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加拿大醫生Jason fung:胰島素不治病,只是印鈔機?

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

本文編輯時間10個小時,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這篇文章,我大約在一年前左右看到,一直沒有機會給大家分享,今天分享給大家,我們可以通過此文了解一些『胰島素的歷史』,和糖尿病治療的真相。

加拿大醫生Jason fung:胰島素不治病,只是印鈔機?

.

文章是加拿大腎臟專科醫生Jason fung寫的,之前我給大家分享過他的一些視頻。參考閱讀→他說:這樣可以輕鬆逆轉糖尿病?|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

他主張用『低碳和輕斷食』來逆轉糖尿病,在加拿大名氣很大,寫過好幾本暢銷書,the complete guide to fasting the obesity code,也有翻譯成繁體中文版。

加拿大醫生Jason fung:胰島素不治病,只是印鈔機?

.

他這篇文章發出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也有很多傳統醫療行業的人提出質疑,有人甚至認為他是一個陰謀論者。

但是,今天,我還是想分享給大家,因為,我相信,信息對稱的重要性,我們有必要知道一些事實,才能做出更加正確的判斷。

糖尿病人養了誰 the diabetes payroll

1921 年,胰島素被發現,徹底改變了一型糖尿病的療法。

發現者班廷醫師並未申請專利,而是授權給所有藥廠生產胰島素,因為他認為這個挽救第一型糖尿病的藥物,應該讓所有需要的人都能獲取。

但是,為什麼現在胰島素的價格,還是令人無法負擔呢?

美國有三家藥廠生產胰島素,包括Eli Lilly (禮來)、Sanofi (賽諾菲)、NovoNordisk (諾和諾德)。

據統計,2012 年,胰島素的銷售額大概 60 億美金,100年的陳年老藥,憑什麼能賺這麼多錢呢?

2013 年,firecepharma.com 指出,最暢銷的糖尿病藥(所有藥物的銷售排名第五)是蘭德仕(Lantus),它是一種長效型胰島素。

也可以這麼說,過去 95 年來,在所有的藥物研發努力之下,最賺錢的藥物是什麼呢?

沒錯,就是胰島素!

加拿大醫生Jason fung:胰島素不治病,只是印鈔機?

.

胰島素全球獲利,高達近 76 億美金,那可是 76後面接了 8 個零耶。

對生產胰島素的藥廠來說,更棒的是,前十名裡,不同變化型的胰島素又分別排在第3、4、6、7、9、10 名,託了專利期限延長的福!

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當中,排名前 10 名裡,竟然有7個是胰島素這個百年老藥。

這就像是你是一位95 歲的老爺爺,在籃球場上痛宰騎士當家球星詹姆斯。(最厲害的籃球明星)

稍微改一改胰島素分子,就能額外申請專利,這樣就可以阻止平價通用藥物的出現,先不管這顯然違背了班廷醫生的初衷。

事實上,根本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這些新胰島素比舊的有效。

雖然,新藥有些許理論上的優勢,但是,在新藥不斷推出的同時,二型糖尿病的情況,卻在不斷的惡化。

對於藥品公司來說,逐漸提高價格,是另一個賺錢的門路。

從 2010 年到 2015 年,

新胰島素的價格漲幅從 160%漲到 325%。

很明顯的,在沒有其他通用藥物競爭的情況下,這些公司共謀讓胰島素維持高價。

畢竟,公司的任務是要取悅股東,而且,執行長需要私人飛機,股東看重的持久的商業模式,持久的利潤。

二甲雙胍和磺酰脲類的出現

胰島素剛被發現時,2型糖尿病還算相對少見,治療的方法也有限。

1922 年,就在胰島素出現在科學文獻不久之後,最強大的二甲雙胍(Metformin)類藥物,研發出來。

到了 1929 年,動物實驗證實了它的降血糖功能,但卻是直到 1957 年,才首次被用來治療人類的糖尿病。

在 1958 年,Metformin 進入英國國家處方集(BritishNational Formulary);並於 1972 年進入加拿大。因為乳酸中毒的疑慮,直到1994 年才被美國食藥署核准。

現在,它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的糖尿病藥物。

(譯註:Metformin是常被使用的雙胍類降血糖藥,常見的商品名稱有:庫魯化、泌樂寬、利糖平、顧糖維…等。)

磺酰脲類(sulphonylurea)的藥物在 1942年被發現,於 1956 年引進德國。

加拿大醫生Jason fung:胰島素不治病,只是印鈔機?

