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當生命可以輪迴,那為愛犧牲的價值就大打折扣

當生命可以輪迴,那為愛犧牲的價值就大打折扣

藝術是沒有國界的,但藝術家是有自己的國界的。

所以,不少的作家、藝人都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喜歡把自己的小家與集體這個大家聯繫在一起。

家國情懷是中國文化人的共同認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古至今這樣的理想與觀念始終不曾改變過。

在商業領域,有一句口號叫,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也是近些年來大興民族企業的關鍵所在。

事實上,這話句還有前半句,那就是:傳統的,才是民族的。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肯定首先是文化的復興,而文化的復興與種種文藝行業從事人員有關,比如作家,比如學者,比如導演,比如編劇等等。

就拿影視劇來說,在內地來說,娛樂圈最出名的導演肯定是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但是,要放在全世界,能走向國際領域的大導演,那則就是李安、吳宇森,以及近年來走紅的賈章柯了。

其實仔細想想,電視這玩意與文學圖書一樣,並不是票房高了大賣了就是好東西,有垃圾暢銷書,自然也會有垃圾火電影。

當生命可以輪迴,那為愛犧牲的價值就大打折扣

衡量一個導演是否厲害,並不在於他所拍的片子有多麼賣座,而在於片子本身所體現的價值與意義。

就像姜文的《鬼子來了》,儘管不一定火爆,但極具創新意義;而吳京的《戰狼2》看似高票房,其實質內容未必有多大價值,這也是青年作家尹珊珊批評它的原因。

相比較而言,人家外國導演技高一籌,不僅能拍出有內涵有創新的片子,還具備火爆、走紅的價值,像《阿凡達》是當之無愧稱得上是難得的好片。

至於《羅馬假日》、《泰坦尼克號》等經典電影,那更是百看不厭。反過來看咱這的市場,拍出的又是什麼玩意呢?

當下熱映的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堪稱最無興趣最無意思的電影了,大段大段的人物旁白不說,毫無新意的故事情節,就連最基本的傳遞意義也沒一點意義。

人家國外的經典愛情電影,演繹的都是生死大愛,之所以成為經典就在於它體現出的唯一性與悲劇性。你看《泰坦尼克號》,男主角甘願讓出機會讓女主角生存,而自己選擇死亡。生命只有一次,這樣才更能彰顯愛情的偉大與高尚品質。

而你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把人弄成輪迴之說,今生、來世、再來生等等無限循環下去,這生無緣相遇,可以期待來世再續前緣,來世感情完了或人死了,那就再等再個來生。

當生命能夠重複,人可以無限復活時,那為愛情的犧牲就大打折扣了,這樣的故事就算是悲劇的,可產生的悲劇衝擊力也大大縮小了。

所以,當筆者看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時,心裡有股莫名的悲哀,這就是中國導演所拍的大片嗎?

當生命可以輪迴,那為愛犧牲的價值就大打折扣

之前的《無極》吧,至少還有點意思,不過聽說是模仿國外不少故事的橋段,有借鑑之嫌。

善於跟風,善於模仿,這是咱們的強項,比如在文學領域,王躍文的《國畫》出版後,隨即而來的是《國風》,廣告語直接是:“《國畫》之後看《國風》”。

言外之意,這《國風》好似又是王躍文先生的新作似的。實則作者另有其人,叫王立山,小學文化水平,從未搞過寫作,小說內容的質量可想而知了。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導演、編劇自然也會有思想上的差距。反正能在國際上叫響的系列大片,什麼007系列,什麼電鋸驚魂系列,什麼生化危機系列,什麼加里比海盜系列等等,都是外國人拍的,咱們這能在世界上叫得響的系列電影好像沒有吧,估計也就周潤發的英雄本色系列電影和周星馳的逃學威龍系列勉強湊得上吧。

古人說得好,知恥而後勇。但願我們的導演能幡然醒悟,別再拍《人鬼情未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什麼神呀鬼呀的荒唐電影了,這些是毫無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