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杜華《年味兒》系列詩詞優秀作品選登

本期導讀: 親愛的詩友們,品讀一位長者用排律的形式向我們敘說年的味道,他將會引你走進濃厚的年味中!在這春節臨近的日子裡,你的家鄉又有哪些年文化呢?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期待你的參與!年味,說遠也遠,說近也近……!

九天詩詞

2020年1月21日

——————————————————


年味兒之一

五排.殺豬


冬華臨大雪,塞上北風號。

去歲豚來世,今朝豕出槽。

全年吞野菜,半月棧糠糟。

夫請屠家至,妻將熱水熬。

湯鍋斜大案,屠匠執明刀。

眾手幫忙按,良屠利落操。

血噴盔子缽,淚溼婦人袍。

挺杖橫吹氣,澆湯戧煺毛。

頭蹄心肺嫩,腸肚尿脬臊。

剔骨真遊刃,開膛如剝繅。

槽頭酸燴菜,撈飯現炸糕。

鄰里皆來賀,肉饕酒喝高。


杜華《年味兒》系列詩詞優秀作品選登

年味兒之二

五排.女工


冬來天地凍,田歇碾場空。

春節將臨近,年關漸逼終。

縫新還補舊,愛富不羞窮。

歷代遵該俗,千年釀是風。

婆姨精納底,老太巧裁工。

媳婦忙針黹,閨娃學女紅。

搓麻成細索,捻線拔花絨。

絮綴昏晨繼,縫紉晝夜通。

舊風何日破,新俗各鄉同。

購帽遊商店,沽鞋做網蟲。

衣穿常節慶,冠戴辨耆童。

家事能毋累,焉無巾幗雄?


杜華《年味兒》系列詩詞優秀作品選登

年味兒之三

五排.蒸糕


鄉關年事早,萬戶黍糕蒸。

黃米舂多鬥,胡油榨幾升。

窮家尤喜樂,富者不誇矜。

甑借鄰親未,廚幫隔壁應。

餡泥豇浸煮,餳蜜粟熬凝。

玉粒龍江渡,金珠虎嶺登。

撒揚防火急,搋捏起豪興。

啪嗒祥風鼓,咕嘟瑞氣騰。

先炸祗社主,恩報沃田塍。

再者貽居近,陳誠謝友朋。

圍爐嘗美食,祭灶點高燈。

願景年年有,天天望日烝。


注:龍江、虎嶺,分別指井水和石碾,民間認為井為青龍,碾為白虎,這裡指淘米和碾軋。


杜華《年味兒》系列詩詞優秀作品選登


年味兒之四

五排.攤米霍兒


塞外春來晚,冰河柳未萌。

門前靈鵲鬧,爐上釅茶烹。

嚥下酥糕餅,噓開蜜餌情。

古之遺美糗,後乃續香名。

玉黍渾操作,金粱細做成。

淘沙旋雪浪,羅粉灑塵瑩。

酵面摻飴適,除酸兌鹼精。

鋼釵釵燙鏊,鐵鏟鏟燒鐺。

細烙聽煎色,勻攤問火聲。

飄煙油氣繞,凍霧水雲縈。

餞臘朝餐主,閒正夜宴盈。

曾將仙佛供,超市尚經營。


注:

米霍(左米右霍,讀如“霍”,入聲,手機字庫無此字)兒,是山西、陝西、內蒙古西部傳統名點,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漢語大字典》對這個字的解釋是:《集韻》,黑格切。黍制乾糧。《集韻·鐸韻》:“米霍,黍糗。”這是一種用小米麵、糜米麵或玉米麵烙制的食品,上世紀九十年代前,人們還將此食品作為年貨製作食用,現在,大型超市仍有售賣。


杜華《年味兒》系列詩詞優秀作品選登


年味兒之五

五排.蒸點心(新韻)


