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可曾这样指责过别人的古诗词?静心做一个真懂诗词的诗人吧

(本文内容较长,非古诗词爱好者慎入!)

最近经常有诗友来问:“如何判断一个人真懂诗词呢?”

诗友们有此疑惑,是因为最近经常有一些人攻击他们的作品。有的人批评他们的格律不符合,有的人讽刺他们的内容太单薄,有的人诋毁他们的表达思想很混乱......这些人自号‘诗人’,喜欢引经据典(典不知出何处?),讲起来似乎头头是道!

这种‘批判’现象在前两年的头条几乎看不到,那时候大家都一心想学诗词、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而最近半年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越来越多的所谓‘诗人’如过江之鲫,加入‘指点江山’的大军,乱象频仍。

其实,应对这一类的‘批评者’很简单!

只须给他一首搜索不到注释的古诗,让他阐述出表意、理解出内涵、分辨出境界、简析出格律来,由此就可以判断他的诗词理解、意境捕捉、文学功底和思维表现能力,大概也就知道他是‘真诗人’还是‘假道学’了!

夫子以为:“真懂”诗词的人,一定拥有深厚的古文学素养、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和非线性思考的能力!

否则,哪怕这个人在诗词格律方面讲的头头是道、动手起来古诗词写得也比较看的过去、一些诗词的意思也能理解出三五分来,但也终究只是刚刚入门,还没真正窥见诗词殿堂的华彩奇珍!

下面,西山诗词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诗词创作和教学经验,细致分析一下怎样的人才算“真懂‘诗词!

你可曾这样指责过别人的古诗词?静心做一个真懂诗词的诗人吧

真懂诗词的人,一定拥有深厚的古文学底蕴

古诗词,是诗人与宏观、微观世界相互作用、交换思维的一种艺术结晶,这种文体具有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悦心解意、脱离常规等基本特征。

世人皆知,诗词是暗藏密码的文字。

随着历史的变迁,很多文字的含义、发声、甚至构成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被新的时代赋予新的内涵和地位。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时代的习惯和认知去理解,就很容易出现偏差。

而一个真正懂诗词的人,一定会时刻注意不同的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发音,一定能靠素养判断出同一字词在不同文体、语境和位置上的意义。这源于诗人们丰富的阅读和理解经验,源于其深厚的古文学功底。

比如,夫子有一首七绝诗,摘录其中部分:

春风遗我一江水,日夜东流不作声。

对古文学不是很懂的人,很容易把其中的‘遗’字错读为‘yí ’,理解成“遗失、留下”。而若是懂诗词的人,就知道这里的‘遗’应该读‘wèi’,并理解为“赠送”的意思。

你可曾这样指责过别人的古诗词?静心做一个真懂诗词的诗人吧

流传下来最古老的诗是《诗经三百首》,这是孔圣人集十五国之民风摘录而成。既然是‘风’,必然是当时民间创作、传颂甚广的作品。

那么几千年以后,这些作品流传到了现代,我们在脱离了工具书的情况下还能理解得了么?

显然,只要你拥有深厚的古文底蕴,必然是能理解十之七八的。

比如,在《诗经》中有一首比较美丽、幽深的爱情诗,名《静女》,摘录部分: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其中的‘见’字,懂一些古文的朋友都能理解这是‘显现’的意思。但其中的‘爱’字,一般人看了后就开始摸不到头脑了,不知道这个字应该怎么理解。如果你有相当的古文功底,理解今古通假字的来龙去脉,知道‘爱’通‘薆’字,那么,你就基本掌握了这句话的含义。

所以,真正懂诗词的人,一定能记住绝大部分著名诗人的诗词、别称和事迹,更懂得一些历史典故和文学常识。

试想一下,连别人用的是何典故你都看不懂,又如何谈得上懂诗词呢?

比如,夫子曾作一首七律《解乡愁》,摘录部分:

悲情茅下杜公草,遗恨门前五柳晖。

如果你不能理解‘杜公草’、‘五柳晖’的含义,这首诗就理解不透彻。

夫子化典而用,把‘诗圣恨天下寒士无庇护之所的悲愤’,以及‘陶渊明放情田园山水’的乡情并列放在一起,就是为了深刻反映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农村逐渐消失的遗憾,以及‘安居工程’给天下寒士带来的好处,从而体现了一种患得患失的心境。

因此,对真正的诗人以及正走在诗词大道上的朋友来说,要想‘真懂’古诗词,一定要先掌握一些基础的古文学知识,明白诗词密码的几种表现形式,并养成脱离文字工具也能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

一旦我们夯实了这些基础‘技能’,拥有了初步理解古诗词表面含义的能力,我们才可以继续学习繁复庞杂的诗词之法,并从中提炼、总结、形成自己独有的、成体系的诗词鉴赏能力!

