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傳承者—武夷巖茶傳統技藝製茶大會”正式簽約啟動

——這是一場“傳承人的傳承”的比賽

——這是一次實地與網絡結合的宣傳嘗試

在時空的A點,明末清初,那位遁入天心禪寺的比丘釋超全可能並不會想到,他啜完一口橙黃茶湯,寫下的這曲《武夷茶歌》中的“巖茶”二字,在三百多年後,會成為我們追溯武夷巖茶的史料中,最早標明“巖茶”的文字記錄。

“傳承者—武夷巖茶傳統技藝製茶大會”正式簽約啟動

“巖茶亦漸生,山中藉此稍為利……”代代頌傳,這首茶偈伴著武夷巖茶的精湛製作技藝響徹了三個多世紀,遍佈了世界的角落,不失傳統。

在時空的B點,2006年5月,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首個茶類技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代著名茶葉專家陳椽認為:“武夷巖茶創制技術獨一無二,為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無與倫比,值得中國人民雄視世界”。

“傳承者—武夷巖茶傳統技藝製茶大會”正式簽約啟動

“傳承者—武夷巖茶傳統技藝製茶大會”正式簽約啟動

在時空的C點,2018年5月19日,因為有著“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與弘揚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非遺使更多百姓受益,讓文化價值得以發揚”的共同目標,武夷山市茶業局局長鄧崇慧女士,與茶語網總編輯吳敬先生,在美麗的西子湖畔,簽下了一份與武夷巖茶技藝傳承休慼相關的重要約定:

“傳承者—武夷巖茶傳統技藝製茶大會”正式簽約啟動

武夷山市茶業局與茶語網就“傳承者-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技藝製茶大會”的首次舉辦進行活動執行的簽約啟動。

一杯巖骨花香的武夷巖茶,

不可缺一份工藝香

上天眷愛的武夷山,有著亞熱帶季風緩慢地潤過,18℃左右的全年平均氣溫加上2000毫米左右的降雨量,使得這片區域保持著平均80%的相對溼度,或者說常年雲蒸霞蔚的氣候條件。

“傳承者—武夷巖茶傳統技藝製茶大會”正式簽約啟動

再加上獨特的山場風貌和適合茶樹生長的紅色風化巖及疏鬆的黃壤,武夷山的優質茶原料,深刻而直觀地展示了《茶經》中記載的“上者生爛石”場景。

“傳承者—武夷巖茶傳統技藝製茶大會”正式簽約啟動

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小地域,這裡成了“茶樹品種的王國”。

然而,品種香、地域香、氣候香這些天公之美完備之後,要成就一杯具備“巖骨花香”的地道武夷巖茶,嚴苛精湛的製茶工藝,是必不可少的。

“傳承者—武夷巖茶傳統技藝製茶大會”正式簽約啟動

於是,傳承和發揚好武夷巖茶的製作技藝——這就是武夷山市茶業局與茶語網達成簽約意向,舉辦“傳承者-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技藝製茶大會”的初衷:

公開而嚴謹地將傳統武夷巖茶製茶技藝,向廣大愛茶人乃至所有國人進行系統而生動的展示,讓更多的人正確地、深入地瞭解武夷巖茶,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助力中國茶文化更深更廣地傳播光大!

揚名世界、不可忘卻的Bohea Tea

事實上,“武夷茶”的聲名早在幾個世紀前,就走出了國門傳遍了世界。

對茶葉發展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武夷巖茶與正山小種,是武夷茶系列的絕代雙驕。而這兩種茶正是17世紀風靡歐美的Bohea Tea的兩大組成部分,這裡我們先暫且略下正山小種不表。

“傳承者—武夷巖茶傳統技藝製茶大會”正式簽約啟動

17世紀,武夷茶開始外銷。1607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首次採購武夷茶,經爪哇轉銷歐洲各地。幾十年後,武夷茶已發展成為一些歐洲人日常必需的飲料,當時一些歐洲人把“武夷茶”當作“中國茶”的代稱。

“傳承者—武夷巖茶傳統技藝製茶大會”正式簽約啟動

英國最早的茶葉文獻中的“Bohea”意即為“武夷”之音譯。當時在倫敦市場上,武夷茶的價格比浙江的珠茶還要高,為中國茶之首。

在1921年同盟會員蔣叔南所著的《蔣叔南遊記》記載中,我們便可以一睹武夷巖茶風靡一時的盛況:

