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中民投午餐会|如何准确把握区块链的机遇?

区块链吸引人们的目光和发展的路径跟其他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一样:第一阶段,从一个好创意开始起步;第二阶段,开始大量宣传,模糊想象与真实的界线;第三阶段,形成雏形,开始向使命迈进。

现在,区块链处于第二阶段。

中民投午餐会|如何准确把握区块链的机遇?

在上周五的“中民投热点午餐会”上,来自中民投的多位专家就“邂逅区块链”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中民投午餐会|如何准确把握区块链的机遇?

本次午餐会的嘉宾主持由中民金服投资总监徐真担任,互动嘉宾包括中民投国际首席顾问雷宇翔、中民投物流租赁副总裁朱伯军、集团审计部科技审计中心高级经理董继明。

中民投午餐会|如何准确把握区块链的机遇?

中民投午餐会|如何准确把握区块链的机遇?

做区块链一开始不要挑战复杂的业务,要先从一些较小的场景落地,比如防伪溯源和版权保护等。

可能并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区块链,如果不是对商业模式有足够的改进,没有效率的整体提升,硬套区块链是没有必要的。

现阶段的区块链存在几个挑战:

第一,许多链的奖励早期参与者机制放大了行业内投机及炒作;

第二,代币价值的错——应该是使用而非炒作;

第三,行业的早期发展红利被资本过度透支;

第四,目前缺乏跨越不同项目,面向整个区块链生态的协作机制。

中民投午餐会|如何准确把握区块链的机遇?

为了防止多重骗保的情形,传统的方式是多个保险公司建成联盟,建立中心化的数据库。区块链的解决方案则是去中心化的:链上所有数据都是经过加密的;区块链只是底层架构、基础设施,当多家保险公司的数据加到链上,其他公司并不会得到数据。这就解决了中心化的弊端。

区块链技术解决了很多信任方面的问题,它的分布式、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解决了很多痛点。比如在慈善领域,区块链就可以让人知道每一笔善款的流向。

中民投午餐会|如何准确把握区块链的机遇?

现在区块链是非常热的话题,很多企业都在讨论。但在谈区块链应用之前,企业需要先自问三个问题:是否需要分布式数据库?是否需要多人记账、签名?所在领域是否不存在有公信力的机构?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是”,才会需要用到区块链技术。

即便场景适合区块链技术,应用时还需要考虑潜在的风险。以在供应链的应用为例。

供应链一般存在三个风险:

第一,主体风险,最终谁来付款存在风险;

第二,交易风险,交易的真实性需要验证;

第三,监管风险,之前有些地区出现过一份货多次融资的情况,需要防范。

考虑到这三个风险,区块链如果要在供应链方面起到作用,有必要形成监管链和共识机制。

中民投午餐会|如何准确把握区块链的机遇?

区块链分为三种类型: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私有链主要是应用于企业内部,而企业内部不太可能存在信任问题,因此私有链没有太大用处。比较有前景的是公有链和联盟链。

两种链中,一般2C的是公有链,2B的是联盟链。还有另一种分法:参与成员不定的是公有链,固定的是联盟链。

再说比特币,它其实不是货币,而是一种收益权。它的价值不在于兑换成钱并形成购买力,它还有更高阶的权利。有几个权利是“币”的设计者需要考虑的。比如:

时间优先权:比如餐馆排队的场景,币多的人就可以先排队;

价格优先权:比如健身房的场景,健身房会对经常来的人有优惠。数字货币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做法;

概率权:在资源非常稀缺的情况下,由谁来占用资源是一个问题。概率权就是让币多的人有更高的选中概率。

嘉宾发言之后是讨论、提问环节

中民投午餐会|如何准确把握区块链的机遇?

主持人与观众互动

中民投午餐会|如何准确把握区块链的机遇?

观众们分组进行讨论

中民投午餐会|如何准确把握区块链的机遇?

观众向嘉宾提问

就区块链的瓶颈、监管的担忧、安全性和私密性的保障等,观众和嘉宾们有了一番精彩的问答:

中民投午餐会|如何准确把握区块链的机遇?

问:在区块链的后期,数据会呈指数上升,那它的速度是不是也会相应变慢,这一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

答:其实,区块链技术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它的交易速度、节点、容量都有限制。因此链的设计者在设计之前就要考虑一个问题——链的应用场景是否高频。区块链的天花板确实存在,所以高频场景并不适合。比如电商的高频交易就不适合,但一些垂直领域却适用。

另外,数据的爆炸和增长其实是容量的问题。如果每个节点只有一兆容量,并且所有信息要在每个节点储存,那么就会有很大瓶颈。解决方案可以有两个:第一,让一些信息只在部分的节点中存在。第二,信息传到链上的时候,只要上传最重要的信息即可,这样也能减少储存压力。

问:区块链可以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比如智能家居等应用,那么,如何保证物联网技术采集的数据不被侵犯?

答:很多机构在上传数据的时候会有质疑和担心,区块链可以部分解决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存在问题,比如金融机构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技术。

问:区块链是否真是去中心化的?

答:就算是区块链或者比特币也不能真正地做到去中心化。比如现在的比特币大部分的算力都集中在几十节点中。如果一些企业做区块链,它会变成副中心,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商业模式归商业模式,技术归技术,尘归尘,土归土,我们不能因为某一技术具备去中心化特点,而试图让它改变社会的状态,否则会形成无政府主义的组织形态。实际上,中国政府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对区块链有很清晰的规划。我们只能说在某些领域去中心化,并且监管是不可以脱离的。

问:从诞生开始,区块链似乎要把整个社会的规则和法律颠覆。这虽然不太现实,但区块链肯定能够释放很大的能量,那么,区块链要由谁来监管呢?

答:链本身是一个基础设施或者说是高速通道。去年IBM跟AIG及渣打银行做了一个区块链的应用。在链上,IBM在没授权的情况下无法看到银行、保险公司的数据。在谁管的问题上,可以总结成三个字:大家管。

午餐会后,他们还说了些什么呢?

猛戳视频听听观众们的想法

(视频时长:47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