見,寶寶睡不好,核心原因就是生長髮育不完全,這是正常的,家長首先要接受。其次就是隨著寶寶的生長髮育,一些外在的干預因素的不合理。最常見的有:

1. 餵養不當,乳食過量,胃不和臥不安,孩子自然就會睡不好。最多見的就是兩三個月往後的孩子。大一點的孩子發育比較成熟了,睡眠還是不好,往往都是積食或脾虛的問題。孩子在一歲前應儘量幫他戒掉夜奶,這樣孩子才會有真正的高質量的睡眠。

2. 寶寶自身臟器失調,如受涼導致脾胃虛寒或受熱導致心經積熱等等。母乳媽媽的飲食一定要注意,不可過補也不可過於寒涼。小寶寶不能過喝涼茶。這些對孩子睡眠都是有影響的。

3. 情志受損。白天受到驚嚇後心氣不足、心神不安;玩得太興奮,或者哭得太厲害,情志失調,情緒波動。睡眠質量差的孩子,由於大人受到影響,往往家裡的氣氛都會差一些,家長也經常責怪孩子,雖然孩子小,但是這些情緒的感染,實際上對寶寶也會有負面的影響。

4. 作息混亂,白天睡眠時間過長。孩子出生之後,就要有意識的培養作息習慣,培養睡眠能力。午睡的時間要控制,有的孩子一睡就是一下午三四個小時,那麼晚上自然就不願意睡覺了。

5. 環境的不舒適。包括溫度太冷或太熱、衣服被子包裹太多或者太少,周圍聲音很吵等等。

針對這些問題,家長們要想孩子有個好睡眠,要從幾個方面入手:

胎兒期,孕媽媽一定要重視胎養。孕期準媽媽要飲食注意、作息合理、心情放鬆。這個階段做得好,就會事半功倍。胎兒期寶寶發育的更成熟,出生後各方面就會發育的更完全,會更適應環境,睡眠能力就會更強一些。

改善“睡渣”寶寶難入睡、不安穩、夜啼的睡眠要從這五個方面入手

合理餵養,顧護孩子脾胃。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功能強,五穀精微的運化能力強,孩子消化吸收的好,發育就會更快更成熟。胎兒期有的孕媽媽反應大,情緒大,孩子發育的差一些的,就要特別注意出生後對孩子脾胃的顧護。先天不足後天補,這是很關鍵的。避免給寶寶喝太多涼茶,餵養過量,尤其是一些去胎毒的偏方,大多都過於寒涼。不要夜裡強行餵奶。有些媽媽總是擔心寶寶夜裡餓了,認為七八個小時不進食會影響發育。其實不然。夜裡是寶寶腸胃休息的最好時間,如果寶寶睡著,則不需要強行叫醒寶寶餵奶。這樣既不能讓其腸胃休息,也會打斷其睡眠,不利於培養長時間的睡眠能力。一歲之後寶寶應該斷夜奶。寶寶“脾胃和”,就能解決大部分“臥不安”的問題。

做好環境因素的排查,為寶寶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尿不溼發現溼了就要換,小寶寶體溫高,自身調節能力差,要多檢查孩子的脖頸後,根據孩子冷熱來添加衣物被褥。

顧護寶寶情志,哭鬧要安撫。寶寶的情緒家長要重視,白天不要玩得太興奮或者讓孩子哭得太厲害。太小的寶寶,不要多見生人。寶寶哭鬧,千萬不能置之不理,以為是在鍛鍊他,實際是在傷害他。要常給孩子講故事或者聽音樂,適當做小兒推拿或撫觸,多安撫提高孩子安全感,這些都有助於安眠。

儘量堅持母乳。母乳是最好消化的,對於顧護孩子脾胃首先就很好。其次,母乳的過程,也是安撫交流的過程,對寶寶的生長髮育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培養規律作息。起床入睡時間要相對固定,培養孩子睡好子午覺。白天堅持午覺,同時避免睡眠時間過長。同時每天固定時間帶孩子到戶外活動。

睡前幫孩子撫觸,能結合專業的小兒推拿法則更好。可以幫孩子推坎宮,或者按揉安神特效穴——小天心。也可以給孩子摩腹,排脹氣和助消化。越小的孩子做小兒推拿保健效果越明顯,可以慢一些,輕緩一些,做的過程跟寶寶溫柔的說話,唱搖籃曲也很好。有的孩子做著做著就睡著了。

