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優秀的人,都是忙出來的

優秀的人,都是忙出來的

這是2017年Penn的第13篇文章

身在職場工作,“忙”似乎成了職場人的標配。大量的時間傾注在工作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部人上升為優秀者,一部分人反而會被所謂的“忙”拖累,苦不堪言。究其原因,你確定,你懂得怎樣忙出自己的優秀嗎。

先讓自己忙起來,這是成為優秀的必經磨鍊。優秀的人,都是忙出來的,不是浮於表面,而是忙於鳳凰涅磐,浴火重生。

和互聯網公司的朋友聊天,說到一些互聯網新創公司的新人成長特別快,同樣的實習生,三個月下來,有的實習生最後都可以獨自操盤運作項目。朋友說:因為實習生乾的活多啊,就比如我們公司的實習生,天天加班啊。我開玩笑說,那是你們公司效率低,要麼就是你們這些老員工愛慕面子。

同樣都是每天在忙碌,看起來大家都在努力工作。可是,最後成為優秀的只是一小撮人。

這一小撮人,經歷苦戰忙碌,不醉心於形式,在忙碌中探索出自己的成長認知和方法論。

這個時代,從來不缺認真工作,忙忙碌碌的人。特別是現在的浮躁社會下,你工作不說自己很忙,別人都會懷疑這傢伙工作太不思進取了,未來的人生岌岌可危。

於是,很多人開始,忙於形式的匆忙,看似做了很多事情,不過是為了迎合社會的忙碌之病態,為了大多數人認為的應該忙起來。

最可怕的是,我們忙的一塌塗地,卻根本不知道為什麼忙,如何忙出優秀,最終還是一直碌碌無為。不是說,優秀的人,都是忙出來的嗎,你看,我每天多忙啊,性生活都沒有了。

優秀的人,都是忙出來的

當我們,放棄虛榮,真心拷問自我,才會明白為了迎合社會的病態忙碌和為了成為優秀的人而忙的差異。

有些人,為了忙碌而忙,做的事情很多,做完也就完了。有些人,為了優秀而忙,忙只是狀態,並不是成為優秀的關鍵驅動。他們知道通過忙實現優秀的底層思考邏輯才是最重要。

不要錯把忙碌當成優秀的必要條件,優秀的人,都很忙,但是忙碌的人,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人。

剛過去的這段時間,要比往常忙了很多。當然,成長了更多。害怕自己會浮於形式,為了忙而忙。間隔一斷時間,都會總結自己的成果,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又有哪些不該犯的錯誤。

後來發現時間被大量無效佔據,時間效率太拖沓。四月份馬上報了時間管理課程。之所以比較看重時間效率,其實,真正懂得如何忙出優秀的人,都知道時間的利用效率意味著什麼。

優秀的人,都是忙出來的

優秀的人,都要經歷忙的的狀態,最終脫穎而出的那批人,不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更忙,而是在忙的狀態中找到了自己的底層思考。

慢慢會發現,那些優秀的人面對忙的狀態,有著指導自己行動的底層思考邏輯。

01.時間效率

對時間這個概念的認知會伴隨的成長不斷變化,原先可能只是簡單的計時單位。後來進入職場,匆忙中發現時間稀缺的制約,開始想著能不能提高單位時間的利用率。這個時候,時間變成了生產工具。意味著效率最大化。

說白了,大家都是出來賣的。別人花錢買下我們某個時段的時間,然後我們把這個時段的時間產出貢獻給買家。假如說,都是被買走了八小時的時間,想讓買家為這段時間付費更多的錢,靠的不是八小時的急急忙忙。你以為老闆看到你忙的昏天黑地,就會認為,哇,這是個好員工!

是你想多了。即使如此,想要忙出優秀,也會與你無緣。

真正的忙,直至蛻變為優秀的人,靠的是內在的時間效率驅動。雖然有些人看起來跟別人沒啥差別,一天從頭忙到尾,但是他們心裡明白:我今天的單位時間產出是不是比昨天提高了,我的時間管理是不是漸漸有序了,我是不是每天都在做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優秀的人,都是忙出來的,也都是時間利用的高手。

問問自己,你的一小時能賣多少錢?

02.不斷覆盤

覆盤是工作以來經常會去做的思考。不斷覆盤,看看自己以前是真忙還是假忙。

比如要覆盤一個月的工作,發現上個月好忙,但是有很多事情做的都是無用的瑣事,下個月是不是應該減少相應的工作比重。如果不復盤,我們可能永遠不知道自己到底忙的多麼無意義。還以為自己跟別人一樣,都是在朝著優秀而忙。結果別人越來越優秀,自己還是忙碌無為,只能怪自己。

也可以單獨去覆盤一天,一小時,甚至一個活動。通過覆盤,我們更能看清楚,忙的軌跡,以及如何創新提高。

時常要階段性的覆盤自己,特別是發現自己很忙的時候,很有可能走了岔路口。不要在碌碌而為的道路上浪費年華,也不要在瞎忙的世界裡迷失方向。

優秀的人,都是忙出來的,也會在不斷覆盤中,及時鞭策自己,朝著認定的方向前進。

問問自己,你的一天是漫無目的的瞎忙嗎?

03.保持精進

採銅在《精進》中寫到:努力,是一種最需要學習的才能,要不斷優化你的“努力”方式。

正如這個世界不缺少忙碌的人,努力的人也成了浮躁的標配狀態。

標配最多走向合群,優秀的人從來不合群。

在以往的教導下,沒有人會認為努力還需要學習,簡直是開玩笑,我一直都是很努力的啊。所以,從來不會思考學習策略,從來不深思日益精進,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保持精進,是成長為優秀的底層行動邏輯。你若不精進,只能永遠疲於奔波忙碌,失去目標。可能真的就是瞎忙的樣子。保持精進的認知狀態,你忙碌的行動自然區別於他人。

優秀的人,都是忙出來的,都時刻精進,隨時忙碌。

這個時候,我們才會明白,優秀的人,都是忙出來的,這只是表象,真正起作用的都是隱藏在忙的狀態背後的底層思考力。

我是Penn,一個溫情而質感的時代好青年,留學諮詢公司新媒體經理,專注於品牌事務的營銷管理,獨立自媒體人。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Penn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