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農機都賣不動了,為農機手敲響了警鐘

這兩年農機市場一直在說陷入寒冬,農機銷量“L ”形發展。啥是“L”形,就是頭兩年賣的很快,後邊銷量降低,在最低點趨於平緩。這樣的農機市場不好過,同時也為農機手的經營敲響了警鐘。

你可能會問農機賣不動不是挺好嗎,便宜啊。但是還有一點你沒意思到,沒人買農機了,意味著農機市場趨於飽和! 這比農機貴還可怕,你忘了跨區時滿地都是收割機支配的恐懼了嘛?農機賣不動了,說明入坑的農機手少了,已經是僧多肉少,新來的吃這碗飯吃不飽了。

農機都賣不動了,為農機手敲響了警鐘

農機生產商為了賣出農機去,在研究市場哪裡還有空間,即為農機手敲響了警鐘,也為農機手轉型指明瞭方向。來看看農機生產商在研究什麼。

一、變大和變小。現在新型農機產品一個是變大,大型化、自動化、高效率;變小,價格低廉,適合小地塊,險地形的小農機。在收割作業中,使用大農機搶收賺錢快,農民愛用是優勢,但是貴的回本慢。小機械適合小地塊,大機械轉不開的地方小機械完美解決,而且小意味著便宜,很多種地多的農戶想買一臺自己用,自己收完還可以幫別人收收,回本快,省心。

農機都賣不動了,為農機手敲響了警鐘

二、 新型農機。主要糧食作物收割的競爭已經白熱化,但還有些需求沒有滿足,比如採棉機,現在越來越多農民偏向用機手代替枯燥的摘棉花,收的乾淨的採棉機在棉產區將會很受歡迎。打捆機,糧食烘乾機,農民無處曬糧已經是收貨時節的痛,烘乾機最需要克服的就是普通人用得起的成本了。還有植保無人機,有些地區植保無人機還很少,是一片農機手可以開發的藍海。

農機都賣不動了,為農機手敲響了警鐘

三、新需求。傳統的糧食作物可以機械化收割,但還有好多想機收而不能,馬鈴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和牧草,甚至蔥薑蒜,都是未來很受歡迎的市場。這些作物如果能機械化收割肯定能節省不少人力費用。

農機都賣不動了,為農機手敲響了警鐘

我不是農機廠家的託哈,只是覺得農機商對市場是敏感的,看他向哪裡轉型,向有市場前景的農機方向靠攏,新的機遇就在那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