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傷害你的人就是不道歉,怎麼辦?學會這招,讓嘴硬的人真誠道歉

傷害你的人就是不道歉,怎麼辦?學會這招,讓嘴硬的人真誠道歉

傷害你的人就是不道歉,怎麼辦?學會這招,讓嘴硬的人真誠道歉

為什麼你不道歉?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和伴侶發生衝突,拌嘴吵架,事後明明知道是自己不對,甚至是很明顯的錯誤,比如是自己記錯了某樣物品的位置,一直怪是對方動了所以找不到,又或者情緒上頭衝對方發了脾氣,但就是沒辦法向對方道歉。

因為道歉,讓我覺得像是承認了我的缺點,我就是這樣不好的人,我應該感到羞恥。所以有時候我知道自己錯了,也打死不認,絕不道歉。

因為一旦向對方道歉,會讓我感覺低人一等,好像輸掉了什麼東西,讓別人佔了上風,儘管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對。最近在看一本書叫《為什麼你不道歉?》,我才知道我這叫“自我防禦”心理。

但如果是別人犯了錯誤或惹怒我,我又需要對方一個道歉。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道歉?因為人人都追求公平、正義。

不可否認,及時向別人道歉,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無論我怎麼生氣,當別人向我真誠道歉時,我的怒火馬上就會熄滅。而道歉者也可以免遭心靈之苦,道歉完之後你會覺得內心舒暢。特別是在做錯事或行為失禮時,通過道歉修補人際關係,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如果你希望在人際交往中,得到別人真誠的道歉,這篇文章值得你讀完。

傷害你的人就是不道歉,怎麼辦?學會這招,讓嘴硬的人真誠道歉

傷害你的人就是不道歉,怎麼辦?學會這招,讓嘴硬的人真誠道歉

不道歉的人,是因為自我防禦心理

前面說了,我就是那個不道歉的人,因為自我防禦的程度很高。人們不道歉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

1、童年的影響

承認錯誤且道歉,會引發童年羞愧經歷帶來的不良感受。,如果一個人從小生活在一個父母從來不會道歉的環境中,他的父母從來沒有在孩子面前表現過道歉這種事,那往往孩子也學不會道歉。

2、完美主義作祟,把道歉視為軟弱

做出道歉,讓一些完美主義者感覺失去信用,產生失敗感。

由於對自己要求完美,讓我們容不得半點錯誤,失去向人道歉的情緒反應空間,在自尊心很容易收到打擊的領域,比如工作場合或教育子女方面,很難做出道歉。越是工作能力強的人,越容易這樣。

完美主義心理的作祟,會使我們很難做出哪怕是很簡單的道歉,因為我們無法以輕鬆自愛的方式來看待自己的缺點或者犯下的錯誤。當然還有一種完美主義者就是,整天道歉,這是一個兩個極端,一個是天天道歉,遇到什麼事兒都說對不起,對不起是我的錯,另外一種就是不道歉,遇到什麼事兒都不承認,假裝沒發生。

3、難以承受的羞恥感

生活中有一類人,他們做了再大的錯事,都認為是別人逼我做的,不是我自己的問題。他們感受不到自己給別人帶來的傷害。他們不會道歉,也不願意道歉,要面對這種人,我們不要攻擊和羞辱,因為你攻擊和羞辱他們,他們只會變本加厲。這種人在刑事案件,新聞裡面會出現。

羞恥感會摧毀一個人的自我價值,使他很難真誠有效地做出道歉。。

4、惡行越嚴重,越沒有悔意。

實際上,錯誤言行造成的傷害越是嚴重,犯錯者越是難以做出真誠悔改。你會發現有一種人,他們犯的錯誤越大,做的惡行越多,越沒有悔意。因為他的行為造成的傷害太大,他如果承認錯誤或道歉,就需要揹負很大的心理壓力和責任,所以會逃避道歉。

以上人們不願意道歉的原因,無論是完美主義羞恥感,還是把道歉視為軟弱,這些都是一種自我防禦。

傷害你的人就是不道歉,怎麼辦?學會這招,讓嘴硬的人真誠道歉

傷害你的人就是不道歉,怎麼辦?學會這招,讓嘴硬的人真誠道歉

如何降低對方的自我防禦程度?

當一些人傷害了你,但是他就是不願意道歉,如果對方冥頑不靈,無論怎麼說或怎麼做,對方就是毫無悔意,意識不到自己有任何錯誤。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受傷害的一方,我們應該怎麼去應對呢?