改善“睡渣”寶寶難入睡、不安穩、夜啼的睡眠要從這五個方面入手

常見的幾個寶寶睡眠誤區

1. 為了培養孩子自主入睡,要實行“哭聲免疫”,放任其哭泣嗎?很多家長跟我說了他們訓練孩子睡眠的方法,我著實嚇了一跳。網上流傳一些“哭聲免疫法”,大致做法是把寶寶放床上準備睡覺,寶寶哭了家長不理,寶寶哭累了就睡了。這是很不妥當的!寶寶由於發育不成熟,本身身體條件還不具備“受訓練”的條件,隨著發育成熟,這種情況就會改善。孩子哭鬧置之不理,對孩子的情志是很大的損害。這樣的寶寶,長大是比較沒有安全感的。哭的厲害也是會導致疾病的,比如臍突等。情緒和疾病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百分之七十的疾病都和情志有關係,比如怒傷肝,喜傷心,恐傷腎等。

2. 睡得早、睡得多就是睡得好嗎?寶寶睡覺有講究,睡太早、睡太多,睡不足,都不好。先談談何時入睡何時起床:睡好子午覺最好。最好在晚上8:30前就上床,最遲不要超過晚9:30,並在早上7點以後再起床。亥、子、丑時(21點-3點)為一天的冬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應腎,腎主藏精,肝腎同源,過子時不睡覺易耗傷肝氣、腎氣。從生長激素分泌的角度,夜裡21:00~1:00,5:00~7:00是分泌高峰期。它的大量分泌必須有個前提:只有在你深度睡眠時才會發生。如果在這兩個時間段內,沒有睡著,或者已經醒了,那麼,孩子就錯過它了。所以睡得越遲,分泌的生長激素就越少,對孩子的發育生長越不利。而人一般在入睡後半小時至1小時,才進入深度睡眠狀態。

睡得太少或者睡得太多,都不利於寶寶成長。關於寶寶的睡眠時間,可以參考以下這個表:

改善“睡渣”寶寶難入睡、不安穩、夜啼的睡眠要從這五個方面入手

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發佈的《中國嬰幼兒睡眠健康指南》

3. 夜啼頻繁是怎麼回事?孩子半夜睡覺老是哭,一定要注意寶寶的健康情況。夜啼,是一種病證。中醫認為,夜啼多因脾臟虛寒、心經積熱、突受驚嚇、乳食積滯所致。脾胃虛寒引起的夜間哭鬧,一般哭聲比較低微、聲音比較弱;心經積熱引起的夜間哭鬧一般會口臭、舌尖紅,小便黃、大便幹;孩子非常煩躁、睡不安穩,手腳亂蹬亂踢。孩子受到驚嚇引起的哭鬧聲音比較大,總往爸爸媽媽的懷裡鑽,尋找安慰。應對夜啼,首先應排除其他疾病原因,其次飲食有節,寒溫適宜,日常要避免異聲異物嚇到孩子。

孩子體質好,就會睡得好。體質好,關鍵在脾的健旺,脾的功能強了,其它髒也會得到協調和提攜。

睡前煩躁——肝火旺。這種小孩容易發脾氣,或者莫名發怒。肝木克脾土,肝火過亢,脾的功能就會弱。這個時候除了清肝,還要健脾。

睡不安穩——心火旺。容易煩躁、精神不集中,舌尖發紅、小便發黃,很多人就會用清心火的燈芯草、通草、淡竹葉等來清心除煩。心火生脾土,心是脾的母親,但是心火太旺就會母欺子,反而抑制了脾的健運。所以平心火的時候,同樣要注意健脾。

難以入睡——虛證。有些小孩雖然很容易就出現疲倦,但遲遲不肯入睡,如果伴有臉色較白、容易怕事、怯懦害羞的表現,那麼就要給孩子補虛。虛就是脾氣虛,所以補也是補脾氣。最常用的食療,比如說太子參,日常可以少數幾顆給孩子泡水喝,慢慢脾氣就會充盈起來。

日常保健除了食療,可以用安全無副作用的小兒推拿法,通過疏理孩子五臟的協調,對一些安神的特效穴的按摩刺激,是能夠很好的幫助孩子入眠的。安神特效穴:小天心。如果搞不清楚孩子什麼原因難以入眠,可以先幫孩子搗揉小天心這個穴位。100-300下,孩子入睡就能停止了。做小兒推拿的時候要重視交流。媽媽在幫孩子做按摩的時候,一定要看著孩子,跟孩子說說話。不可以一邊看手機,一邊做。一是要觀察孩子,二是要重視情感交流。小寶寶要特別重視情志的呵護。每天的按摩和情感交流,媽媽溫柔的動作和語言,不僅對幫助孩子入睡,對寶寶安全感和生長髮育都會很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