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互聯網“下半場”匆匆而過,“新浪潮”悄然而至

▌還在討論“下半場”?互聯網“新浪潮”來了

自上世紀90年代海底電纜接入中國起,中國互聯網已經跨過了三十多個年頭。期間受益於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智能設備的普及,眾多優秀的公司在互聯網浪潮中突圍。

互聯網“下半場”匆匆而過,“新浪潮”悄然而至

從門戶時代的搜狐、新浪、網易,到統領PC後期的百度、阿里、騰訊,再到移動互聯網興起的滴滴、頭條、小米等,互聯網公司通過技術改革、應用創新等手段改變著社會的方方面面。

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得益於早期PC網民增長和後來移動互聯網用戶激增帶來的人口紅利。然而2016年開始,移動人口紅利逐漸消失。2016Q2-2017Q4,中國移動智能終端規模增長速率連續七個季度維持在1.5%以下,增量市場逐漸轉變為存量市場。百度搜索“樂晴智庫”,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互聯網“下半場”匆匆而過,“新浪潮”悄然而至

通過移動互聯網月度活躍設備以及微信、淘寶月活用戶的增長情況,似乎也能得出類似的結論:由於人口紅利的消失,作為移動互聯網APP代表的微信和淘寶月活躍用戶近年增長趨勢明顯變緩。

過去一年,在“下半場”的主旋律外,同時發生著很多新故事,抖音和拼多多的崛起、新零售的蓬勃發展、小程序帶來的爆發等等,都顯示著互聯網的突變仍在繼續。

移動人口紅利消失,增量市場變為存量市場。這是2016-2018年年整個互聯網最大的變化,被稱之為“互聯網的下半場”。在互聯網的“下半場”人口紅利消失帶來最顯著的影響是用戶成本的上升以及流量入口的固化。

互聯網“下半場”匆匆而過,“新浪潮”悄然而至

根據QuestMobile公佈的2017年12月各熱門行業APP用戶使用時長可以發現,移動社交、移動購物、移動音樂以及新聞資訊等領域的APP都有較為明顯的寡頭化現象。2017年在流量紅利逐漸耗盡的情況下,腰部和尾部APP的發展遭遇瓶頸。

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在TOP1000的應用中,500萬級和1000萬級的APP分別有38.7%和41.6%出現了用戶數的同比負增長。逐漸高企的流量獲取成本讓中、小APP們難以實現用戶數的增長,把持流量入口的巨頭們成為了中、小APP發展道路上最大的阻礙。

互聯網“下半場”匆匆而過,“新浪潮”悄然而至

但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大量第三方微信小程序在微信生態中輕鬆獲得了幾千萬甚至上億的累計活躍用戶。

根據QuestMobile統計,截止2018年3月,跳一跳、拼多多等明星小程序已經獲得幾億的累計活躍用戶,而京東、唯品會、肯德基、星巴克、蘑菇街、大眾點評等也已經有三千萬以上的活躍用戶。其他獲得千萬級活躍用戶的小程序更是不計其數。

互聯網“下半場”匆匆而過,“新浪潮”悄然而至

2014年移動遊戲單用戶成本普遍在20元以下,而2017年安卓平均用戶成本已達到40-50元,IOS則到達70-80元,甚至部分MMO產品單用戶成本突破200元。

然而2018年5月,微信小遊戲開通視頻激勵廣告後,大量重度遊戲在微信小遊戲上買到了相對便宜的流量。

小遊戲激勵式視頻廣告是按照曝光競價(競價CPM)計費,分階梯定價。核心城市最低出價為50元/千次曝光,重點城市最低出價為40元/千次曝光,普通城市最低出價為30元/千次曝光,核心、重點、普通城市的出價上限均為200元/千次曝光。

和傳統買量市場動輒幾十到幾百不等的單個用戶成本相比降低不少,甚至在投放實例中《我的使命》手遊新用戶註冊成本僅為6元。

2018年開始,若仍然從人口紅利消失後存量博弈的角度去看整個互聯網,難免會以偏概全。我們認為,互聯網的“下半場”已經匆匆離去,一股“新浪潮”正悄然而至。

在“新浪潮”中以下四個趨勢將成為互聯網發展的主旋律:(1)流量入口的藩籬消失;(2)線上與線下的藩籬消失;(3)內容產出與獲取的藩籬消失;(4)行業邊界進一步打破。

互聯網“下半場”匆匆而過,“新浪潮”悄然而至

▌流量入口的藩籬消失,線上生態迎來重構

過去無論是在IOS系統上還是在安卓系統上,頭部App與長尾App屬於流量競爭關係,這是人口紅利消失後流量寡頭化導致長尾互聯網中小廠商生存艱難的主要原因。

而小程序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其實現了信息的二次轉發和用戶的二次轉變,構建了新的流量生態。在小程序帶領的互聯網“新潮流”下,互聯網流量入口的藩籬將會消失,流量將得到更好的分配和轉化。

