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风雨飘摇中的乡村古建筑

风雨飘摇中的乡村古建筑

——代县富村古迹现状

文·马逢青(繁峙)

代县富村隶属于峨口镇,南与马鬃山相伴,北有滹沱河缠绕。峨河水从村中贯穿而过,灌溉着村子两边开阔的田地,滋养着一代代的富村人。地肥,水美,自古以来,富村就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所以文化底蕴深厚,成规模的家族式古建筑多,现存的文物古迹众多。这些古建筑见证富村历史变迁的风风雨雨,但是这些记忆着当年荣辱沧桑的古建筑大多数并没有被后人珍视和保护,他们在现实的风雨中飘摇……

风雨飘摇中的乡村古建筑

一、古院落

富村以郎姓最多,分布最广。历史上,郎家地主多,读书人多,积攒下了原始的基业的郎家人很注重自己的住所,修建的房屋青砖石瓦、雕梁画栋。村中保存下来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两处木质二层结构的房屋。即使年久失修的残破遗迹中也能感受到往日的辉煌,尽显以往的豪气。

第一处是大路南的郎家,大门历史韵味十足,高大的门头上用篆书雕刻“福禄寿”三字,嵌在门楣上有一对方形的“户对”,与门口石鼓状的“门当”相映成趣。一能显示主人身份,二能起到镇宅之用,斑驳的木门,锈迹斑斑的门钉,无一不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风雨飘摇中的乡村古建筑

推门而入,小院坐南朝北,是比较规整的四合院,南面的房屋比北面的更高大气派,南方东侧一旁的小院里一栋二层木质小楼也是坐南朝北,此种建筑方式,在晋北地区是不太多见的。听现在的屋主人介绍,富村当年一条大路把村子分飞南北两半,路北的建筑大都是坐北朝南,而他们家在路南,所以大门开在临街,进门后自然是以南为上。整个院落设计都是按照这样的思路:二层小楼建在东南角,是全院的龙头,厕所建在西北角,是龙尾。全院就在龙的庇护中了。

风雨飘摇中的乡村古建筑

砖雕影壁保存基本完整,生动传神。前檐花罩雕法精湛,墙上砖雕栩栩如生,影壁工艺精美,细究下来,这已是富村村里不可多得的老房子了。但是木质的小楼已被废弃,上面布满灰层,雕刻精美的窗棂、屋檐已近乎散架,窗棂糊的麻纸上遍是破洞,有些已经看不出麻纸的痕迹,在初春的寒风中摇摇欲坠,电线像蛛网一样在小楼前盘绕而过,风吹过,呜呜作响,如泣如诉。屋子主人孤身一老头,说:我一个人,房都空了。修好了也没人住,再说我这么大岁数了,折腾不动了……

相比较而言,另一处小楼就相对保存较为完整了。古时有声望的人家,大门正对的是墙壁,若想一窥院落全景,必须转弯前行。郎宅延用了古人作风,入院正前方的一块大型照壁自然也不得不提。照壁极为考究,上面刻着一个大大的“福”字,墙壁四角又典型照应了古时“攀龙附凤”的心态,龙头、凤爪砖雕井然有序地排列着。照壁四周刻画稀稀落落的竹子陡峭傲立,用古时的解释,寓意虚心,照壁中间是牡丹,寓意自然为富贵。据说这照壁的主人叫郎孟勇,曾经做过阎锡山的财务总管。

往进走,站立在院落中心,便可看到整个院落的全景,正房坐南朝北为2层建筑,东西厢房和北房均为一层。侧面还有几间偏房。二层楼气势恢宏,气派不凡,集木雕、砖雕于一体。楼上护栏都有雕花,虽不是多么精细,但也彰显着古朴的神韵,墙壁上的砖都经过打磨,拼接,浮现出各种图案。二楼屋檐进行了加固、返修,显得更加齐整,但明显不同于往日的风格,主人为了室内明亮,把窗棂去除,装上了玻璃,玻璃上也不像其他家贴了手工剪纸,贴上了红红的“狗年大吉”的中国风塑料贴画,怎么感觉都有些别别扭扭,破坏了整体的古朴风格。

