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網信文化」會說話的機器——收音機(一)Gadget That Can Talk——Radio Receiver(I)

「網信文化」會說話的機器——收音機(一)Gadget That Can Talk——Radio Receiver(I)

點擊上方“網信紅橋” 可以訂閱哦!

「网信文化」会说话的机器——收音机(一)Gadget That Can Talk——Radio Receiver(I)

【天津收音機博物館】

提到收音機,大家可能覺得司空見慣,但在20世紀40年代的中國,收音機可是一種價格極其昂貴的電子產品,即使花上一二兩黃金也只能購得其中的中低端機型,因此家裡是否有收音機又成了當時身份與財富的象徵。“二戰”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電子工業取代了傳統的重工業,成為了國民經濟的新支柱,而收音機工業又是當時電子工業中的主體。至於RCA、飛歌等在國際市場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收音機品牌更是代表了當時世界電子工業發展的最高水平。值得驕傲的是,RCA、飛歌這兩個品牌的收音機也曾在天津進行過組裝,彰顯了天津近現代民族工業的實力。

「网信文化」会说话的机器——收音机(一)Gadget That Can Talk——Radio Receiver(I)

【“中央”無線電公司天津廠裝配的飛歌牌806型電子管五燈超外差式收音機】

近代中國的工業基礎十分薄弱,作為無線電心臟的電子管,中國當時還不能獨立製造,其他的無線電元件也大多依賴進口,因此中國的收音機制造當時就只能建立在對國外產品組裝的基礎上,而且產業分佈也都集中在經濟相對發達的上海、天津、南京這三大城市中。天津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也是中國近現代收音機工業以及電子工業的中心。天津的民族收音機工業發軔於20世紀20年代中後期,形成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日偽時期遭到了嚴重的摧殘,而在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得到了恢復與發展,並在新中國成立後迎來了輝煌。

「网信文化」会说话的机器——收音机(一)Gadget That Can Talk——Radio Receiver(I)

【“中央”無線電公司天津廠裝配的飛歌牌2806型電子管五燈超外差式收音機】

1946年,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將“中央”無線電公司重慶分廠整體遷入天津,並將原日偽升恆機器廠改建為“中央”無線電公司天津廠(簡稱“天津廠”),同時將東京芝甫株式會社天津廠也一併納入。原重慶分廠廠長馬師亮(1904—1980)任天津廠第一任廠長。馬師亮193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2年赴美留學,四年後獲密西根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武漢大學和浙江大學教授。20世紀40年代,馬師亮開始研究無線電技術,成為了中國無線電工業重要的奠基人之一。1948年,馬師亮調任上海“中央”無線電公司總經理,天津廠廠長則由蔣葆增擔任。

「网信文化」会说话的机器——收音机(一)Gadget That Can Talk——Radio Receiver(I)

【“中央”無線電公司天津廠裝配的RCA牌56X型電子管五燈超外差式收音機】

建成初期的天津廠以軍用無線電器材制配為主,後因美國軍用無線電整機的傾銷導致開工不足而不得不轉向民用收音機的生產。天津廠開始引進美國著名品牌RCA和飛歌的成套零部件進行組裝生產。其主要產品包括RCA牌56X型電子管五燈超外差式收音機、飛歌牌806型電子管五燈超外差式收音機以及飛歌牌2806型電子管五燈超外差式收音機。超外差式技術是20世紀40年代流行的第二代電路技術,相對於第一代電路技術的再生式收音機而言,它不僅增加了短波功能,而且具有靈敏度高、選擇性好、接收距離遠、信號清晰、音質好、用電安全、對外干擾小等諸多優勢,只是它們的售價要遠遠高過再生式收音機。

「网信文化」会说话的机器——收音机(一)Gadget That Can Talk——Radio Receiver(I)

【“中央”無線電公司天津廠飛歌牌806型收音機的生產線】

飛歌牌806型收音機是天津廠生產數量最多的產品,至天津解放前夕,總共生產了4885臺。這款收音機的天津廠生產線共有40個工位,廠內實行高定額計件工資制度,規定每三分鐘裝配一臺收音機。這樣的技術條件和管理水平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飛歌牌806型收音機最大的技術特點就是沒有電源變壓器。電源變壓器是一種軟磁性電子元件,起到功率傳送、電壓變換和絕緣隔離的作用,絕大多數的電子產品都會使用。而飛歌牌806型收音機之所以不用,是因為電源變壓器需要使用矽鋼片,而矽鋼片在當時由於技術不過關而造價昂貴,因此設計者去掉了電源變壓器以大幅降低成本。

「网信文化」会说话的机器——收音机(一)Gadget That Can Talk——Radio Receiver(I)