你可曾这样指责过别人的古诗词?静心做一个真懂诗词的诗人吧

真懂诗词的人,一定有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

从古至今,诗词鉴赏之法林林总总,不下于上千册著作。

最早的系统性诗评来自南北朝钟嵘所撰的《诗品》,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则开创了鉴赏古诗文的‘诗话’专题,并沿用至今。

在这些诗词评论中,比较著名且经过夫子实践后认为最实用的有《竹庄诗话》、《梦溪笔谈》、《词论》、《论诗绝句》、《诗薮》、《随园诗话》、《人间词话》,还有现代诗词大家王力先生、启功先生及徐晋如的一些诗词评叙作品。

但是,这些《诗论》、《词论》,对诗词基础一般的朋友来说,绝大部分都像是在讲一些虚无缥缈的天外生物,似乎很神奇、很美好,就是看不见、摸不到!

而王力先生等人的作品、论著则是教人如何认识诗词、写诗词,而没有重点偏向论述如何系统地鉴赏诗词。

其实,写诗词和鉴赏诗词是两种不同的能力!

诗词的创作绝大多数属于感性创作,而诗词鉴赏则是一种理性思维能力!

不过,即便有一些人明白这个道理,也不会正确看待自身作品缺乏底蕴、内涵的重大缺陷,能写一些古诗词已经让他们错以为可以‘一览众山小’了。

这些人或为凑出一两句哲理之言沾沾自喜,或为掌握了几种格律形式洋洋自得,或为挑出别人诗词中的一些瑕疵而目中无物,直至大言不惭地到处指点江山!

而且,最让一些诗人烦扰的是:

  • 很有一小部分刚刚懂一些‘平仄’的所谓诗人,像是刚刚学了三招两式的变化就以为是‘资深江湖’的学徒,拿着从网上淘来的所谓秘籍,志得意满地四处挑衅!
  • 还有一部分不懂‘格律’的人,发现了一些不符合格律要求的‘古体诗’,就拿来为自己不懂格律的‘无知’做辩护,甚至都不去深究一下‘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孔圣人为什么耗尽心血编纂出《诗经三百首》!可能,在他们的眼里,孔圣人也只是个儒家学说创始人和教育家、政治家,却不知,圣人治国理论的核心就是‘礼乐制度’!一个懂‘乐’的圣人编篡出的诗经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他们来说,估计也是从不去考虑的。
你可曾这样指责过别人的古诗词?静心做一个真懂诗词的诗人吧

其实,我们要想客观、公正地评价一首诗的艺术价值和高度,应该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去推敲、去琢磨,应站在‘诗无达诂’的角度,摒弃自身的主观倾向,时刻牢记‘意在诗前’的非逻辑性原理,用‘以意为主’和‘境界至上’这两种理论分别去剖析、评判。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能力,我们才可以继续从格调、味道、情感等几个大方面去剖析别人作品的优劣,

格律,只是为了让诗词的外在形态更优美、更有规律,只是小道!

在现实中,经常有一些人揪着别人的诗词格律不放,一旦发现别人的格律有一些瑕疵,马上趁机诋毁,进而标榜自身!也许,是他忘了‘词不害意’这个最基本的创作初衷;又或者,他根本不知道格律的变化是无穷尽的!

为了让真正的诗词创作者不再受到这类人的骚扰,夫子在此重新普及一下格律的概要。

近体诗的格律包含了平仄、押韵、对仗、四声合计四个大方面,而每一个方面都没有固定的格式,变化多端。

  • 以诗句的平仄来论,出句可以孤平而对句绝对不可以,且平仄数量应均衡。
  • 以诗句的押韵而言,有孤雁出群、入群式,还有通假字使用、叶韵等法。
  • 以诗句的对仗而言,有宽对、严对、半句对,更有32种之多的对仗法,还有节奏、结构等讲究。
  • 以诗句的四声而言,古体诗以‘仄’为美,绝句以‘平’为上,一联两句四声要均衡协和。

上述理论并不是从王力、启功等大师的基本著作中就能学全的。

除非你深入研究了从古至今的大量诗词作品,阅读过很多具有影响力的诗评诗论,亲自实践过大量的诗词鉴赏,否则,是很难发现这些规律的。

不过,若是为了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更精微,格律更是可以突破的!

试想一下,我们要创作的是怎样的诗词呢?是更贴切表达思想和灵魂的诗词,还是看起来整齐划一的表现形式?而在现实中,有多少会写诗的人无法准确表达出自己作品的内涵?又有多少朋友无法把表象和内涵做到统一?还有多少一心学诗的朋友一直遗憾找不到更准确的字词表达内心的微妙情感呢?

