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慌張!廣州未來5年計劃供地再減少 房價會怎麼走?

今天上午,廣州國規委公佈了《廣州市2018-2022年住宅用地供應中期規劃》。

規劃顯示,今後五年,全市計劃供應住宅用地3225公頃,年平均計劃供應住宅用地645公頃,其中租賃住房計劃供地量佔24.7%,共798公頃。

慌張!廣州未來5年計劃供地再減少 房價會怎麼走?

這個數據與去年公佈的《2017-2021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對比,總供應和新增住房套數有了意料之外的變化:

1、雖然今年公佈的計劃年份後移了一年,但總供應僅增加了25公頃

2、去年公佈的2017-2021供地計劃中透露,5年完成3200公頃用地以保障75萬套房的居住需求,按照這個進行推算,今年公佈的五年計劃,將新增69萬套,平均到每年只能新增13.39萬套,總體新增供應呈下降趨勢。

果然,童話裡都是騙人的...說好的加大土地供應呢

同時,國規委還釋放出了近三年住宅用地供應滾動計劃。

慌張!廣州未來5年計劃供地再減少 房價會怎麼走?

從以往的狀況來看,幾乎每年都不能按照計劃完成,可是目標總該要有吧。然而從今年的情況來看,似乎連目標都沒了...

今年上半年,共有152.81萬平方米土地推向市場,僅完成今年總體供應計劃的24.4%。就算今年能如期完成625公頃目標,最多也只能新增約14萬套,比去年的15萬套還要少1萬套。

1

繼續採用多種方式限制樓面單價

根據目前土地市場情況,將繼續採取“限房價、競地價”、“限地價、競房價”、超過溢價率一定比例後現房銷售或競自持面積、“招標掛牌複合式出讓”等多種方式出讓商品住宅用地,優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租賃住房用地。

2

加大公租房供應力度

未來五年,全市保障性住房以公租房為主

,並結合各區特點,提供一定規模的人才公寓。同時,探索以政府統籌使用部分“城中村”改造村民復建安置房,加大公租房供應力度。

3

依託軌道交通

相應增加住宅用地供應

地鐵9號線、14號線、21號線、4號線形成的四個放射軸線兩側以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租賃住房用地為主;

同時,優化內環至廣明高速之間的用地供應空間結構,合理規劃城市佈局。其中,未來將加大外環與北二環-東二環-廣明高速之間住宅用地的供應。

位置用地類型內環普通商品住房用地為主內環與外環之間普通商品住房用地為主外環與北二環-東二環-廣明高速之間以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租賃住房用地為主

回顧近期的土地出讓情況不難發現,土地市場的火熱程度與去年可謂相差甚遠。

今年上半年,雖然土地成交面積比去年同期要多,但成交金額卻直接銳減40億元,溢價率也從去年上半年的19%直接降至今年的8%。還有花都地塊三次掛出、兩度終止、最後流拍,以及昨日從化地塊連續第六次流拍,被冠以“廣州最悲催地塊”之名,土拍已無當年勇。

慌張!廣州未來5年計劃供地再減少 房價會怎麼走?

謹慎,審時度勢,成為了當下土地市場的常態。

而此次公佈的五年規劃,釋放出的土地供應信息,是否能夠讓“冷靜”多時的市場重回春天?是否還能拾回當年之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說出你的想法~

廣州市2018-2022年住宅用地供應

中期規劃

為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和改進住房及用地供應管理,改善住房供求關係,穩定市場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按照省國土資源廳的要求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特制定本規劃。

一、計劃指標

(一)供應總量

2018-2022年,全市計劃供應住宅用地3225公頃,年平均計劃供應住宅用地645公頃。

(二)土地結構

今後五年全市普通商品住宅用地計劃供應2427公頃、租賃住房用地計劃供應798公頃。

廣州市2018-2022年度住宅用地供應計劃結構表

(單位:公頃)

慌張!廣州未來5年計劃供地再減少 房價會怎麼走?

二、供應導向

(一)確保居住用地供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有序發展。

結合我市目前土地市場的情況,及時做好市場跟蹤、分析和預判,繼續靈活採取 “限房價、競地價”、“限地價、競房價”、超過溢價率一定比例後現房銷售或競自持面積、“招標掛牌複合式出讓”等多種方式出讓商品住宅用地,防止出現區域性總價、土地或樓面單價新高等擾亂市場預期。在保證房地產開發用地平穩供應的情況下,優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租賃住房用地,加大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應,合理引導住房消費,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二)完善住房體系建設,滿足多層次住房需求。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優化完善住宅用地供應結構,構建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體系。未來五年全市保障性住房以公租房為主,並結合各區發展特點,提供一定規模的人才公寓。同時,探索以政府統籌使用部分“城中村”改造村民復建安置房,加大公租房供應力度;開展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工作,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自持商品房,以出租方式供應市場,增加租賃住房有效供應。

(三)優化住宅用地供應空間結構,合理規劃城市佈局。

內環以內以普通商品住房用地為主;為保護空間肌理、緩解老城壓力,主要供應存量住宅用地。內環與外環之間以普通商品住房用地為主;為疏解高密度人口,適量供應住宅用地。外環與北二環-東二環-廣明高速之間以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保障性住房、租賃住房用地為主;作為城市拓展的主要區域,未來應加大供應住宅用地。地鐵9號線、14號線、21號線、4號線形成的四個放射軸線兩側以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租賃住房用地為主;依託便捷的軌道交通,該區域為中心城區與外圍聯動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相應增加住宅用地供應。

三、保障措施

(一)明確任務目標和職責分工,落實住宅用地供應計劃。

市級土地儲備機構加強與各區政府、土地儲備機構的工作銜接,加大協調力度,確保用地供應按計劃完成;市國土規劃委負責協調解決計劃執行中出現的問題,定期向市政府報告執行情況。

(二)加大土地儲備力度,形成有效供給。

通過引入多元主體參與、優化投資管理方式等方法,努力做大我市土地儲備規模;同時,通過完善儲備機構建設,形成市、區、鎮(街)合力推進土地儲備的工作格局,為城市發展提供有力用地保障,確保年度土地供給量平穩合理。

(三)完善土地供應制度,有序推進土地供應。

結合我市商品住房庫存消化週期情況,適時調整住宅用地供應規模、結構和時序,達到穩定市場預期目的,及時適應居民住房新需求及房地產市場發展新形勢。

本規劃自公佈之日起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