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一位九旬老太自述:我的養子是奇葩,更是一個難得的大孝子(8)

一位九旬老太自述:我的養子是奇葩,更是一個難得的大孝子(8)

第8章 我兒執迷不悟,一心想跳農門,不願發家致富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生產隊與我兒同齡的姑娘小夥子有的結了婚,有的生了孩子,當了爸爸媽媽。書鐵不是以牛為伴,就是以書為伍,20歲的大小夥子,似乎還沒有開竅,懵懵懂懂,做孃的很是著急,託了一些親戚幫忙給書鐵介紹對象。

1981年初夏的一天,書鐵的一位遠房堂姐上門來給他接親,我滿心歡喜。堂姐嫁到鄰生產隊,她的鄰居有位何姓姑娘,滿了18歲,初中讀了一年。何姑娘幼年喪母,和父兄一起生活。我兒人醜怪多,認為找個沒有岳母孃的對象,缺少了某種人情味。常言道,岳母娘最心疼女婿。何姑娘的哥哥是大隊小學的民辦教師。書鐵在放牛途中,常與何老師相遇。作為農村少有的知識分子,彼此惺惺相惜,每次路遇都會相互點頭致意。

書鐵認識何姑娘,對她的印象只是個乳臭未乾的黃毛丫頭。

有一天傍晚,何姑娘在野地裡挖餵豬的野菜,內急蹲在一條幹涸的排水溝裡方便。書鐵騎牛拐進排水溝吃草,何姑娘慌忙提上褲子,一溜煙跑了。如果沒有人提親,書鐵早忘了這件事,也不會再想起何姑娘。聽堂姐說要介紹的女子是何姑娘,書鐵動了心,頓覺她很可愛,只要自己同意,便有了未婚妻。我兒一旦頭腦發熱,就會想得很多:談一個沒有岳母孃的女朋友,結婚後少了一個女人的疼愛,書鐵一時拿不定主意。我兒把心思向堂姐說了,介紹人好笑,說,我還沒有跟人家姑娘說,還不知何姑娘是否看得上你,沒想到你還挑精選肥的!

過了兩天,介紹人回信說何姑娘不想與書鐵相親。最終,何姑娘嫁給了我們隊裡的大毛。大毛與書鐵同齡,初中未畢業輟學學了一門瓦匠手藝。書鐵高中畢業學木匠半途而廢,大毛已經成了大師傅。

我兒一個放牛娃,雖然高中文化,卻沒有一技之長,寫小說又沒有寫出什麼名堂,文不文,武不武,人家姑娘看不上,做孃的,很是為書鐵的婚事著急擔憂。

一位九旬老太自述:我的養子是奇葩,更是一個難得的大孝子(8)

1981年年底,1982年年初,生產隊出了一件大事,終於分田單幹,據說別的地方,早就分田到戶了。

生產隊從此解散,隊屋也被拆除,集體的7頭耕牛分給了農戶,每六戶人家共同擁有一頭耕牛,輪流飼養。在生產隊當了一輩子會計的老頭子解甲歸田,我兒也失去了放牛的職業。每人一畝三分地,我老嫗一人能承包下來,老頭子和書鐵基本上成了農村閒餘勞動力。

有的人家為了多分田地,沒有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青年男子,紛紛趕在分田之前突擊結婚。對於這種違法小動作,村幹部睜開眼、閉隻眼。凡是在分田之前娶進媳婦增加人口的家庭,多分了一人的責任田。在這一點上,老頭子隨大流沒有反對,積極地履行最後一次會計職責,和分田的村幹部一道,丈量土地,打下各家各戶的田地界樁。

分田之前,我兒娶不到媳婦,老頭子仰天長嘆,父子成了一對大冤家。

一位九旬老太自述:我的養子是奇葩,更是一個難得的大孝子(8)

實行了生產責任制,農村的能工巧匠一個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爭先恐後地外出搞副業發家致富。

我家父子同時失業,老頭子又開始算計籌劃兒子的未來。分地的那天晚上,老頭子苦口婆心地對書鐵說,么妹書玉若考上了大學,這個家就是你的了。我們現在能動一天,就做一天,掙錢給你攢著蓋房子娶媳婦。家裡的地,我們幫你種。你還是外去搞副業掙錢吧。你在外面掙一個錢算一個錢,聚少成多。在家裡寫小說,你不會有前途……

老頭子滔滔不絕地給我兒講著這些肺腑之言,書鐵只當耳邊風,根本沒有聽到心裡去。我準備做晚飯,淘米時發現缸裡水不多了,吩咐書鐵快去挑水!

