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上市公司產業資本增持力度正在顯著回升

近期,A股持續調整。值得關注的是,產業資本(包含公司、高管以及實際控制人等)卻動作頻頻,增持和回購等事件集中出現,不少上市公司股東主動延長其所持有股份的限售期,承諾不減持。截至6月28日,從6月19日(上週一)至目前,有約200家上市公司發佈了增持的公告。

6月27日晚間,星湖科技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廣新集團5月30日至6月27日增持公司股份1461.1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264%,增持均價3.76元/股,增持金額約5487.38萬元。此次增持完畢後,廣新集團直接持有和享有表決權的星湖科技股份佔比合計為20%。

又如,日盈電子發佈公告稱,未來6個月內,持股7.94%的股東孟慶有計劃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528.46萬股,即不超公司總股本的6%;持股5.29%的股東嘉興鼎峰計劃減持不超過466.2萬股,即不超公司總股本的5.29%;持股5%的股東青島金石計劃減持不超過440.2萬股,即不超公司總股本的5%。

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副教授張永冀認為,一般情況下,存在股權分散、大股東佔股份比重通常不超過10%,股價偏低、存在破淨、市盈率較低,所處行業存在整合重組趨勢,以及總股本較小且不存在未解禁限售股這四大特徵的個股更容易被增持。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獲產業資本舉牌,這表明這些上市公司的資產價值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對產業資本的吸引力大幅增強。

“從歷史情況來看,增持、回購潮的頻頻出現,通常是A股階段性築底標誌之一。產業資本增持或回購行為,整體上也對提振股市信心甚至提升股價產生較為明顯的效果。”國開證券研究部副總經理杜徵徵說。

天風證券分析師劉晨明表示,來自產業資本的最強信號是迎接成長反彈。在6月的測算中,將股權質押面臨爆倉的公司發生的自救式增持進行了剔除:6月至今,發生增持的成長風格公司一共122家,其中因為股權質押接近平倉線或者預警線而發生增持的一共28家,佔比20%左右。如果將此剔除,我們發現6月產業資本增持/減持的比例仍然出現了明顯提升,發出買入成長的信號。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築底需要過程,產業資本增持的正向作用需要進一步釋放。

“關於產業資本增減持的領先指標,其中需要解釋的一點在於,很多人擔心,股權質押爆倉風險會帶來很多股東的被動自救增持,導致最終的產業資本增減持數據並非股東和高管市場化增減持的結果,從而使得信號失效。” 劉晨明表示,此外,從業績趨勢和指數漲跌情況來看,最終風格的強弱,還是由業績趨勢所決定。下半年滬深300的盈利增長將隨著PPI下臺階進一步回落,疊加棚改貨幣化的放緩,可能進一步下調滬深300的盈利增長預期。但另一方面,創業板指的盈利情況就沒有那麼容易說得清楚,因此還有比較多的分歧。

長江策略分析師包承超就認為,從歷史經驗看,產業資本增持的領先作用較為微弱。2008年以來,市場多次出現產業資本明顯增持的區間,但從市場後期走勢來看,產業資本增持短期對後市的預測作用非常微弱,如2015年7月、2018年1月等,產業資本均出現大幅增持,但市場後期依然表現孱弱,這表明產業資本對市場並不具有較強的領先作用。可能的解釋是,產業資本增持明顯增加通常發生在市場大幅下跌時,其主要目的是為增強市場信心,短期可能會抬升風險偏好,但並不能改變主導當時股市調整的核心要素;另一方面,產業資本增持所帶來的增量資金對市場流動性影響有限。2008年以來,產業資本月度增持總額最高不足800億元,且考慮到上市公司除了增持外,還會進行減持,這使得產業資本增持所帶來的增量資金小於公告所宣告的增持金額。

上市公司产业资本增持力度正在显著回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