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物至八分,恰得圆满 人生小满,足矣!

物至八分,恰得圆满 人生小满,足矣!

5月21日迎来小满节气。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意为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二十四节气中,小满绝对是一个充满哲理的节气。小满者,满而不损也,满而不盈也,满而不溢也。

中国儒家传统讲究中庸之道,忌讳大满。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极限,一旦达到或超过这一限度,就会趋于衰落,或者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是所谓,满招损、谦受益,物极必反。老祖宗在命名二十四节气时,只设小满而不设大满,不是疏忽,是智慧。

《说文解字》说:满,盈溢也。正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一切达到极致后必然走下坡路。而小得盈满,是将熟未熟还有向上的空间,还可以继长增高,这才符合中国人的理想。

所以,人生凡事不能大满,满则招损。这或许就是我们的老祖宗,用芒种代替大满的缘由所在吧!

物至八分,恰得圆满 人生小满,足矣!

春秋时期,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称霸天下,身为功臣的他不仅放弃了功名利禄,还隐姓埋名泛舟于太湖之中。后来从商,由于经营有道,赚得钵满盈满。对于钱财,范蠡看得很轻,曾把自己的钱财散发给穷苦的人。从辅助勾践称霸到散尽千金,范蠡时刻让自己处于小满的状态,一旦快要超过小满这个度,就立即停止,最终创造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清朝大将军年羹尧曾经平定了西藏、青海的战乱,立下赫赫战功,被雍正皇帝视为左膀右臂。然而年羹尧却不知足,开始骄横跋扈、作威作福、结党营私,最后招来杀身之祸,身败名裂。

曾国藩在家信中写到:“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借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曾屡次以此七字教诫春霆,不知与弟道及否?”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故我们应学会知足而止、知足常乐,太过贪心,反而会让我们一无所有。经营好当下,才是最好的赢家。小满,即为大得。

小满是一种生活状态—— 满足的状态是刚刚好,幸福的状态是比刚刚好再多一点,不求太多。物至八分,恰得圆满。

小满,是一种生活态度,知足常乐,淡泊平和,生活不求太满,小满即安,安即是福……

小满 ,足矣。

物至八分,恰得圆满 人生小满,足矣!

小满习俗

抢水

农家有句谚语:“小满动三车(水车、油车、丝车)。”

说的是小满时节容易出现干旱天气,农户就用水车来取车排灌。

现在,水车早已被先进机械取代,但传统文化却保留了下来。在江浙一带,每年小满时节会举行“抢水”仪式。“抢水”仪式可热闹了,大伙儿在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鼓锣一声号令,众人踏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

物至八分,恰得圆满 人生小满,足矣!

看麦梢黄

“麦梢黄,女看娘,卸了杠枷,娘看冤家。”

在关中地区,小满时节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探望,问候夏收的准备情况,这一风俗叫做“看麦梢黄”。

回家时候可不能两手空空,女婿、女儿一般会携带油糕、绿豆糕、黄杏等作为礼品。

南戏北会

小满会是我国北方小麦耕作地区在小满前后举行的庙会,在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传统,其中以河南济源地区的小满会比较盛大和著名。

济源地区的小满会是以济渎庙为中心的从六角口以下到铁岸村的几里长街,在小满前后三五天内举行。

小满会的祭祀活动主要还是围绕济渎庙的祭拜展开。不过与早年间祭拜水神祈求风调雨顺不同,随着由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当地居民的祈福对象跟活动也日趋多元,诸如求子、求健康、平安等等的诉求现在都有体现。

小满会的表演活动只有戏曲,以各地剧团来唱小戏为主,说是小戏也就是豫剧,唱戏的都是农民自己组织的。

物至八分,恰得圆满 人生小满,足矣!

与北方的小麦产区不同,江南自古是丝织业的重镇,其中尤以江苏地区为最。在丝织业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也留下了很多与蚕、丝相关的神祇的信仰和祭祀习俗。

蚕神崇拜是一种多神崇拜,正统的蚕神当为黄帝之妻嫘祖,但在江浙之地也有一些“地方性”的神祇受到崇拜,如马头娘娘,五花蚕神等,这些在当地的祭祀活动中都有体现,很多都是同堂供奉的。

物至八分,恰得圆满 人生小满,足矣!

近几年,随着小满戏被列入苏州市非遗名录,小满戏又有了重现辉煌之态。像2017年的小满时节,小满戏在先蚕祠连演了十天之久,上演了越剧《盘夫索夫》选场、《王老虎抢亲》选场、越剧《盘夫索夫》全剧、越剧《葬花》、锡剧《赠塔》、《一把铁塔镬》、京剧《苏三起解》等经典剧目,并且当地政府还组织进行了微信的直播活动,扩大了小满戏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