.

到了 1984 年,更具威力的第二代磺酰脲類藥物引進了美國,這類藥物會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讓血糖得以降低。

但是,有許多副作用,包括嚴重的低血糖症,但這也證明這類型的藥物確實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在這幾十年來,這兩類型的藥物是唯二治療糖尿病的口服藥物。

當時降血壓藥和降膽固醇藥的種類暴增,口服降血糖藥物卻是陷入泥沼,這種藥對藥廠來說,就是無利可圖,患者的人數太少。

而服用這種藥的療效,還令人質疑,但接下來事情的發展正要急轉直下。

事情出現180度大轉彎

1977 年,美國飲食指南指出,飲食中的脂肪是頭號公敵,而深信不疑的美國大眾全盤接受。

緊接而來的高碳水化合物(米麵糖)攝取(膳食指南建議攝入碳水化合物超過50%),造成了意料之外的結果,肥胖率急速增加,緊接而來的,就是第二型糖尿病的大流行。

加拿大醫生Jason fung:胰島素不治病,只是印鈔機?

.

1997 年,美國糖尿病協會降低了2型糖尿病確診的血糖標準,立刻使多達190 萬名的美國人成為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前期的定義,在 2003 年也經過了類似的更動,增加了 2500 萬名的糖尿病前期病患。

隨著人數的增加,研發糖尿病藥物的商業模式也完全改變,雖然大家都認同,糖尿病前期的最佳治療就是改變生活方式,但推廣團體很快的就接受了藥物治療的概念。

糖尿病指南的確診標準大幅降低,到了 2012 年,美國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是14.3%,而糖尿病前期則是38%,讓美國人患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人口,比例增加了52.3%。

這變成現在的新常態,患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人,比血糖正常的人更多,糖尿病成為主流。

糖尿病經濟大爆發

到了 1999 年,糖尿病經濟正蓄勢待發。

1999 年,FDA 核准了兩種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藥物:羅格列酮(rosiglitazone)和

皮格列酮(pioglitazone)。

後來,這兩種藥因為有引發心臟病和膀胱癌的疑慮,而被禁止使用。

但這阻止不了情勢發展,水庫已然潰堤。2004至 2013 年間,就有 30 種以上的新糖尿病藥物上市。

到了 2015 年,糖尿病藥物的銷售總額已經達到230 億美金,這金額比NFL(國家美式足球聯盟)、MLB(美國職棒大聯盟)、和 NBA(國家籃球協會)三者加起來的收入還要高。

這是筆大生意。

雖然,這些藥物都能降血糖,但是在臨床上的重要結果,例如,減少心臟病發作或中風、失明、或其他併發症等等,卻沒有改善。

整個糖尿病產業,只顧著降血糖,而沒有思考,如何能真正幫助病患?

糖尿病是一種胰島素抵抗導致的疾病,治療方向卻是以降低血糖為主,而不是改變飲食結構。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指標不治本

We were treating symptoms, instead of the actual disease.

集體朝錢看 Follow the Money

2003 年,美國糖尿病協會修改了糖尿病前期的定義,這使得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數量增加了4600 萬名。

2010 年,這一定義的範圍隨著糖化血色素(Hgb A1C) 的使用進一步擴大。

表面上看來是為了輔助早期診斷和治療,然而,一個小組的14 位外部專家中,有9 位與糖尿病藥物生產的大型藥商以各種身份進行合作,獲得源源不斷的資金,這絕非偶然。

雖然支付給個別會員數百萬美元,但協會本身在 2004 年從「合作伙伴」藥廠處的獲利超過 700 萬美元。

到了 2012 年,超過 50% 的美國人口,被診斷為是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至此,協會的目的達成了,錢進帳了,同時,藥物消費市場已然形成。

利益驅使下,情況越來越糟。

2008 年,『美國內分泌學會』和『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師協會』,發表了一份關於糖尿病前期的聯合聲明,鼓勵醫生考慮對高危險群危患者採用藥物治療,儘管 FDA尚未核准任何藥物。