入臘年關近,饃饃百戶蒸。

夜來肥面起,雞叫灶煙升。

摻兌一頭汗,搋揉兩袖風。

家溫燒木炭,室暗點油燈。

捏弄需心眼,摶玩看手工。

小姑謙稱笨,大嫂務求精。

妯娌嬉誇誚,婆媳互贊評。

吹風韛杆重,挑水轆轤輕。

鍋滾聲澎湃,屋寒汽沸騰。

籠中銀虎現,甑上玉蓮生。

花品開顏笑,香餑厾點紅。

棗山形似塔,專供眾神靈。


注:

1. 點心,節慶時蒸的,正中點紅點的白麵饃。是點心一詞的本源。

2. 韛(bài)杆,風箱拉桿。

3. 棗山,過春節時蒸的大花饃,上面佈滿紅棗,用於供奉神靈。


年味兒之六

五排.過臘八(新韻)


臘月初八日,時當小大寒。

節俗南北異,儀禮古今傳。

本自祧先祖,後又祀老禪。

量知門外客,少解箇中緣。

曩者如來主,時得牧女援。

方成覺樹果,始創釋迦壇。

感念吉祥日,祈求大有年。

施粥凡寺廟,降禧在塵寰。

百姓遵其道,民俗蔚大觀。

粥食臨日昢,凌啖漸星殘。

紅棗先秋備,稀糖上月煎。

米湯熬赤豆,豇水染冰山。

早起防紅眼,午閒用素餐。

坊鄰相贈遺,好尚代綿延。


杜華《年味兒》系列詩詞優秀作品選登

年味兒之七

五排.祭灶(新韻)


臘月二十三,家家過小年。

漢人程序少,蒙戶禮儀繁。

景象尤隆重,情形不一般。

家庭催火晚,群體轉篝歡。

萬戶神佛主,千家老少圓。

香焚祈庇佑,經誦祝平安。

綠蟻飛銀碗,烏叉臥木盤。

揚歌投供品,踏舞賀福田。

安代舒長袖,哈達撫笑顏。

馬頭琴放浪,駝奶味飄鮮。

小夥笛悠遠,姑娘曲脆甜。

月升人未醉,星落酒初酣。

蒙祭依黃教,漢風遵道傳。

灶君香火送,聖像黍糖粘。

耿耿行揖禮,恭恭告好言:

上天吉慶念,回府祉祥添。


杜華《年味兒》系列詩詞優秀作品選登

年味兒之八

五排.打掃家(新韻)


寒臘年聲近,民間亂歲臨。

豆芽盆體壯,蔥葉瓦根深。

醋綠獨頭蒜,梅紅苦杏仁。

念三滌酒盞,廿四掃梁塵。

村社鄉俗久,年節意味純。

煤叉挖炕洞,灶堵鏟爐囷。

撣掠塵埃落,帚拂汙穢沉。

修棚麻紙老,刷粉堊牆新。

月孔糊花卉,槅欞剪綵雲。

膠泥塗炕面,清水洗牆裙。

紅櫃明如蠟,銅鐍亮似金。

葦蓆鋪炕底,油布苫氈芯。

被褥疊方垛,玻璃耀眼真。

中堂當正掛,相框兩邊陳。

粉壁貼年畫,朱門請戶神。

而今城市化,俗禮已難聞。


注:

1. 亂歲,民俗指臘月二十三灶神上天至初夕回宮的這段時間,民間無神管理,百無禁忌,稱亂歲。在這段時間的活動稱為趕亂歲。

2. 煤茬,指煙煤堵塞。

3. 爐囷(qūn),即爐坑。

4. 月孔,圓形窗孔。

5. 牆裙,牆圍子的別稱。

6. 銅鐍,銅鉂鐍,舊式櫃子的鎖具。


杜華

內蒙古包頭市人,1948年12月生,中共黨員,內蒙古包頭博物館研究員。1968年開始業餘文學創作。幾十年來,有自由詩、格律詩、小說、散文、文藝評論、劇本發表於自治區、市內外報刊,10多部劇作由當地專業和業餘劇團演出。退休後,致力於古詩詞創作。


杜華《年味兒》系列詩詞優秀作品選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