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媽媽煮粥一口不喝,奶奶煮粥喝一大碗,嘗過後奶奶被“勸”回了家

時下老人幫忙帶孩子的情況並不少見,有很多的年輕父母忙於事業,照顧孩子的重任也就轉移到了老人身上,相比月嫂或者保姆來說,父母們更加信任家裡的老人,畢竟

老人對孩子的愛是不可置否的,育兒經驗也比較豐富。

不過,因為老人的育兒觀念和年輕父母們所推崇的育兒觀念時常會有分歧,所以這種看似很完美的育兒模式也常會有問題產生。

媽媽煮粥一口不喝,奶奶煮粥喝一大碗,嘗過後奶奶被“勸”回了家

老人照顧孩子雖一心一意為孩子好,但有時因為缺乏遠見而間接傷害了孩子

杭州的王女士,休完產假就回去上班了,這全虧婆婆的大力支持,有婆婆的幫忙,王女士也能安心地回到職場。平時,工作日的時候由婆婆帶孩子。週末的時候由王女士自己帶孩子。

如今孩子8個月了,按理說應該可以接受輔食了,可是孩子對於王女士做的輔食卻意興闌珊,不感興趣。王女士對此有些失落。於是王女士詢問婆婆孩子平時愛吃輔食嗎?

婆婆自豪地說“當然了,孩子一次能吃大半碗粥呢!”王女士覺得奇怪,同樣是做粥,自己的廚藝這麼差嗎?

有一天,王女士偷偷地嚐了一口婆婆的粥,發現婆婆放了鹽。王女士護子心切,趕緊和婆婆提出孩子這麼小不能吃鹽!可是婆婆卻說“大人不吃鹽都吃不下去飯,何況孩子呢?

孩子不吃鹽渾身沒勁兒,還咋長個!”王女士眼見著說不過婆婆,情急之下就表示暫時不需要婆婆帶孩子了,等孩子能吃鹽的時候再來麻煩婆婆。婆婆一聽自然很不高興,摔門就走了。

顯然,王女士的情緒有些過於激動了,和婆婆溝通的時候態度有些強硬,不過,對於嬰幼兒時期的孩子來說,在飲食上真的不能像婆婆說得那麼隨意

媽媽煮粥一口不喝,奶奶煮粥喝一大碗,嘗過後奶奶被“勸”回了家

在飲食上,老年人照顧孩子會有會出現的常見誤區

1)過早地給孩子吃鹽

家長能會發現一開始給孩子加輔食的時候,孩子並不接受,這時候老人會給食物裡放入調料,孩子因為感受到了調料的味道就會愛吃輔食。但是其實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腸胃負擔,孩子的味蕾很敏感,過早地接觸重口味並不利於寶寶的成長。

2)給孩子喂得過飽

老人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於是常常會喂得過多,讓孩子吃到撐,即使吃飽了也要勉強孩子再吃一口。但是這樣過飽的狀態對於孩子身體健康很不利,甚至還有積食的情況發生。

3)給孩子吃得過於油膩

老人覺得大魚大肉才有營養,於是在孩子的飲食上缺少蔬菜的攝入,這就造成了孩子營養吸收的不均衡,影響到正常的身體發育。肉菜和素菜應該搭配合理、全面一些。

媽媽煮粥一口不喝,奶奶煮粥喝一大碗,嘗過後奶奶被“勸”回了家

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在育兒方面難免有分歧,年輕的父母的做法很重要

1)委婉地提意見

當有分歧時,年輕的父母會急於糾正老人的做法,但是這樣會讓老人難以接受,老人麼麼對於自己的育兒經驗很自信,如果年輕的父母們表達的過於直接就會造成矛盾的激化。

2)肯定老人的付出

平時生活中,年輕的父母們多對老人表示感恩,老人的心裡會平衡許多,更加能夠願意與子女間保持溝通。有良好的溝通為基礎,老人自然就會更能夠聽得進去意見。

3)以老人願意接受的方式說服他

比如說可以找一些科普類的視頻讓老人觀看,或者是比較熱門的育兒節目,這些權威的表達更加能夠讓老人信服。年輕的父母們與老人溝通的時候也會更加省力。

媽媽煮粥一口不喝,奶奶煮粥喝一大碗,嘗過後奶奶被“勸”回了家

TIP:

對於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做到和老人融洽的溝通非常重要。有分歧時找到恰當的方式予以解決應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對於孩子的飲食,家長們應當多補充餵養知識,避免陷入主觀上的誤區。

大家對於老人給孩子吃鹽是怎麼看待的呢?對此會怎樣應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