核心點在於要能夠降低對方的自我防禦程度。降低犯錯者的自我防禦程度的7個要點:

1、強調事實

強調事實,而不是誇大事實。即使對事實略有誇大,犯錯者也會馬上產生戒備心理。比如說,老公只是亂扔襪子,然後你說,你總是什麼東西都亂放,每次收拾完,都被你弄得跟狗窩一樣。好像自己沒有一點責任。

當你強調事實的時候,對方的防禦程度就會下降。比如說,放在了不該放的地方。下一次我們都統一放在洗衣簍裡,可以嗎?

2、言簡意賅

如果你要求對方道歉,其實你說的話越少越好。千萬不要說太多。我們都有過類似的體驗,表達太絮叨,會助長一個人的排斥心理。想想父母對你的嘮叨或催婚就明白了。

如果你希望對方尊重你的勞動成果,東西不要隨便亂。不要從自己收拾房間有多累開始,一直說到對方多少次亂放東西,這不但不能換來同情,還只會讓對方的防禦情緒越來越高,甚至他會說,那你下次就別收拾了,就完了。因為這會激發自己更強烈對自尊心的維護,甚至爆發。

3、適當的其情緒流露

有時,個人情緒的自然流露,能打破犯錯者的自我保護心理,使其聆聽我們的觀點。特別是在夫妻之間或男女朋友這種親密關係裡,個人情緒的流露,比如苦,能夠讓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願意坐下來傾聽和共同解決。

傷害你的人就是不道歉,怎麼辦?學會這招,讓嘴硬的人真誠道歉

4、不要羞辱對方

記住不要羞辱和譴責犯錯者。不要經常去罵他,你越罵他,他越跟你站在對立的一面,越不會改正,更不會有悔意。因為對方的自尊水平在不斷下降,然後就破罐子破摔。我就這樣,你愛咋咋地。

這個很不應該。但他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常常犯這樣的錯誤。孩子一旦犯錯,就不停地罵他,羞辱他,希望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結果適得其反,孩子更叛逆了。

羞辱犯錯者,問題無法得到解決。羞辱不能激發犯錯者的反省,也不利於他的個人成長。

如果不巧你遇到的是不知悔改,有無良症的人,為了促使對方道歉你拼命羞辱對方,這隻會讓對方惱羞成怒,做出更偏激的事情。

5、分清責任

無法釐清雙方各自該為哪些問題負責,道歉和人際關係修復的過程會充滿困惑。

當事情發生之後,我們要知道分清責任的界限,就是說你要問問自己,犯錯者是所有問題的原因嗎?也許對方做錯的這件事,只是一個導火索。有沒有可能,對方做的錯事只是加重了你的痛苦和煩惱,但真正的原因,其實在我們自己身上呢?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有陣子我工作很忙,壓力很大,孩子生病又很少有時間陪伴,整個人出於特別焦慮的狀態。某天家裡老人沒看好,孩子臉上劃了一道血痕,我整個人就爆發了,內心很痛苦。但其實對於養育孩子的問題,我內心一直存在糾結,既想多陪伴孩子,又不願意放棄事業,一邊忙工作又因為陪孩子少而時長感到內疚。

我們之所以重視這件事情的原因,很可能是我自己內心的問題。

如果我們總是要求別人道歉,希望別人給我們安慰,會產生一種負面的結果,就是我們看不到自己的責任,我們看不到有些事情,實際上是我們內心不夠強大,才導致我們根本不能接受這樣的小事,然後把這件小事放得特別大。

6、用好雙重標準

這裡的“雙標”不是貶義,是指:你要用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因為我們對別人往往要求特別高,對自己要求特別低。同時你要用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因為無論我們自己做了多少錯事,我們都寬恕自己了,不是嗎?這樣你身邊的朋友就會很多,大家都願意跟你交往。用句古話來說,就是“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實際上,也就是在作出道歉和接受道歉兩個不同層面,用好雙重標準,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你是道歉的一方,你的表達應當強調因果,為自己的行為導致的後果(給對方造成的傷害),並承擔明確的責任。

如果你是接受道歉的一方,希望對方放下自我保護心理為他的行為承擔責任,就要採取相反的策略:在分享自己的感受時,不要怪罪對方造成這樣的結果。比如你可以說,知道你的所作所為之後,我感到非常憤怒和失望,而不是要說,你讓我感覺憤怒和失望。

區別在於,前者意味這這事我很生氣,是我自己很生氣,並不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我就一定要生氣,是我自己修為不夠。

7、可以要求對方道歉,但不要命令

如果你希望對方抱歉又要求,而不要用匿名。你必須跟我道歉,這不是秘密,我希望你能夠給我道歉,這是要求。命令他人道歉,往往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傷害你的人就是不道歉,怎麼辦?學會這招,讓嘴硬的人真誠道歉


如何優雅地接受對方的道歉?

