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陷債務危局 譽衡藥業控股權或生變

繼本月出售3家子公司100%股權後,譽衡藥業實際控制人朱吉滿及譽衡藥業控股股東譽衡集團,正在就引入戰略投資者事項與中健投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健投)進行磋商,後者擬以預計高於39.40億元的對價受讓譽衡集團持有的譽衡藥業不低於35%的股權。而此次交易一旦完成,譽衡藥業的控股權將發生變更。

第三方醫藥服務體系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就指出,3家子公司是譽衡藥業旗下重要營收、利潤來源,在尚未形成主力產品合理結構的情況下,譽衡藥業在日後的營收、利潤來源等方面勢必受到影響。

陷債務危局 譽衡藥業控股權或生變

圖/視覺中國

譽衡藥業自救出售子公司

早在今年2月8日,譽衡藥業公告稱,譽衡集團及一致行動人譽衡國際的部分股票已觸及平倉線,存在平倉風險。

4月12日,譽衡藥業收到譽衡集團的《告知函》,獲悉譽衡藥業實際控制人朱吉滿及譽衡集團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被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法院司法凍結,合計數量9.47億股,佔總股本的43.08%。同時,朱吉滿掌控的信邦製藥也發佈了控股股東西藏譽曦及其一致行動人譽衡集團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被司法凍結的公告。

截至今年4月底,朱吉滿及其一致行動人質押譽衡藥業股份融資金額超過42億元,西藏譽曦質押信邦製藥股份的融資金額為30.6億元。司法凍結一事後,朱吉滿又多次將相關股份解除質押再行質押,但質押比例仍接近100%。

本月初,譽衡藥業再一次發佈公告,公司擬出售全資子公司上海華拓醫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上海華拓)、西藏譽衡陽光醫藥有限責任公司(西藏陽光)、山西普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普德藥業)100%股權,交易方為力鼎投資或其管理的基金。

5月5日,譽衡藥業表示,收到控股股東哈爾濱譽衡集團有限公司出具的《合作框架協議》,實際控制人及譽衡集團正在就籌劃引入戰略投資者事項與中健投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健投)進行磋商,中健投(或其指定的關聯方)擬按照協議的約定,以預計高於39.40億元的對價受讓譽衡集團持有的譽衡藥業不低於35%的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完成,譽衡藥業的控股權將發生變更。目前,譽衡集團直接持股42.63%,加上朱吉滿直接、間接持有的股份,雙方合計持有65.46%股權。如果前述協議成立,譽衡集團將轉讓35%股份,朱吉滿控制股份也將隨之降低至30.46%,不再處於控股地位。

資產剝離早前就被指不明智

公開資料顯示,譽衡藥業前身為哈爾濱譽衡藥業有限公司,2000年3月27日由朱吉滿等人創立。經過長達十年的經營,2010年6月,譽衡藥業登陸深交所創業板,首日開盤價一度高達55元,發行市盈率達54.35倍。如今,譽衡藥業的股價卻在低位徘徊,直到2月7日停牌時不足5.7元。

此次出售的3家子公司多為譽衡併購而來。其中,上海華拓成立於2000年6月,2014年2月譽衡藥業通過非同一控制方式購買上海華拓98.86%股權,2015年8月譽衡繼續收購其1.14%少數股東權益,上海華拓成為譽衡全資子公司;普德藥業成立於1995年9月份,2015年2月譽衡通過非同一控制方式購買普德藥業85.01%股權,2015年12月譽衡繼續收購其14.99%少數股東權益,普德藥業成為譽衡全資子公司。

早在公告出售3家子公司之初,譽衡藥業這一舉動就被指出並不明智。

以譽衡藥業2016年年報數據為例,公司當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7.16億元,而這3家子公司的利潤就不止於此。其中,上海華拓2016年實現淨利潤2.25億元,普德藥業實現淨利潤2.1億元,西藏陽光實現淨利潤2.9億元,合計達7.25億元。

對於為何打包出售重要資產的原因及出售之後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譽衡藥業當時並未在公告中予以披露。新京報記者此前曾發去採訪提綱,但未得到對方回應。

在第三方醫藥服務體系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看來,打包出售之舉並不明智。“併購與代理是譽衡藥業兩大主要利潤來源,公司近年來致力於聚焦腫瘤、骨科、心腦血管等業務領域,但在尚未形成合理產品結構的情況下,出售現金牛,未來業務發展、利潤支撐等勢必面臨問題。”

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