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A股企穩意願趨強 反彈仍需更多支撐 2018-08-15

□本報實習記者 牛仲逸

14日,上證指數下跌0.18%,報收2780.96點,成交金額1125億元,為一年半新低。創業板指數下跌0.84%。盤面上,科技股熱度有所降溫,題材熱點較為活躍。

分析指出,本週A股並未受外圍市場動盪影響,出現大幅下跌,13日更是實現“V”型反轉,底部韌性受到驗證,A股自身企穩意願強烈。但量能遲遲未能放大,後市反彈仍需更多積極因素支撐。

科技股分化嚴重

大漲3個交易日後,科技股14日出現明顯分化,芯片、雲計算、國產軟件等概念板塊跌幅居前,浪潮信息、北方華創、兆易創新等細分領域龍頭股跌幅較大。5G板塊則在中興通訊帶領下小幅上漲,板塊內宜通世紀、碩貝德等漲停,中興通訊上漲5.91%。

事實上,近期以來板塊之間輪動迅速,此次科技股行情持續時間已經超出市場預期。

從7月6日滬指自低點2691.02點運行以來,市場一直缺乏明確的投資主線。雖然基建、建材、鋼鐵等行業受政策預期刺激出現快速反彈,但持續性並不盡如人意。另一方面,年初以來走勢相對較強的內需、消費類個股受事件衝擊、交易頭寸過於集中等因素影響也紛紛出現了補跌。

對此,國海證券分析師陳曉朋表示,當前輪漲的行情有兩個小的利空因素可能會制約市場短期上行的高度:一是強勢股的補跌拖累市場程度;二是即便是在未來的政策預期中相對受益的品種,比如基建,也需要進一步的政策支撐,否則在存量市場的格局中未必會成為調倉機構的首選,這也意味著市場的主線其實比較散亂,依然以超跌股、題材股的輪動為主。

“上證指數的下跌空間已經比較有限,這一點在上證50等權重股上表現得更為明顯一些。因未來3-4周市場很難走出具有持續性的單邊行情,市場震盪修復的概率更大一些。”陳曉朋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股雖然昨日迎來強分化,但是政策面近期卻是暖風頻吹。

8月10日,工信部、發改委聯合印發《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簡稱《計劃》),是對2017年出臺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的進一步落實。《計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6萬億元,年均增長11%以上,拉動相關領域產出達到15萬億元。

反彈邏輯未變

14日上證指數成交金額創出階段新低,並且從日K線看,連續三個交易日收出小陽線。這些現象既表明市場殺跌動能不足,自身有企穩意願,也可以說明市場觀望情緒猶存。另一方面,自7月6日以來,指數整體呈現出衝高回落,二次探底的走勢。

那麼是“地量見地價”後,指數震盪攀升?還是二次探底下跌中繼?

海通證券表示,回顧以往由政策預期改善驅動的反彈行情,投資者情緒修復有個過程,市場表現為二次探底。比如,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探底1665點,2008年12月9日最高反彈至2101點,此後在2008年12月31日再次探底至1815點;2015年8月26日上證指數探底2851點,2015年9月9日最高反彈至3257點,此後在2015年9月16日再次探底至2983點;2016年1月27日上證指數探底2638點,2016年2月22日最高反彈至2934點,此後在2016年2月29日再次探底至2639點。

該機構進一步指出,市場反彈源於前期跌幅大、估值較低、政策微調。目前看,這些邏輯未產生變動,政策微調偏松還在繼續強化。

另一方面,增量資金入場預期已具基礎。“從市場表現來看,A股優秀公司近期表現普遍跑輸,但越是長期的維度表現越領先對標公司,總體而言,經過年初以來市場的下跌之後,A股的優秀公司相對於港股和美股中的對標公司已具備一定的吸引力。”方正證券分析師郭豔紅表示,從ROE來看,同一行業ROE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港股、A股和美股以及其它,A股優秀公司的盈利水平整體較高;從營收和業績增速來看,A股優秀公司近三年複合增速保持較高水平,能源材料和消費類顯著高於其它市場龍頭公司;從估值水平來看,國內優秀公司整體估值水平基本同國外相當,消費類公司估值普遍略高於國外水平、金融地產等傳統行業公司估值低於國外水平。

兩維度關注結構性機會

眼下市場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盤走勢,但是目前A股估值無論是從估值絕對值、估值結構、歷史分位還是橫向對比來看都處於一個歷史底部。在當前時點,投資者該如何佈局?

中銀國際表示,在良好的政策環境下,兼具成長彈性和消費韌性的“科技消費”在消費升級時代具有巨大潛力。選擇科技產業中,面向消費端的細分產業。比如,計算機硬件時代選擇面向居民端的個人計算機、軟件時代選擇面向居民端的消費軟件。這樣,由於消費的需求不容易變化,從而這些企業的前景也就相對確定。因此,選擇面向C端的科技產業,可以減少因為技術前景變化給企業帶來的不確定性。科技消費兼具科技行業的成長性和消費行業的韌性。

從主要的科技消費產品的平均規模增速來看,這些產品包括:人工智能、物聯網、VR、機器人、區塊鏈和新能源等,2018年預計平均增速18.98%,2020年預計平均增速14.21%,是明顯高於中國消費增速的,從斜率上來看也更具持續性和潛力。所以說,在科技的疊加作用下,這些科技消費類產品確實為傳統科技市場帶來了長遠的額外增長。

站在現在時點,未來幾年最具潛力的核心科技消費產品主要在三個方向:智能家居機器人(掃地機器人、智能烹飪機器人等)、民用無人機以及VR/AR。

國信證券表示,從結構性機會來看,建議關注兩方面:第一,自上而下“寬信用”邏輯首選金融週期板塊。歷史數據顯示,在不同的週期環境中,股市不同板塊的相對收益表現大不相同。預計下半年市場會進入到“寬信用”階段,而在“寬信用”週期環境中,週期股和金融股表現居前,且均具有顯著為正的超額收益。第二,自下而上關注前期因融資需求大跌幅較大個股機會。在2018年去槓桿環境下,高現金流和低負債率公司組合有顯著超額收益,反之低現金流和高負債率公司組合跑輸大盤。如果未來的融資約束開始緩解,上述定價因子有可能會反轉,前期因外部融資承壓但盈利能力較強的公司有望大幅反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