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養老金再傳大消息,遞延養老金出現!

養老金再傳大消息,遞延養老金出現!

我們來看看最新的關於養老金的新消息,大家現在一點都很奇怪什麼是401k計劃,現在小編帶大家來看看。

5月31日,中國銀保監會公佈了第一批經營個稅遞延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名單,共有12家保險公司拿到“准入證”。

根據《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共有12家保險公司符合經營要求:中國人壽、太平洋人壽、平安養老、新華人壽、太平養老、太平人壽、泰康養老、泰康人壽、陽光人壽、中信保誠、中意人壽、英大人壽。

監管層的這一舉措,與其說是解決棘手的養老金收支不平衡的問題,倒不如說是中國金融改革的必經之路。

看來目前我們的養老金也與我們中國金融的改革牢牢掛鉤。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

個稅遞延養老保險究竟是啥?

遞延又是什麼意思呢?

遞延,是財務上的專業名稱,比較常見的是會計科目中的遞延所得稅資產。這種遞延資產的本意是指一經發生就已消耗,但能為企業創造未來收益,並能從未來收益的會計期間抵補的各項支出。

比如說你定期要充值的公交卡,裡面的錢就是典型的“遞延資產”。你坐公交是為了上班,為了創造收益,所產生的交通費在你之前已經充值的公交卡中抵扣。這樣舉例大家是不是就很清晰明瞭了。

那麼遞延養老保險呢?簡單的說就是從你的收入中扣掉一部分錢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但國家承認你的這種支出是為了將來養老所用。但如果你的個稅還是按照購買保險前那樣交的話,那麼無疑你的稅負變重了。但是這個稅不是不交,而是在未來你領取養老金的時候繳納。

看點有哪些?

1、本次遞延商業養老保險相對於當前國家主導的養老保險來說,算是有了相當大的突破。首先,它不是完全由國家“承保”,而是由商業保險公司承保。這麼做最大的好處是什麼?相比養老保險的貨幣市場工具、國債,金融債、企業(公司)債、地方政府債券、基金等。商業保險可投資的範圍會廣泛許多,比如資產證券化產品、創業投資基金等私募基金。

通知中強調,“在試點結束以後,有序擴大參與的金融機構和產品範圍,將公募基金等產品納入個人商業養老賬戶的投資範圍。”也就是說,你交上去的錢可以自主或者委託投資機構購買一些金融理財產品,而這些產品比傳統養老金投資“過於保守”的產品來說,綜合收益更高。此前,養老保險的作用只是“保”,而現在在“保”的基礎上實現增值。

2、月薪不同,在遞延商業養老新政下節稅效果有差異。可以看出,月工資為10000元時,會從20%到10%的稅率降級,將其與11000元時稅率保持20%相比,節稅比例只增加了0.05%,相當於每萬元多5元錢;但月工資為47000時,會從30%到25%的稅率降級,將其與50000元時稅率保持30%相比,節稅比例效果反而下降了0.04%。

養老金再傳大消息,遞延養老金出現!

2、本次遞延養老保險的產品已經有了具體文件。按照積累期養老資金收益類型不同,產品共包括三類、四款產品:

A類:收益確定型,即積累期提供確定收益率(年複利);

B類:收益保底型,即積累期提供保底收益率(年複利),又細分為B1款(每月結算收益型)和B2款(每季度結算收益型);

C類:收益浮動型,即積累期按照實際投資情況結算收益。

這就有點像分級基金了,風險承受能力高的可以買C類的“劣後級”,保守點的則可以選擇A類和B類這種“優先級”。但分級基金優先級的收益是來源於劣後級,而遞延養老保險的具體投資操作我們還不得而知,但無疑,養老保險商業化在為老百姓提供多種養老金投資選擇的同時,也能一定程度避免傳統養老金資金量過大所造成的資金利用率不高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