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全球500多萬帕金森病患者,近300萬在中國!出現這些狀況時要當心

全球500多萬帕金森病患者,近300萬在中國!出現這些狀況時要當心

年長者的精神家園

掌上夥伴,伴您夕陽

全球50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近300万在中国!出现这些状况时要当心
全球50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近300万在中国!出现这些状况时要当心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

目前,全球有超過500萬帕金森病患者,其中近300萬在中國。帕金森病已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老年人的“第三殺手”。

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患者的病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惡化。雖然帕金森病不致命,但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

罹患了帕金森病到底有多痛苦,只有患者自己知道。

1

刷牙切菜穿衣都成了難題

患者故事1

潘女士是一名帕金森病患者。對於這種疾病,她並不陌生——她的父親也是一名帕金森病患者,60歲生病,與疾病抗爭20年後,於80歲那年去世。

父親去世後不久,潘女士出現了一些帕金森病早期的症狀,最典型的症狀之一是手沒勁。“當時我以為是頸椎問題,也許是頸椎病變壓迫了神經,導致手沒有勁兒。”

接下來的三年間,她都按照頸椎病進行治療“手沒勁兒”,牽引、理療、扎針灸、吃中藥……各種各樣能嘗試的辦法都嘗試了。但是手沒勁兒,脖子僵硬的症狀始終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後來,潘女士決定到神經內科看看。很快,她被確診為帕金森病。考慮到她還比較年輕,西藥的治療並沒有立刻跟上。再過了三年後,潘女士開始使用西藥治療。

全球50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近300万在中国!出现这些状况时要当心

潘女士和她的母親

說起帕金森病,在大家印象中,典型症狀就是“顫抖”,其實帕金森病患者中,出現“僵硬”症狀的更多。這種僵硬和顫抖帶來的痛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潘女士說,因為僵硬和顫抖,她做什麼事兒都要比別人慢很多拍。日常生活中,她刷不了牙,切不了菜,甚至自己穿衣服都成了難題。

去年3月,潘女士終於下定決心安裝腦起搏器,“早做早受益”。腦起搏器的效果立竿見影,她顫抖和僵硬的症狀立刻消失了。讓潘女士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安裝完腦起搏器嗓門變大了,“因為得病,原來發音功能受到限制,現在聲音高了好幾度。”

2

短短10米路彷彿走了10年

患者故事2

劉老師是內蒙古一所中學的生物老師。2009年,劉老師開始感覺胳膊肌肉痠疼,黑板上的字寫得越來越輕,坐在後排的學生都說看不清劉老師寫的板書;給學生批改作業時候,她覺得胳膊發酸發脹。“大概這是頸椎病吧。”劉老師說,當時也有醫生懷疑可能是帕金森病,但考慮到她年紀不大,“這麼年輕怎麼會得帕金森病。”

此後的4年間,劉老師一直按照頸椎病在治療,但是病情一直在持續加重,有人說,你是不是得了抑鬱症?後來,劉老師竟然在精神病院住了三個月,按照抑鬱症進行治療,當然病情也沒有得到徹底緩解。

全球50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近300万在中国!出现这些状况时要当心

這些症狀斷斷續續持續了幾年,劉老師的病終於確診了:帕金森病。很長一段時間內,劉老師對“帕金森”三個字特別牴觸,“我不想承認自己得了帕金森病,我覺得自己被判了死刑。”有一次,一個同學給孩子過生日,邀請她前去參加。席間,大家要一起合影,需要從座位上走到前臺,短短10米的路她彷彿走了10年。“所有的人都三兩步就走到前臺了,只有我一個人拖著沉重的腿,想快點走,但就是走不動。”

幾經輾轉,她遇到了航天中心醫院神經內科的萬志榮大夫。萬大夫讓她別灰心,“你這個病能治療。”劉老師終於抓到了“救命稻草”,來到航天中心醫院住院之前,劉老師全身僵硬到生活不能自理,“夜裡去洗手間必須要有人攙著。”到了這裡住到第三天,她夜間竟然能自己起來去洗手間。這一點點微小的變化,讓她的內心充滿了喜悅。“回家半年後,突然有一天,走路就不拖地了。”

在“抗帕”這條路上走了9年之後,劉老師終於迴歸到正常生活,又回到學校上班了。現在她的步履輕盈,同事們都說,你哪像病人啊!

醫生提醒

老年人手抖四肢僵硬需重視

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許二赫介紹,帕金森病是一種老年病,患者中老年人佔了將近八成。如果一旦老年人出現了手抖、四肢僵硬等症狀,需要引起重視,最好到神經內科就診。

全球50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近300万在中国!出现这些状况时要当心

帕金森病典型特徵

許二赫說,現在很多醫生和患者對帕金森病的認識都不夠。經常有人把帕金森病誤診為肩周炎、腦梗、周圍性神經炎,甚至還有誤診為前列腺增生的。帕金森病患者都會出現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運動症狀中,最常見的就是震顫和僵硬,如果患者出現了運動症狀,一般都會懷疑是帕金森病或相關疾病。但是在運動症狀出現前10年,患者就會出現各種非運動症狀,比如大小便困難、焦慮、抑鬱、失眠、睡覺時大喊大叫等。

全球50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近300万在中国!出现这些状况时要当心

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張宇清說,

目前對於帕金森病患者,更強調內外科聯合治療。帕金森病患者在使用西藥治療一段時間後,症狀會明顯改善。但過了3到5年“蜜月期”後,就開始進入疾病的中間期,這段時間維持的時間長短不一樣,更嚴重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要坐輪椅才能出行。

一旦帕金森病患者的病程發展到中間期,就可以進行評估,看看是否需要通過植入腦起搏器來改善症狀。如今,這項手術已經相對成熟。腦起搏器通過調控異常的神經電活動,從而減輕和控制帕金森病症狀。

全球50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近300万在中国!出现这些状况时要当心

張宇清說,每個帕金森病患的病情進展不一樣,個體差異很大,這除了與帕金森病本身有關以外,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患者本身的心理素質、醫療條件和家庭關懷情況。那些保持樂觀心情、意志堅強和有和諧家庭關係、良好家庭護理的患者,加上合理及時的醫治,病人大多都能保持長久的生活自理能力,病情發展相對較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