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文旅融合,為河北旅遊助力添翼

文旅融合,為河北旅遊助力添翼

初夏時節,燕趙大地遊人如織,進入又一個旅遊旺季,河北省全域旅遊、優質旅遊工作成效逐漸顯現,在這個過程中,文旅融合成了一大亮點。

河北是7個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之一,去年9月,《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創建全國全域旅遊示範省的意見》發佈,其中明確提出,將河北文化元素貫穿於旅遊業發展全過程,規劃建設一批文化旅遊精品景區。如今燕趙大地上,古樸自然的鄉村、歷史悠久的礦山、底蘊深厚的古城都成了旅遊熱門,遊人越來越深入地體驗到了河北的文旅融合魅力。

讓文化引導優質旅遊

河北是個旅遊資源大省。紅色的、歷史的、自然的、現代的文化交織在一起。近年來,河北一直探索打好文化牌,力求形成規模、科學合理配置相關資源。

2016年初,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相關部署,河北省旅發委瞄準保定市淶水、易縣、淶源三縣,通盤設計了“三縣成一線,吃、住、行、遊、購、娛無界限”的藍圖,尤其注重“文化先導”,將清西陵的歷史、狼牙山的故事融入導遊詞。通過注入文化內涵,一改過去“乾巴遊覽、理解多少算多少”的狀態。2016年9月,河北省召開首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推出了覆蓋淶水、易縣、淶源三縣的“京西百渡休閒度假區”這一優質旅遊產品,引起了中外遊客的關注。

文旅融合,为河北旅游助力添翼

來自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的遊客張淑芬說,有了文化內容,景區就有了靈魂,遊覽質量自然就會提升。

在有著百年曆史的工業重鎮——河北唐山,彰顯轉型成果的“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異常火爆。

在中國鐵路“源頭”唐胥鐵路起始處的“中國鐵路源頭博物館”,蒸汽機車展廳內擺放著新近復原的“龍號機車”,矗立著“中國鐵路源頭”紀念碑、“中國鐵路零公里”標誌。

文旅融合,为河北旅游助力添翼

復建的唐山老火車站,融合中西方建築風格,鏽跡斑斑的老式蒸汽機車與氫能源動力機車形成鮮明對比,歷史的變遷與技術進步一下子鮮活起來。唐山把厚重的歷史文化轉化成旅遊產品的努力,推動了唐山的城市轉型升級和全域優質旅遊發展。

深入挖掘文化底蘊

近年來,河北從古城到大院、從山區到草原、從海濱到鄉村,無不把文化作為旅遊的靈魂,用旅遊帶動文化,這種文旅融合推進,不僅使文化資源找到了新市場,獲得了新發展,而且為旅遊業增添了新內涵,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正定縣。

正定縣有1000多年曆史,厚重的文化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極具魅力的資源,讓其走出了古城文化與旅遊開發深度融合的路子。

正定以文促旅,以旅興文,按照“以節造勢、以節興旅”的思路,抓住“節點”,融入歷史文化,擦亮了“古城古韻、自在正定”品牌。

文旅融合,为河北旅游助力添翼

正定以景為媒,串聯成片,開闢了“古城+新區”“美麗鄉村+古城+滹沱河”多條精品旅遊線路,按照歷史文化脈絡,把分散的景區景點串成“畫卷”,實現了從“門票經濟”到旅遊產業鏈全面開發的轉型升級。

正定依託豐厚歷史文化資源,以打造中國文化旅遊名城為目標,以旅遊供給側改革為主線,圍繞“登得上城樓、望得見古塔、記得住鄉愁”,深入挖掘資源打造產品,讓旅遊成了強縣富民的支柱產業。

推進文化旅遊品牌體系形成

實踐證明,旅遊與文化兩者融合程度愈深,旅遊產品文化含量愈高,旅遊產業鏈愈長,附加值愈大。

當前,河北正在圍繞發展全域優質旅遊的目標,推動“京畿福地·樂享河北”品牌建設。重點打造以承德避暑山莊、清東陵、清西陵等為核心的皇家文化旅遊品牌;以金山嶺、老龍頭等為核心的長城文化旅遊品牌,以直隸總督署、直隸書院等為核心的京畿文化旅遊品牌,以西柏坡、狼牙山等為核心的紅色文化旅遊品牌,以滄州武術城、大運河旅遊觀光帶等為核心的運河武術文化旅遊品牌;以戰國趙都、正定古城等為重點的歷史文化旅遊品牌,構建河北文化旅遊產業品牌體系。

文旅融合,为河北旅游助力添翼

值得一提的是,為滿足遊客不斷升級、日益多元的需求,河北全力推進文化文物旅遊景區升級工程,依託豐富的文化資源,按照“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的方針,加強旅遊與相關部門合作,在保護文化遺產和文物資源的同時,通過規劃、串連、包裝、推介,科學融入旅遊元素,將文化產品轉化成為深受遊客喜愛的旅遊產品,相互借勢、相互推動,形成良性循環。

河北現存不可移動的各類文物3萬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300處;各類博物館及文物保護機構收藏文物100餘萬件,其中珍貴文物近6萬件。長城、大運河、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清東陵和清西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承德、保定、邯鄲、正定、山海關等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北在推動旅遊業發展中注重將各類文化資源與旅遊資源相結合,切實增強了旅遊產品的魅力和生命力。

來源 | 中國旅遊報,原標題《河北:文旅融合為優質旅遊添翼》

推|薦|閱|讀

文旅融合,为河北旅游助力添翼文旅融合,为河北旅游助力添翼
文旅融合,为河北旅游助力添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