【天津廠裝配的飛歌牌806型收音機的內部構造】

為了替代電源變壓器,飛歌牌806型收音機的設計者採用了在電路上串聯燈絲的方法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不過,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整流電子管和功放電子管要承受35伏到50伏的燈絲電壓,從而大大減少這兩種電子管的使用壽命。在實際使用中,每隔一兩年就要更換電子管的做法給中國用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同時,由於這兩種美國製的電子管與別國的不能通用,而新中國成立以後美國又封鎖了對中國的電子管出口,因此飛歌牌806型收音機很快就因為無管可換而被淘汰了。上圖為飛歌牌806型收音機的內部構造。底盤上元件分佈從左向右依次為:雙聯可變電容器(後為變頻電子管)、中頻震盪電子管、中頻變壓器(其後方形元件為輸出變壓器,輸出變壓器後為勵磁揚聲器)、電壓放大電子管、整流電子管(後為功率放大電子管)、電阻降壓器。

「网信文化」会说话的机器——收音机(一)Gadget That Can Talk——Radio Receiver(I)

【天津廠裝配的RCA牌56X型收音機內部的電源變壓器】

天津廠裝配的飛歌牌2806型收音機在推向市場時被稱為“技術合作,最新出品”,但它的內部結構和飛歌牌806型收音機基本一樣,或者說2806型就是給806型收音機換了一個國產的木質外殼。說它是最新產品,不過是一種營銷手段罷了。天津廠裝配的美國RCA牌56X型收音機則採用了設置電源變壓器的通常作法,電路設計為並聯燈絲。這樣的產品成本較高、售價較貴,令當時的國內消費者難以接受,因此它的產量很小,以至於在很多資料上都查不到它的存在。從現存的實物來看,RCA牌56X型收音機有兩個版本,一種是英文讀盤,另一種是中文讀盤。不過兩者的區別僅此而已,其他部件則完全一樣。

「网信文化」会说话的机器——收音机(一)Gadget That Can Talk——Radio Receiver(I)

【天津廠裝配的RCA牌56X型收音機的內部構造】

上圖是天津廠裝配的RCA牌56X型收音機的內部構造。底盤上元件的分佈從左向右依次為:整流電子管(後為線圈)、功放電子管(後為雙聯可變電容器)、電力放大電子管、中周變壓器、中頻電子管(後面依次是輸出變壓器和勵磁揚聲器)、中周變壓器、變頻電子管(後為電源變壓器)。美國RCA公司是世界無線電工業的領軍者,它不僅製造收音機整機,而且生產收音機元器件。天津廠裝配的56X型收音機的關鍵設備——電子管,都是由RCA公司生產的,上面均印有RCA的英文標誌。相比之下,美國飛歌公司只能略遜一籌,天津廠裝配的806型收音機的電子管就不是飛歌公司自己生產的。

「网信文化」会说话的机器——收音机(一)Gadget That Can Talk——Radio Receiver(I)

【RCA牌56X型收音機底盤上“‘中央’無線電公司天津廠裝制”的標誌】

1948年5月,“中央”無線電公司天津廠的職工人數達到了478人;到天津解放前夕,又發展到了570人,其中技術和管理人員126人,工人444人。天津廠十分重視對模具工和裝配工的教育培訓工作。新工人採用半天上課、半天實習的方法,經過三到六個月的培訓就可以轉為正式工。1948年,眼見大勢已去的蔣介石政府加緊了撤逃臺灣的行動,具有戰略意義的“中央”無線電公司自然被列入了重點撤臺企業的名錄中。為了執行這一計劃,國民黨軍向天津廠派出了駐廠專員,並以徵用、改組為軍火單位的名義逼迫工廠沿海路南遷。此時,身在上海的“中央”無線電公司負責人馬師亮冒著生命危險拒絕赴臺,並抵制天津廠的撤臺計劃。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當天,天津廠也被接管,從此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网信文化」会说话的机器——收音机(一)Gadget That Can Talk——Radio Receiver(I)

【美國原產飛歌牌48-250型電子管五燈超外差式收音機】

1949年2月,天津廠恢復生產,並於同年7月更名為“中央電工器材廠第二製造廠”,1953年3月又更名為“國營天津無線電廠”,到今天則是位於河北區新大路的天津七一二通信廣播股份有限公司。曾經的天津廠廠長馬師亮在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同濟大學、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教授,一直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曾出版《超高頻功率測量》《電抗調頻的數學分析和設計》等著作。1951年,馬師亮在南開大學與他人共同研製成功了高頻改水器,可以有效避免鍋爐內積結水垢,從而節約用煤,並長期用於工業生產。

文字圖片資料由天津古籍出版社提供

「网信文化」会说话的机器——收音机(一)Gadget That Can Talk——Radio Receiver(I)

網信紅橋

微信號:wangxinhongqiao

「网信文化」会说话的机器——收音机(一)Gadget That Can Talk——Radio Receiver(I)

傳遞紅橋網絡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