前面講了,降低對方防禦心理的7個要點。如果這些你做好了,現在對方終於開口道歉了,我們又應該如何接受道歉呢?

你怎樣接受對方的道歉,也會影響對方道歉的感受,甚至下一次是否還會繼續道歉。前面說過我和伴侶發生矛盾很少道歉,我一直在反思這個問題,後來我發現是因為對方說話的方式讓我很不舒服,甚至很討厭。如果我承認是我錯怪了他,他就會說,你看吧,都說是你自己記錯了,平時什麼東西都亂放,找不到了就總怪我。

再舉個例子,如果哪天我因為某事著急上火,衝他發了脾氣,那個當下他就會說我,你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而這隻會讓我更生氣。如果我向他道歉了,他會接著說,這還差不多。對方所表現出的“你看吧,我說得沒錯吧”“你就應該改掉這個壞毛病”,讓我覺得自己很失敗,或者感覺自己是個差勁的人。最關鍵的是,這樣的回應,讓我覺得自己不被尊重,甚至沒有尊嚴。這是不會接受道歉的一種。

還有一種在不太熟的關係裡很常見,比如說別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腳,“啊,對不起”,然後你會說“沒關係”,或者說“不要緊”。通常我們的反應是,覺得說“不要緊,不礙事”是很好的,但是,《為什麼你不道歉?》這本書裡講,

如果別人跟你道歉,你隨便地說,“沒關係啊,不要緊的,不是什麼大事"其實是否定了對方的努力。對方向你道歉是勇氣的結果,你否定了對方的努力,好像這件事關緊要。

作者在書裡講了一個故事讓人印象很深刻。作者在機場候機的時候,他的孩子在那兒吃糖,然後旁邊坐著另外一個孩子就在那兒看著。他心想,要不要給那個孩子也吃一個糖?於是就給了那個孩子一顆糖吃,然後他才看到那個孩子的媽媽就坐在旁邊,看了他們一眼。他突然意識到,我怎麼能隨便給人家的孩子東西吃呢?

萬一這個孩子有糖尿病怎麼辦?萬一吃糖被噎到怎麼辦?萬一她媽媽不希望她吃太多的糖怎麼辦?但他都沒有想過,就隨手給了這個孩子一個糖。所以他一直覺得自己應該向這個媽媽道歉。在臨走的時候他終於鼓起勇氣,去跟那個媽媽說“抱歉,我剛剛沒有徵得您的同意,就給孩子一塊糖,對不起,我向你道歉。”本來他以為對方會慣性地說“沒事沒事,不要緊,沒關係”。

但是那個媽媽抬起頭來跟他說:“謝謝你的道歉,我很感激。”這個作者當時就愣住了,他說我從來沒有遇到過如此優雅的接受道歉的方式。這個道歉的方式很高級,為什麼?

因為這句話毫無責備的意味,卻又無比明確地表明,她的確認為我做了一件需要道歉的事兒。從此以後,作者對這件事就記憶猶新,每當他要給別人家孩子糖果的時候,一定會事先徵求對方父母的同意。

想想看,如果我們大家都說沒關係、沒關係,那其實對這個社會都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做這件事的人認為,那這個事情是可以做的,只是道個歉而已,沒什麼大不了,但這其實明明是一個錯誤的行為。而這個媽媽能夠有勇氣說出“謝謝你的道歉,我很感激”這句話,既能夠讓對方意識到他做錯了一些事,又能夠讓他接受到這個寬容。

這樣接受道歉的方式,值得我們借鑑,也給到我們不一樣的啟發。希望你下次也能用起來。不過說出“謝謝你的道歉”需要勇氣。願我們都有這勇氣。

作者 :廈九九,上市公司品牌總監,職場二寶媽,成長學習博主、頭條號簽約作者,寫作教練,《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寫走心的成長感悟、實用的職場分享、高效的寫作技巧,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