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深埋的記憶再次被喚醒,攝影師記錄下八十年代的高考與青春

深埋的記憶再次被喚醒,攝影師記錄下八十年代的高考與青春

高考,今天就結束了,希望所有的考生都能夠金榜題名,收穫一份對得起自己努力的成績。也祝願所有的學子能夠不負青春,不負韶華,無論結果怎麼樣,都希望大家能夠用心的過好每一天。

深埋的記憶再次被喚醒,攝影師記錄下八十年代的高考與青春

說起這些努力的歲月,人們有關高考的經歷,總是承載著太多與青春有關的記憶。相比較現在優渥的生活條件,80年代的高考其實更為嚴苛與艱苦,那是一個揹負著整個家庭命運去奮鬥的年代。高考,完全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軌跡。圖為1984年7月,北京第一七一中學操場。

深埋的記憶再次被喚醒,攝影師記錄下八十年代的高考與青春

攝影師任曙林1954年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攝影系,1976年開始攝影,幾十年來創作的攝影作品真實地記錄了中國社會風貌的變化。圖為1980年7月7日,北京第五中學考場。

深埋的記憶再次被喚醒,攝影師記錄下八十年代的高考與青春

這組作品《八十年代的中學生》是任曙林拍攝於1979至1989年間,作品從不同視角豐富地展現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景和精神面貌。圖為1980年7月8日,北京第七十五中學考場。

深埋的記憶再次被喚醒,攝影師記錄下八十年代的高考與青春

攝影師記錄下了八十年代的中學生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卻看不出任何刻意經營的痕跡。這些帶有時代特色的照片,一下子就把人拉入了那些深藏在人們心底的關於青春的美好回憶。圖為1984年1月,北京第一七一中學教室。

深埋的記憶再次被喚醒,攝影師記錄下八十年代的高考與青春

那個時代的中學生,教室是簡陋的,沒有多麼乾淨整潔的桌椅,也沒有現在的多媒體教學系統,大家接受知識的條件雖然艱苦,可是卻十分珍惜自己能夠學習到的知識。圖為1983年7月,北京第一七一中學教室。

深埋的記憶再次被喚醒,攝影師記錄下八十年代的高考與青春

那時候的校園生活,完全沒有受到電子產品的侵擾,同學之間的交往與溝通,是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完成的。那時候的孩子內心是敏感的,完全能夠通過對方的一個細微的表情來判斷好友的心情。

深埋的記憶再次被喚醒,攝影師記錄下八十年代的高考與青春

那時候大家的家庭條件都差不多,衣服雖然款型老舊,但是卻特別的乾淨與整潔,利落的短髮是那個時代的女孩子最流行的妝容。圖為1984年6月,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教室。

深埋的記憶再次被喚醒,攝影師記錄下八十年代的高考與青春

異性之間懵懂的好感,存在於每一個時代的中學生中,但是八十年代的情感萌芽,卻是異常的純真與乾淨,男生表達對一個女生的好奇與喜歡,總是用“招惹”的手段去引起她的注意。圖為1985年7月,北京第一七一中學教室。

深埋的記憶再次被喚醒,攝影師記錄下八十年代的高考與青春

沒有像現在的中學生這樣小小的年紀就開始追求生活品質,追逐名牌,那時候最合腳的,永遠是媽媽親手納的千層底的布鞋,而女孩子那鞋帶的白色小涼鞋,總是能吸引男生的眼光注視。圖為1983年6月,北京第一七一中學教室。圖為1983年6月,北京第一七一中學教室。

深埋的記憶再次被喚醒,攝影師記錄下八十年代的高考與青春

時光飛逝,八十年代的畢業照剛拍完,轉眼就已經過去幾十年了,當年的同學到現在多數已經四十多歲,自己的孩子也已經到了上中學的時候,這是一種多麼奇妙的對比,這些老照片讓現在的自己和二十年前的自己再次見了面。圖為1983年6月,北京第一七一中學操場。

深埋的記憶再次被喚醒,攝影師記錄下八十年代的高考與青春

翻看這一張張照片,不論是黑白照還是彩色照,都透著濃濃的特屬於八十年代的氣息,雖然完全不似如今數碼照的鮮麗、精確,但這些從膠片中誕生的照片似乎都有了生命。圖為1985年9月,北京第一七一中學教室。

深埋的記憶再次被喚醒,攝影師記錄下八十年代的高考與青春

時光不可以複製,但可以定格,攝影師任曙林這組照片《昨天的青春:八十年代中學生》進入中學校園,觀察他們的動作、神情、關係,揣摩他們的心思,用溫柔抒情的鏡頭語言記錄下那一代人的青春,值得無數人的回味與珍藏。圖為1981年10月,山東肥城縣(今肥城市)中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