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画像石(画像砖)多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因此画像石与汉代的丧葬礼制密不可分。因而有人说:“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

为了死后能够得道升仙,充满想象力的先民把龙、虎、鹿等神奇动物作为升仙的骑乘工具。这些内容的画像,表达了墓主希望死后能升仙和享受仙境生活的强烈愿望,而这种仙境生活实际上就是墓主生前现实生活的延伸和继续。

画像石上因此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相交)四神,有传说的抟士造人,炼石补天,创造天、地、人的始祖女娲,有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相交,有玉兔捣药、神兽守鼎、西王母与东王公、有随车出行的九头人面兽--开明兽,也有三足乌、九尾狐、灵芝、麒麟、天神羽人、奇禽异兽等。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拓片 怪兽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永和四年铭文画像石

(一)树

画像石中常有西王母的形象出现。很多古籍及传说中都有关于西王母的记载。以商代的《归藏》对照西周的《周易》,可知王母拥有不死神药。《竹书纪年》中,西王母的形象是一位雍容的女帝王形象。在汉画像石上就是这一形象的延续。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四川成都清白乡出土画像砖 西王母

《山海经》中的形象则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一般认为《大荒西经》:"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是“西王母”的出处。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山东微山出土汉画像石 西王母和伏羲、女娲

王母娘娘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掌管着不死药。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西王母画像

西王母还是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

西王母在人们生死认知上的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后羿射日画像

在这几张画像石上,最引入瞩目的是“树”的形象。树伸向天空的枝杈、交错于地下的根须的造型印象,在“西王母”的图像和后羿射日的图像中都有所出现。西王母身下交错的“蛇尾”类似“树的根须”,身后的祥云就可看做是“树的枝杈”;在“后羿射日”中,象征太阳的乌鸦直接就落在实际的树上。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永和二年铭文画像

树,作为“生命”的象征,在这里完成了人们“成仙”的夙愿。

关于“树”崇拜,世界各民族的古文化中,多有体现。比如《旧约全书·创世记》第二章第8-9节的记载,生命之树位于伊甸园中央:"耶和华 神在东方的伊甸,栽了一个园子,把他所造的人放在那里。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从地上长起来,能悦人的眼目,也好作食物。园子中间又有生命树,和知善恶树。"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柏树画像石

(二)绣像的汉代史

因为汉代盛行的“灵魂不灭事死如生”的丧葬观念和“以孝治天下、以孝选贤能”政策,因此不仅诸多王公贵族把坟墓修得像生前宅邸一样豪华气派,就连不太富足的中下层地主也流行倾家荡产厚葬逝者,以博得孝名,跻身仕途。

于是,在汉墓中经常可以看到大量的随葬玉器、陶器与精美的画像石或画像砖。

但因为古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文化(生死观),这些墓室里的文化内容,又与现实生活里的方方面面有着高度的重合性。故而把画像石说成是:“一部图像记录的中国两汉史”;说成是:“绣像的汉代史(翦伯赞 语)”,都是自有其道理的。

画像石大致有这样几种雕刻方式:

①单线阴刻。图象和石面在同一平面,接近于白描绘画效果。

②减地平雕。图象轮廓线外的空间减去一层,图象突起拓出,近于剪纸效果。

③减地平雕兼阴线。平面突起的形象以阴刻线条来表现细部。

④减地浮雕。形象细部虽然不作具体刻划,但形呈弧面突起,属于弧面线浮雕性质。

⑤沉雕。刻法和上述减地法相反,形象凹入平面以下,略现起伏,呈低于石面的薄肉雕,这种形式后世木雕艺人名之为沉雕。

全国而言,陕西、河南、巴蜀、山东、河北、湖北、安徽、江苏、辽宁等地都有汉画像石砖出土,而又主要集中在山东、苏北、河南、陕西等四个中心区域。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汉画画像石 孔子见老子

西汉时,刘皇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所倡导的“孝悌仁之本”的思想,也极大地配合着墓葬文化里后辈(墓的修造、供养)对尊者(墓主人、亡者)的祈福的主题思想。

“孝”作为道德规范,成为汉“礼制”的基础。在这里它体现出人们对“恩养”的报答(当然,彼时“举孝廉”也成了一些人走向富贵的捷径,因而也少不了“利用孝悌”的弄虚作假)。

(三)敦煌前的敦煌

根据画面题材不同汉代画像石(砖)所涉及到的内容极为丰富,百业实录阙楼桥梁、车骑仪仗、舞乐百戏、祥瑞异兽、神话典故、奇花异草、宴饮庖厨几乎无所不包,对于研究汉代社会构成与风俗民情、建筑、家具、器物、服饰、法式等,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是考察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艺术发展的珍贵史料。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斗牛、狩猎、鹰捕兔画像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车马、人物画像线描稿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建筑、双阙画像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建筑、祠主受祭图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建筑、双阙、车马画像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水榭、、人物、车马出行画像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乐舞画像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建筑、双阙画像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交龙、辅首、车马画像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传说故事、雷公、群兽画像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拴马、凤凰画像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牛耕、训象、气功画像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狩猎、钩象画像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泗水取鼎画像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六博画像

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

巾舞画像

汉画像石可以用于研究汉代经济、文化、艺术、美学、等许多领域。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称之为"敦煌前的敦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