我兒嘲笑老頭子道:等一下,我在聽課。

老頭子老調重彈,勸我兒跟二女婿出門繼續學木匠。如果不願意幹木匠行當,可改行跟三女婿學泥瓦匠。三女婿隨一支農村基建隊在縣城建校舍。如果書鐵願意給三女婿當學徒砌磚牆,每天能掙1.8元工錢。在20世紀80年代初,每天1.8元工錢還是比較高的。

老頭子雖然保守,但很穩當。對於一個普通的農村青年來說,可謂金玉之言,也是與時俱進。我兒依然當耳邊風,毫不理會。

一位九旬老太自述:我的養子是奇葩,更是一個難得的大孝子(8)

我兒在牛背上,早讀完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青春年少,本來叛逆,讀了巴金的激情小說,更是火上澆油,內心的激情熊熊燃燒,不能自已,變得更為叛逆,而且有了主心骨。

學手藝賺錢,蓋新房,娶媳婦,生孩子,這只是老頭子的世俗心願,不是我兒的理想。書鐵的理想,跟大姐書金一樣,離開農村,脫胎換骨成為一個吃商品糧的公家人。

讀大學這條路早已被堵死。我兒要想混出去,除了文學創作還是文學創作。我兒想通過創作改變命運,再一次違背老頭子的意願,一心在家種地,業餘讀書寫作。

端午節這天,我大女兒書金和大女婿回了孃家。二女兒書銀,三女兒書銅,四女兒書鋼都跑過來幫我燒火做飯。書鐵是家中小主人,在老頭子的吩咐下,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桌椅擦得一塵不染。

大女婿也愛好文學,他得知小舅子在寫小說,特地給書鐵買了一本名家談創作技巧的書,我兒如獲至寶。

書金一直支持書鐵業餘創作。每次寄信給書鐵,夾一些作家軼事剪報在信裡,以示鼓勵,堅持就是勝利。

有一份剪報講一位外國作家,收到數百封退稿箋,毫不氣餒地寫了一句話:總有一日,這些退稿箋的價值都要一一重新計算。

大姐的支持鼓勵,使弟弟對創作充滿信心。

一位九旬老太自述:我的養子是奇葩,更是一個難得的大孝子(8)

  一家人吃過午飯,四個姐姐說些家長裡短的閒話,慢慢將話題引到了小弟身上。

老頭子叫書鐵外出做手藝搞副業賺錢,他拒絕出門,寧願在家種田,寫什麼小說,成了老頭子的一個心病。老頭子寫信把書鐵不聽話不聽教的情況告訴了大女兒書金。

書金從老頭子的來信中覺得書鐵的思想狀況出現了偏差,一直想找個機會與小弟談談,勸他別誤入歧途,誤了青春。

一家人閒聊得正熱鬧時,書金話鋒一轉,問書鐵的創作情況,近來發表了什麼大作?書鐵羞愧地低頭一笑,說正在創作一部中篇小說。

當了幾年文學青年,書鐵沒有發表片言隻字。

  書金冷冷地看了書鐵一眼,以一種權威地語氣說道,搞文學創作需要天分,真正有天分的人,十幾歲就發表了成名作,出版了不少的書。

  言下之意,書鐵19歲開始創作,沒有發表一篇作品,顯然不是一塊搞創作的料。書金以前支持弟弟業餘創作,是因為在生產隊放牛反正有空,讀書寫作有益無害,不僅能提高文化水平,還能加強品味的修養。現在實行了生產責任制,書鐵成為閒餘勞動力,如果還在家裡搞創作,不外出搞副業賺錢,這是不明智之舉。

書金對我兒的文學前途的懷疑與否定,書鐵心虛又不服輸地反駁大姐說,大器晚成嘛。

書金一笑,搖了搖頭。

一位九旬老太自述:我的養子是奇葩,更是一個難得的大孝子(8)

大女兒回城後,給書鐵寫了一封信說,現在改革開放了,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人們都在想著如何賺錢發家致富,你還一心搞創作的打算,我表示反對,這是不識時務,不務正業,本末倒置。文學創作不能當飯吃,只能作為一種愛好而已。望你三思。

書鐵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大姐在我兒眼裡,成了巴金《家》裡唯唯諾諾的大少爺覺新的化身,思想稍稍開明而又對封建禮教俯首帖耳。

書鐵生搬硬套書本知識作為自己的思想方針、行動指南,應該是20歲左右青年人的一種通病吧。

初生牛犢不畏虎。(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