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国”字简化有麻烦,郭沫若:加一点就好了。有文化就是厉害

什么是国

“国”,本义是指疆域、地域。又引申为诸侯的分封地,《老子》里的小国寡民,指的就是这些小的地区,后来泛指国家。

“国”字的由来

“国”最开始的文字是“或”,也就是域的古字。《说文》:邦也,从口从或。我们看到早期的“国”字字形,一个圈表示的地域地区,也就是领地范围,前后有城墙抵挡外敌,旁边又安排重兵把守(戈),这就象征着一个完整的邦城、国家了。

“国”字简化有麻烦,郭沫若:加一点就好了。有文化就是厉害

“国”字演变

古人的智慧和想象力也是极其丰富的,在“国”字的雏形出来后,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而去修改优化字形,让它更有内涵。

如下图西周时期的“国”,原来的只有上下两堵城墙,或许是觉得不够,所以在左右又添了两堵,好让“国”家更加的固若金汤,这不得不说是书写者的一个美好愿望。

“国”字简化有麻烦,郭沫若:加一点就好了。有文化就是厉害

到了周中期,又出现了下图这样的样式,在原有的国范围内,再画了一个框,强化的这个圈地属性。

原来的“国”是以重兵守护一小块地方,现在是有了固定领地,以精兵把守国内主要区域。

“国”字简化有麻烦,郭沫若:加一点就好了。有文化就是厉害

然后后世中多是沿用了这个样式的“国”,如小篆

“国”字简化有麻烦,郭沫若:加一点就好了。有文化就是厉害

隶书

“国”字简化有麻烦,郭沫若:加一点就好了。有文化就是厉害

楷书

“国”字简化有麻烦,郭沫若:加一点就好了。有文化就是厉害

基本样式都没有进行改变,在楷书里,为了书写的便捷将或的“口”进行了改动。

这些是主流形式的一个文字演变,在主流外还有许多异形的写法,如国内有王、国内为民等这样的写法。国内有王早在后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可能是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带着强烈的封建色彩。在太平天国时期曾经重新推行使用过这个“囯”。

“国”字简化有麻烦,郭沫若:加一点就好了。有文化就是厉害

国内有民,是在魏晋时期的文物内发现的一种写法,有孟子思想里“民贵君轻”的意思,和汉时国内有王刚好相反,不得不说这很有意思。

近代简化

到近代,因为原来的“國”字笔画繁杂,不便于普通民众学习和书写,于是也将其列入了简化工作中,但是当时对如何合理简化国字,迟迟没能定下来。

如果是从当时书写简便的异体字里面,挑选民众辨认度最高的,应该是国内为王的“囯”,但是这不符合社会形态;“囻”在民国时曾经使用过,但是由于比较生僻,不利于普及,而且笔画也不是很简,所以也不行;“囗”是最简的了,但是容易和口字混淆,所以没有采用。

因此对这个“國”字到底应该如何简化,困扰着众多工作人员,最后由郭沫若提出建议,在“囯”里加一点,将王变为玉,这样一来也寓意着“祖国美好如玉”的意思。

这个建议得到了一致认同,“国”字的简化体至此正式定了下来。

“国”字简化有麻烦,郭沫若:加一点就好了。有文化就是厉害

怀素的草书“国”

“国”字简化有麻烦,郭沫若:加一点就好了。有文化就是厉害

听说这些 囯、國、囻、囶、圀、䆐 都是曾经使用过的国,大家觉得如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