风雨飘摇中的乡村古建筑

在征得主人同意后,我们经木质梯子登上正房2楼,脚踩木质地板,从木板缝里能看到斑驳的亮光,站在木质栏杆前鸟瞰整个院落,恍若回到当年,貌美的小姐手捧绣球,院子里十里八村的精干后生们都慕名而来,吵吵嚷嚷喊着“给我!”“给我!”小姐柳眉微颦,焦急地张望,期待着自己心仪的公子快快出现。

在2楼栏杆处,可以清楚看到东西厢房屋顶脊岭处的莲花砖雕图案。主人郎大叔指着屋顶说,过去每个屋顶的两端都是有龙头的,后来遭到破坏,现在仅在正房屋顶才能看到。二楼已空闲,主人说在他记忆里就没有人住过,在楼梯靠西墙的角落,用稻帘盖着一小堆东西,无意中一问,方知是1958年主人种下的烟叶子,放了60年了。好奇地掀开帘子,烟叶金黄,丝丝香味扑鼻,丝毫没有发霉变质的迹象,主人说,这里通风、阴凉,所以才保存得这么好。还热心地给我们装了一袋子,让大家都尝尝。

风雨飘摇中的乡村古建筑

二、古碑、古寺庙

富村保存完好的多为元末明初及清代建筑,比较有特色的有龙华寺、文昌寺、龙镇庵等。还有两座经典古戏台也保存的比较完整。

龙华寺大殿门口有一对石狮,雕刻精细,栩栩如生,雌狮闭口护子,脚下踩的小狮子调皮地抓着母亲的脚,仿佛不愿受到束缚,不情愿地挣扎着;背上还背着一只小狮子,这只则是紧紧抓住母亲的背,神情紧张,仿佛害怕掉下去一般;两只小狮子憨态可掬,活灵活现。公狮子脚下踩着一颗绣球,表情威严,张口注视来往信众。这对石狮整体造型精美,线条流淌自然,显得舒展大气,与新修建的院墙外的一对近代批量制作的石狮的粗糙做工形成鲜明对比。

风雨飘摇中的乡村古建筑

龙华寺院内有两块古石碑,基座的赑屃,其形象都塑造得相当逼真,趴伏于地面的赑屃,四足撑于地,头向前伸出并微微向上昂起,背上覆硬甲,甲上有六角形龟甲纹,头部的眼、鼻、嘴,嘴中的牙、舌以及盘卷着的尾巴都刻画得很细致。赑屃背上面还有一块长方形的驼峰,承托着上面的碑身。从总体造型上看,器质显出一种既身负重压又并不感到十分吃力的神态。碑首整体呈圆润的方形,雕刻有两条盘龙,龙体在正面盘曲,两条龙头相对,中央有一颗宝珠,碑首装饰雕刻用高雕,高低起伏很大,造成很强的阴影,从而突出了龙的造型。碑的前后正面的周边装饰以卷草,形象丰满,线条潇洒,碑记表明,此碑为大明万历43年所立,记录了龙华寺的修建历程。寺内还有一明代古钟,钟声沉郁浑厚;两棵古树,树干有足够三人合抱,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

风雨飘摇中的乡村古建筑

文昌寺座北朝南的正殿挂着一块己丑年立的木头牌匾,蓝底,上书“文昌帝君”四个金色大字,庙内正中供奉文昌爷,吕祖爷和财神爷。古老的建筑与现代景物的融合,大门的漆油虽然因古老而被腐蚀、但却有种沧桑的美感、乌黑的门把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细小的光、虽细小但仿佛能射进人心里,门被推开的吱嘎声、虽然刺耳、但却出其意料的能让人的心沉静下来、房顶的砖即使有少许脱落、可仍旧有难以言喻的美感。

文昌庙的对面是一座古戏台,建筑宏伟,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是难得的古代建筑精品。由于是南房,光线有些暗,墙皮早已脱落了不少,墙上凹凸不平。屋顶上都是彩绘,但已看不清模样,但却有种沧桑的美感。立柱上挂一副对联“装古人装今人今人古人人装人,台上人台下人台上台下人看人”简单朴素的话语里很有些哲学的意味在其中。