這些“公正”的學者,提供的是誠實的意見嗎?不一定。

該小組的 17 名成員中,有 13 人被有償聘任為糖尿病藥物大廠的發言人和顧問。

到了 2013 年,這些「倡議」小組認為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改變生活方式無效的時候,應更強烈地建議患者使用藥物治療。

這個建議是為了病人好嗎?恐怕也不一定。

這一年,大型製藥公司投資了超過 800 萬美元的資金,以幫助這些專家樹立這一看法。

該組的 19 名成員中,有 13 名醫生,包括主席,也被藥廠有償聘任為顧問或發言人。

哪類的藥廠呢?當然是糖尿病藥廠

加拿大醫生Jason fung:胰島素不治病,只是印鈔機?

.

支付給小組成員的費用,自 2009 年至今付款總額已達 210 萬美元,在患者開始負擔不起胰島素針劑的同時,糖尿病協會和學術界的「糖尿病專家們」坐擁大量現金。

高級晚宴?有。

度假旅遊?沒問題。

鉅額支票?當然。

如果這些藥物確實能夠幫助病人的話,那也就算了,對於糖尿病前期,目前使用的藥物沒有任一種經過核可。

我們都知道,2型糖尿病是高胰島素抵抗疾病,但目前市場上充斥的藥物,僅能降低血糖,並不能治病。

胰島素不治病,治病其實不要錢

2型糖尿病,追根究底,不只是血液裡面有太多糖,還有身體內有太多糖。

然而,大多數的藥物,從Metfromin到胰島素,都不是把糖排出體外,而是塞入體內。

如果血液中的糖有害,在身體內就會變成無害嗎?

我們只是將糖分從視線可及範圍(血液)移動到一個看不見的地方(身體)。

然後,假裝疾病得到了改善,但是,專家比誰都清楚,其實我們什麼也沒改變。

我們如果改變飲食結構,生活方式,就可以改善健康,而藥物很明顯做不到。

但是,對大型藥廠和他們的合作伙伴來說,治療一點也無關緊要,他們只要能夠掌握糖尿病協會,就可以從中獲利。

加拿大醫生Jason fung:胰島素不治病,只是印鈔機?

.

這充分解釋了一個問題,世界糖尿病協會以及內分泌學家不願承認的毀滅性真相 — 就是胰島素並不能長期幫助患者。

在龐大的資金利益面前,你以為是誰資助那些大學和學術界的相關研究,支付所有私立學校的學費,贊助各種「糖尿病」活動?

當然是胰島素生產大廠。

但是鼓吹手的費用仍需支付,而償還的貨幣形式,通常是失明、 器官衰竭、截肢和死亡。

由誰來支付呢?就是糖尿病人,我們的父母,親人,朋友。

本文參考臺灣酮好字幕組翻譯,英文原文鏈接:https://medium.com/@drjasonfung/the-diabetes-payroll-291649d0e0d2

聲明:這篇文章,我只是引進,不代表我認可這些的觀點,如果你有質疑,歡迎提出批評指正。

關鍵的瘦龍說

其實,看完這篇文章,我感慨萬千,有些感慨還不能直接告訴大家,非常抱歉。

有些問題,也許很多年後,自然會有答案。

還有,食物和藥物,我們應該怎麼去選擇?

還有多少人,期待自己不用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期待一款神藥,就能治病。

藥物可能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過分信賴藥物,白白喪失了治癒的機會。

患者本來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結構,去改善自己的血糖,而不是依賴藥物,把血糖趕到身體其他部位,血糖儀檢測不出來,我們視而不見。

不改變飲食結構,長期用胰島素,只會導致糖尿病的併發症,截肢,失明,腎等器官衰竭,最後死亡。

寫到這裡,我想給大家分享一個信息,前幾天我看到一個新聞,偉大的投資公司高盛質問:

加拿大醫生Jason fung:胰島素不治病,只是印鈔機?

.

治癒患者,是一種可以持久的商業模式嗎?

也許,有些藥物,真的不是用來治癒的,而是用來滿足投資人的。

最後忠告:正在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不能停藥,在改變飲食結構後,慢慢調整用藥,一點點減少。

只要你能改變飲食結構,誰都有治癒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