“在外銷的武夷茶中,武夷巖茶以其質優,所以價格昂貴。珠簾洞精選特製的大紅袍,每小兩售銀元4元,每斤價為60~70元(舊制16兩一斤)……但同一時期福州市出售的雪花香片每斤銀元8角,杭州龍井的槍旗每斤也為銀元4元。”

“傳承者—武夷巖茶傳統技藝製茶大會”正式簽約啟動

以上記載足以看出武夷巖茶備受世界範圍內愛茶人的充分重視。

“傳承者—武夷巖茶傳統技藝製茶大會”正式簽約啟動

“傳承者—武夷巖茶傳統技藝製茶大會”正式簽約啟動

正是出於對武夷巖茶這一品類傳承不斷、再創新輝煌的關注與厚愛,在簽約活動當天,中國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創會會長張家坤,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陳瑞曾,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副會長連逸群,福建省農業廳、武夷山市相關政府部門,以及cctv-7頻道、茶頻道等國家級、省級新聞單位,都在現場見證了這一茶界盛事。

賽程見證:這是技藝與匠心的傳承

對於普通愛茶人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能見證和參與到這場武夷巖茶的盛宴中來,從2018年6月9日—2018年9月29日,這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全國的茶友可以通過傳承者製茶大會相關宣傳媒體,直觀瞭解武夷巖茶(大紅袍)的製作過程,品質審評以及相關的茶葉知識,感受武夷巖茶(大紅袍)從榮耀的出身,到經過精湛的製作技藝,成就它的“三千寵愛於一身”!

在這三個多月的時間裡,活動主辦方將邀請18位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和他們分別推薦的1名代表,組成“傳承者”代表隊,參與評比賽事。

整體評比賽事貫穿參賽者的手藝、作品的評比,以及對茶的感悟,對工藝的理解。包括參與武夷巖茶成品送樣評比、製作技藝實操評比及講茶會評比。這是一次全項類的教學、受學過程,由18位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作為導師指導技藝傳承,堪稱“茶界《中國好聲音》”!

這一場“技藝與匠心”傳承展示的大會賽事,對於整個武夷巖茶圈、茶行業人士、愛茶人士來說,都是一次極具意義的開始。

正如武夷山市文體新局副局長林鋒女士與茶語網總編輯吳敬先生針對此次“傳承者製茶大會”進行的介紹:

“傳承者—武夷巖茶傳統技藝製茶大會”正式簽約啟動

▲ 林鋒女士表示:“為了深度貫徹國家關於傳承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一系列的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將通過舉辦首屆傳承者製茶大賽,擴大武夷茶的文化交流,同時將武夷巖茶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保護,從而服務於茶葉的品質,以及讓傳承人把手藝代代相傳。”

“傳承者—武夷巖茶傳統技藝製茶大會”正式簽約啟動

▲ 茶語網總編輯吳敬先生也表示:“茶語網始終認為好茶在於生態的保護和傳統技藝的傳承。武夷巖茶千年盛名不衰,在中國傳統茶文化時代,讓傳統中國茶融入當代的生活場景,成為潮流。”

為了讓與會觀眾更好地瞭解到本次活動內容,活動現場播放了一分鐘短片,讓大家提前感受這場盛會的魅力。

“傳承者—武夷巖茶傳統技藝製茶大會”正式簽約啟動

巖茶非遺大師:現場展示武夷巖茶製作技藝

“傳承者—武夷巖茶傳統技藝製茶大會”正式簽約啟動

在推介會現場,為了讓大家對武夷巖茶(大紅袍)精湛的傳統手工製作技藝有更感性的瞭解,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劉寶順和張回春兩位大師,為在場觀眾展示了武夷巖茶搖青、揉捻等製茶工藝環節。

“傳承者—武夷巖茶傳統技藝製茶大會”正式簽約啟動

主持人還邀請了現場兩位嘉賓,上臺體驗武夷巖茶製作工藝的幾個步驟,劉寶順和張回春兩位大師分別為其現場指導。

這次“傳承者”活動的開展,將為武夷巖茶傳統制作技藝的有序傳承和發展搭建起良好的平臺,將成為武夷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中一道靚麗的風景,成為茶產業內外人士所關注的熱點。而武夷巖茶技藝傳承也將會通過此次活動的順利開展,進入一個更美好的時代。

“傳承者—武夷巖茶傳統技藝製茶大會”正式簽約啟動

6月9日-9月29日

武夷山 武夷巖茶 傳承者

值得期待!

圖片/草本習習,部分圖片由武夷山市茶業局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