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從九段沙到佘山,上海生態是什麼樣的氣質?

從九段沙到佘山,上海生態是什麼樣的氣質?

長江口最靠外海的河口沙洲島嶼九段沙是飛鳥樂園。

“素面朝天”九段沙,“橘黃蟹肥”崇明島,“上海之巔”在佘山,這一沙、一島、一山,以各自清新的面貌以及共有的綠色基調,豐富著上海這座繁華都市的生態畫卷。在十月滿城的桂花香中,我們通過實地走訪,深深感受到上海人民為生態保護所付出的努力,也體會到他們的收穫感。

九段沙:人跡罕至的生物樂園

上海三甲港基地的九段沙溼地生態展示館裡,除了江豚、中華鱘以及鳥類、植物的標本,捕蟹的互動裝置、鳥鳴視聽的新奇體驗讓我們領略了溼地的生物多樣性。“運用這些多媒體手段,就是為了讓市民可以‘零距離’親近九段沙、愛上九段沙。”戴著眼鏡、一身休閒裝扮的張泰十分健談,他跟隨由孫瑛帶領的上海市九段沙自然保護區管理署這個團隊,從無到有,讓夢想紮根在這裡已經有十餘年。

从九段沙到佘山,上海生态是什么样的气质?

張泰走在“鐵板沙”上。

踏上了九段沙的上沙碼頭,鷗鷸掠空,魚蟹群集,海三稜藨草搖曳在清風海浪中,成千上萬的候鳥來此棲息、覓食,如果陽光正好,彈塗魚會在灘地上跳躍。

从九段沙到佘山,上海生态是什么样的气质?

九段沙的彈塗魚。

从九段沙到佘山,上海生态是什么样的气质?

三甲港邊防派出所官兵在九段沙巡邏間隙。

若不是親眼所見,你很難想象距離浦東幾公里之外,長江與東海交匯處是這樣一片原生溼地。水中的遊輪、進出浦東機場的飛機,與海天一色的世界重疊在鏡頭中。2005年九段沙溼地成為上海首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包括上沙、中沙、下沙、江亞南沙及附近的淺水水域,總面積420.2平方公里。年輕的河口沙洲島嶼形成時間僅半個多世紀,還在不斷淤漲之中,正是這片“上海最後的處女地”為上海及至長三角地區築起了一道生態屏障。

從九段沙到佘山,上海生態是什麼樣的氣質?

守島人生活清苦,兩人一班,幹一周歇一週,安靜的夜晚,只能看看電視。

守島的工作人員將菜棚架到了高處,種上蔬菜。張泰告訴我們,這裡平時用的是明礬沉澱淨化後的海水,淡水和食物靠交通艇帶上來。由於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干擾極小,九段沙保持著高度的自然性與原生性,天一黑便伸手不見五指.

潮水拍岸,簡陋而整潔的水邊宿舍彷彿海上小舟。

从九段沙到佘山,上海生态是什么样的气质?

張泰在上沙碼頭邊尋找手機信號,對面是浦東機場。

崇明:讓鳥和人更親近

站在長興島西北方的青草沙水庫堤壩上,得知這裡優質的淡水資源惠及千萬上海市民,改寫了上海飲用水主要依靠黃浦江水源的歷史,著實讓我們驚訝。

不遠處的東灘溼地公園裡,初見包俔,一身綠軍裝的他正在蘆葦蕩中舉起相機記錄並細細觀察鳥的形態和種類。從2005年初到上海市邊防總隊東旺沙邊防派出所警務區工作至今,包俔參與了數十次護鳥聯合執法。他倡導成立東灘生態保護宣傳小分隊,並與東平鎮政府合作,在十餘所學校開展生態道德教育行動,協助學校建立鳥類保護興趣小組。

从九段沙到佘山,上海生态是什么样的气质?

包俔在東灘溼地用相機記錄溼地鳥類。

“許多居民以捕鳥為生。他們把毒藥撒在灘塗上,模仿鳥叫吸引候鳥來食,到夜裡來把毒死的鳥用麻袋裝走。”2011年包俔帶領邊防官兵和溼地執法人員成功抓獲偷獵候鳥犯罪團伙。“現在好了,吹哨是為了引鳥來為鳥裝腳環。”多年的駐守與多方的保護,讓東灘國家鳥類自然保護區的鳥類族群逐漸變大。“讓更多的鳥可以和人親近吧。”包俔說。

从九段沙到佘山,上海生态是什么样的气质?

綠華鎮柑橘採摘。

眼下的崇明島,河蟹膏肥黃滿,新米清香馥郁,綠華鎮的蜜橘也掛滿了枝頭。柑橘採摘園內,綠華農貿公司總經理費漢昌將剛剛摘下的橘子遞給我們:“再過十五天來嘗會更甜。”崇明柑橘生產已有30多年曆史,打造農旅文化為崇明生態島建設注入了生機。

松江:細心呵護山林之趣

登高遠望滿眼蒼翠,依水坐觀浦江岸景,松江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位於松江區石湖蕩鎮的“浦江之首”是三江匯流之地,來自江浙的斜塘江、圓洩涇兩水在此交匯,經橫潦涇流入黃浦江。為了保護黃浦江上游的水資源,僅石湖蕩鎮就種植了近4000畝的涵養林。

从九段沙到佘山,上海生态是什么样的气质?

石湖蕩鎮涵養林種植。

車子往佘山開,一馬平川的地貌呈現出鍾靈毓秀的山林景觀。拾級而上佘山頂,百年桂花樹飄香。“箭竿千畝拂彩雲,披青歷翠泛清波”,沿著竹徑蜿蜒穿行,我們見到了松江林場的朱昉珺。

从九段沙到佘山,上海生态是什么样的气质?

豐富的自然山林資源讓上海佘山成為人們喜愛的休憩場所。

朱昉珺從上海市園林學校畢業後考進林場,常年穿梭于山林間,一干就是18年,主要負責林業生產和資源保護。談到林相改造,朱昉珺特別有耐心地為我們講解。“刺槐容易倒伏掉,我們就清理後重新更換樹種,景觀漂亮就要選用彩葉樹種,比如蘇瑪櫟、楓葉和紅櫨,還要達到生態效應,構建小的植物群落。”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常綠和落葉樹種混交,喬木、小喬木、灌木、地被植物共同組成結構合理的植物群落,結合各山體景觀,形成不同特色的林區,打造出四季不同的山林景觀。相依共生,正是生物多樣性生態保護的體現。

從九段沙到佘山,上海生態是什麼樣的氣質?

佘山的桂花、茶葉和竹林。

“我剛來的時候條件很苦,但後來越幹越有味道,對山林樹木有了感情,沒有感情做不好的。”生活在上海的後花園,朱昉珺說他很幸福,當然要用心保護好這裡。

从九段沙到佘山,上海生态是什么样的气质?

位於松江區的“浦江之首”,船運繁忙。

遠看青山綠水、近看人文天地。從佘山俯瞰城區,一派繁榮景象,借力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依託縱橫交錯的水陸空交通體系,松江正成為一塊獨具魅力的市民休閒目的地。

攝影:蔣新軍

(攥住你流失的靈感 ©有個藝萃 A-yicui)

从九段沙到佘山,上海生态是什么样的气质?

原載2016年10月30日《光明日報》09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