互聯網“下半場”匆匆而過,“新浪潮”悄然而至

張小龍曾說,小程序並不專門為某一領域準備,只是針對線下場景的一個工具,同時他也希望小程序是基於去中心化的一個更大的平臺。

在線生活曾經是互聯網的目標所在,而如今探索線下成為了其新的使命。

微信小程序提供超過50個入口,結合LBS地理位置信息,廣泛連接線上線下的需求場景,並通過微信支付最終形成商業閉環,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互聯網“下半場”匆匆而過,“新浪潮”悄然而至

▌虛擬與現實的藩籬消失,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融合

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2017年強調了“數字經濟”,而今年更是提出了“數字中國”的戰略。

我們發現,互聯網巨頭們早已枕戈待旦,從“新零售”到“智慧生活”,從“無界零售”到“ALLINAI”,都反應了巨頭們希望通過新技術、新思維去賦能甚至改造傳統行業的期望。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的融合是大勢所趨。

未來,我們會看到虛擬與現實的藩籬快速消失,線下生活將成為互聯網新的主戰場。內容產出與獲取的藩籬消失,眾媒與智媒殊途同歸。

互聯網“下半場”匆匆而過,“新浪潮”悄然而至

新零售與無界零售之爭

2017年,經歷了爆發式增長的中國網上零售進入穩健增長,與此同時,隨著電商滲透率的提升,線上銷售的獲客成本在不斷增加,流量紅利在不斷減少,純線上零售的天花板日漸明顯,在此背景下,各大電商紛紛開始佈局線下零售。

互聯網“下半場”匆匆而過,“新浪潮”悄然而至

新零售有別於過去傳統的門店零售及線上零售,其將互聯網上的用戶數據應用到傳統零售中,並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實現更高效的零售。

高效不僅體現在物流效率上,更體現在消費者與商家的溝通效率及選擇效率上:通過積累的用戶數據,新零售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為用戶篩選出最理想的商品,降低用戶選擇時間的同時也為商家提供了更多的盈利空間。

互聯網“下半場”匆匆而過,“新浪潮”悄然而至

在過去十多年裡,中國的電商之所以能夠比美國發展的好,主要是因為我們有充足的勞動力能夠提供高性價比的物流服務,但需要承認的是我們的線下零售效率低於美國。

2017年我國社會零售總額中線下銷售額佔比為85%,仍保有大量市場。電商行業早已在線上通往線下的路上日夜兼程,無論是“新零售”還是“無界零售”都是為了能夠將互聯網更好地融入傳統零售行業。

未來互聯網將依託新技術、新金融、新營銷模式等內容完成對線下零售供應鏈和前端零售平臺的改造,實現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的融合。

互聯網“下半場”匆匆而過,“新浪潮”悄然而至

▌內容產出與獲取的藩籬消失:眾媒與智媒殊途同歸

從門戶網站到網絡再到眾媒時代,逐漸從內容的獲取者轉變為內容的生產者。在抖音、快手、微視等短視頻社交軟件出現之後,群眾對於媒體內容生產的熱情空前高漲。

而當用戶大量參與到內容的產出中,多媒共生到來的時候,平臺對於用戶的畫像的繪製也變得更為精準,智媒時代也同時開啟。在可見的未來內容產出與獲取的藩籬將徹底消失,眾媒與智媒將殊途同歸。

互聯網“下半場”匆匆而過,“新浪潮”悄然而至

從用戶總使用時長來看,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短視頻佔用戶總使用時長由1.5%快速提升到7.4%。短視頻的異軍突起也是用戶內容消費升級的一個例證。

▌行業邊界徹底打破:跨界競爭繼續升溫

互聯網時代大背景下,多行業產業鏈交織,行業邊界邊的模糊不清。過去幾年,互聯網通過新技術與新商業模式顛覆以及改造了眾多行業,如即時通訊、在線娛樂、出行、餐飲等。

很多時候互聯網擁有贏者通吃的規律,隨著互聯網子行業的競爭趨於穩定,獲勝者會向外擴張爭取更多的領地。

無論是美國的亞馬遜還是中國的騰訊、阿里都在多個行業做出了好成績,並且與不同子行業的對手產生過競爭。

而當互聯網從線上走到線下,這種跨界競爭會繼續升溫,在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融合的過程中行業邊界會被進一步打破。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多的“美團打車”和“滴滴外賣”。(中信建投:武超則)獲取更多行業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