上述问题是所有尊敬前贤、尊重诗词的诗人的真实心理历程,他们不会因为偷学了几招就洋洋自得,不会因为懂得比别人多就盲目自大,更不会到处招摇指点!

总得来说,懂得了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才算是拥有了臧否今古、指点江山的初步资格。

就好比王国维,论诗词才气,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苏轼、柳永都差了不止一筹,比白石、梦窗也逊色一线,可他的‘意境法’一出现,世人推崇良多且被奉为至理,连姜白石、吴文英都被他骂得差点掀了棺材板!

为何?盖因其乃真正懂诗词的人!

你可曾这样指责过别人的古诗词?静心做一个真懂诗词的诗人吧

真懂诗词的人,一定具有非线性思考的能力

非线性思维是一种潜意识活动,它需要人们普遍掌握或了解足够多的外部信息,并运用非常规的思维方式重组、提炼、不触及本质却接近于‘道’。

从诗词专业角度来说:懂诗词的人不会太深入钻研所有输入信息的当量关系,也不习惯使用常规思维方式去创作和理解诗词,更不会在作品中直接触及现象下面的本质。他们会通过借代、比拟、夸张、兴起等创作手法,用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本位交换、疏密相谐等技巧手段重现一个客观世界,并以此寄托一些宏观或微观的“道和哲理”

简单来说,真正懂诗词的人掌握了很多不寻常的表现途径并可以随意变化,以抵达‘自然、真我’为目的,创造一种‘境域’,让读者在这个‘境域’中自行体会‘真意’。

诗词表达的其实是某种志向、情怀或感受,客观的事由、景物、互动行为则是其表象,这两者之间只要有一定的同理性和特征上的交集,就可以相互勾连、互相作用,从而托出中心主旨来。

诗词不是科学,也不是数学、统计学、因果说.....它是一种表面看似无理而内涵一脉贯通的表现形式和思想结晶。

你可曾这样指责过别人的古诗词?静心做一个真懂诗词的诗人吧

还是拿一首《诗经》中的名诗来举例: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首诗讲述的是一种思念心上人且心怀忧惧的感受。

诗中的‘芙蓉、兰泽、芳草、远道’都是意象词,而且可以代表不同的意思。比如芙蓉,就是荷花,既是高洁的象征,还能代表着爱情。又如兰泽,具有高洁、雅致的象征,但也有美好、活力的含义。

诗人们只要结合上下文,基本上都能准确分辨出这些意象词分别代表的含义。

为什么诗人能清晰辨别出来呢?

因为诗词中的物象和情志不可以当作数学来计算、也不可以用正常逻辑去推理,只有融合了客观环境与诗人的情感、让两者交互作用产生共鸣并能被普通大众直觉认知,才算是进入了非线性思考的境界里!

再有,这首诗上下四句对不同心境的人来说,还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作用对象。

有的人会把整首诗看作是一个远游的游子对妻子的思念,有的人却把上四句看作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后四句看作是男主对未来的忧惧。

这两种理解都有各自的道理,且一点都不违和。

为什么呢?

这就是非线性思维的作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立场都可以派生出不同的内涵,从而进入诗人自己的‘道’!

所以,一个真正懂诗词的人,一定具有非线性思考的能力!

其实,我们也可以解释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无论如何都学不好诗,而有的人却是一点就透,甚至超越!正是因为这种思维能力!

但是,事无绝对,明师的教导、后天的锻炼也可以培养这种思维能力!

你可曾这样指责过别人的古诗词?静心做一个真懂诗词的诗人吧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物质富足的同时,人们越来越追求内心世界的丰富。

在现代诗逐渐没落、快餐网文铺天盖地、鸡汤淡如白开水的今天,古诗词的历史底蕴和‘文根’传承作用越来越被普通大众认可,并吸引了不同阶层的朋友纷纷加入学习、创作的大军!

但是,古诗词如美人之隔云端,伸手而触之不及。

在这种遗憾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慨古诗词的没落,开始反省古诗词在新时代的出路!其实,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传承中断且底蕴不足。

为什么历史上只有唐宋才达到诗词文学的巅峰呢?

这是因为在唐之前有上千年丝缕不绝的文化积累,因为每隔三两百年就卷土重来的文化复古运动,因为无数筚路蓝缕的前贤孜孜不倦的深研和付出!

在我们这个时代,古诗词缺少的不是创作者、不是批评者,而是真正能静下心做学问、培育诗词并无私传承的诗人!

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真心热爱诗词朋友的加入,古诗词将在不久的将来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我还相信,只有和善的、平等的、无私的交流,才能培育出真正的诗词之葩!

你可曾这样指责过别人的古诗词?静心做一个真懂诗词的诗人吧

诗词大道不孤,夫子与你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