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日本的三大主要麵食:烏冬面、蕎麥麵和拉麵


烏冬麵,又作烏龍,是一種日本麵食。是以小麥為原料製造的,在粗細和長度方面有特別的規定。

烏冬麵是最具日本特色的麵條之一,與日本的蕎麥麵、綠茶麵並稱日本三大面條,是日本料理店不可或缺的主角。其口感介於切面和米粉之間,口感偏軟,再配上精心調製的湯料,就成了一道可口的麵食。是將鹽和水混入麵粉中製作成的白色較粗的麵條。

最經典的日本烏冬麵做法,離不了牛肉和高湯,麵條滑軟,醬湯濃郁,所以去日本,一定要嘗一碗香川縣的牛肉烏冬麵。

烏冬麵反式脂肪酸為零、並且含有很多高質量的碳水化合物。通過配合不同的佐料、湯料、調味料可以嚐到各種不同的口味。有的時候也會在面上加上裙帶菜、蔬菜天婦羅、小蔥一起食用。在日本老少咸宜,不論在家裡還是在外吃飯,烏冬都是一種很常見的食品。

烏冬麵的湯料在中國人看來只是醬油湯,其實裡面有所謂的“出汁”,即由海產品熬製的高湯,但一般並無油水,其形式多為“狐饂飩”,即在麵條上放上一個較大的油豆腐,因其顏色像狐狸的毛色,故有此名,此外再撒上一把蔥花,就成了。


單從主食來看,入夏之時,“割烹清水”配合時令弄數款日式涼麵。最受食客歡迎的當屬涼吃烏冬。盛在竹盒裡冰面上的麵條,每一根都像景德鎮瓷器一樣晶瑩剔透,吃上一口,筋骨剛剛好,這看似簡單的麵條其實是數道複雜又嚴格的工藝製作工序的結果。選用日本傳統清酒、醬油、日本味素和乾魚皮等原料精心製作而成,味道鹹鮮適口,食客還可以依個人口味把芥末生辣的氣息加入進去,這款面冰涼激爽,滋味可人。

日本人最初食用蕎麥時,由於制粉技術落後,只是簡單地把蕎麥粒做熟了吃,這種情況持續了幾個世紀。鎌倉時代,中國的手工制粉技術傳入日本,日本有了蕎麥粉,於是人們開始常吃蕎麥麵糕。

蕎麥麵含有70%的澱粉和 7%-13%的蛋白質,且其蛋白質中的氨基酸組成比較平衡,賴氨酸、蘇氨酸的含量較豐富。蕎麥麵含有脂肪2%-3%,其中對人體有益的油酸、亞油酸含量也很高。

蕎麥麵的最大營養特點是一般食物很少具備的,即同時含有大量煙酸和蘆丁。這兩種物質都具有降低血脂和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有重要的防治作用,是治療心血管病的良藥。蕎麥麵還含有較多的礦物質,特別是磷、鐵、鎂,對於維持人體心血管系統和造血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義。每100克的能量約為1411千焦。

“ラーメン”的名稱的來源有多種說法。被最多人認同的說法是來自漢語的“拉麵”,所以漢字寫做“拉麵”。另外的說法包括:撈麵、滷麵。 在明治時代早期,拉麵是橫濱中華街常見的食品。1900年代,來自上海和廣東的中國人在日本賣切面,配以簡單的湯底和配料。在昭和年間,拉麵在日本開始流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來自美國的廉價麵粉和從中國戰場回來的士兵使得中國風味的麵條大行其道。1958年,華裔日本人安藤百福發明的方便麵叫“拉麵”,創立日清食品公司。拉麵成為流行的方便食品。由此“拉麵”這個詞的使用也超過了其他的名稱的使用。1980年代,日本拉麵成了日本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日本各地都有人研發出別具地方風味的拉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