富村西面有一块特色的古碑,是大清光绪三十四年所立。碑记上正面书写“诰封奉政大夫侯铨训导郎公雨亭懿行碑”,碑文背面记载:清光绪庚子之乱后第二年义和团运动波及代州,因富村地处五台雁门之要道,所以马军门奉命率军在此驻守。士兵多有骚扰村民,德高望重的郎公雨亭出面协调,慷慨解囊资助士兵,并与马军门约定惩罚作乱士兵!维持了一方平安。郎先生在去世之后,全村人感其功德立碑为颂。碑文由国子监举人撰写。

风雨飘摇中的乡村古建筑

碑首是屋顶的形状,框俩侧雕刻楹联“彦方感触乡人泪,展季流涟处士风”饰以莲花、荷叶,砖雕屋顶饰以龙头、祥云。既气派端庄,又能保护石碑免受风雨侵蚀,碑框有明显毁坏又拼接起来的痕迹,碑顶雕饰被盗,石碑上有些字也已经有人为剐蹭过的痕迹,当地有识之士意识到这块碑的历史价值,但苦于不知如何来保护。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被遗弃在某家屋后一个偏僻的小角落,在风雨中飘摇剥蚀。

村中还有一处进士府,只剩下高大残缺的大门让人想象主人当年的风光,房屋已倒塌,院墙也已只剩下断壁残垣了。还有一处龙王庙,庙里有一座古戏台,据说保存相当完整,但看庙的人可能已加入到二月二看热闹的大军中去了,庙门紧锁,无缘识得“庐山真面目”,有缘再来吧。

风雨飘摇中的乡村古建筑

三、古风俗、传说

我们来到富村,正值农历二月初一,村子里的文昌祠戏台上正在唱戏,院子里张灯结彩,好不热闹!祠庙内干净整洁,几位居士正在忙碌着点灯、进香。

富村从二月初一开始村里要唱大戏,拜祭龙王和各路神灵,祈求上天保佑百姓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同时还要举办送瘟神仪式,瘟神初一一早便摆在了庙外,来上庙的人也会在瘟神牌位下烧个香以示敬意,到了初二,人们在瘟神牌位前焚香祈祷,然后由村里一个壮年男人请起瘟神牌位,向村外开阔地“送瘟神”,人们就会象征性朝着这个男人身上扔土,象征把瘟神熏走,这个男人在人们的追赶下,跑向村外开阔地,把瘟神牌位烧掉,寓意把疾病和灾难送走,表达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风雨飘摇中的乡村古建筑

说到瘟神,就有必要说说富村每家每户要贴平安符,据说这这些习俗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也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在二月二庙会之前,活动的组织者就提前在一些裁成五公分见方的长方形黄纸上写上“平安吉祥”“万事如意”“平安”“康乐”……之类的吉祥语,然后挨家挨户贴在对联之上,一为祈福辟邪,二来也委婉通知村民村里要唱戏了,村民们该上布施的,该集资的,该到佛前供奉的,该出来看戏看节目的都可以出来了。这种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直到现在仍是富村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风雨飘摇中的乡村古建筑

相传富村在远古整体呈一只凤凰的形状,村东是凤头,村西是凤尾,村东吃食,村西下蛋,所以村子西面的人一直比村东的人家富裕,而富村整体在附近一代也是非常有名的富裕村,做官的、做学问的都比比皆是,后来一条铁路从富村通过,把凤凰拦腰截断了,从此富村被破坏了风水,村里整体便不如以前景气了……

风雨飘摇中的乡村古建筑

历经沧桑的文物古建筑因其所具有的独特造型和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它们记载了历史的足迹,凝聚了人类的智慧,见证了社会发展的脉络。时光的侵蚀和洗礼,使一些文物古建筑已破旧不堪,有的甚至已被彻底摧毁。在富村这个小村庄里,这些古建筑能保存到现在已属不易,希望有关部门能越来越重视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使得这些古迹能继续穿透历史的风霜,久久流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