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我見過最蠢的行為,就是拼命的指出別人的錯,而看不到自己需要

遇到不理解你的人,不認可你的人該怎麼辦?

平時我都是不搭理,最近2天收到類似的留言,發現好多人都有這些現象。我工作10年了,聰明人遇到很多,但是真正那些成長的比較快的人,並不都是能力最強的。

而是那些不糾結,不抱怨,敢面對的人。

跟這個相反的也有3個坑,這些原因最影響一個人的進步。

要是你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行為趕快改掉,如果沒有也可以對照一樣,在遇到這樣的事心裡有個參考。

起因是昨天我發了一個段子說:畸形的社會思潮,如果你每天還在看耶魯公開課,上3W咖啡聽創業講座,知乎果殼關注無數,36氪每日必讀,對馬雲的創業史瞭如指掌,對張小龍的貪嗔痴如數家珍,喜歡羅振宇勝過喬布斯,逢人便談互聯網思維……

那你應該還在每天擠地鐵。

本來就一個調侃,說就是眼裡認知格局都是全世界,卻唯獨沒有做好眼前那點事。


我見過最蠢的行為,就是拼命的指出別人的錯,而看不到自己需要


1.

只停留在表面的抬槓

有時候無論你講出什麼道理,都會有人反駁抬槓,有些就是為了抬槓而反駁。

就連我說少抽菸對身體不好,馬上就有人反駁了,我們村隔壁二大爺抽了一輩子煙,今年80多了不是活的好好的。你說表達有多難,我就不拿什麼個例,不懼代表性的論證來欺負人了。

因為他就是充滿戾氣,看啥都不順眼,懟天懟地懟空氣。他也不是為了真正的給你討論,就是想通過證明別人是錯的來彰顯自己多厲害。

就是為了懟人而挑刺,世界上那裡有知識是全對的,只要你願意都可以找到支撐觀點的證據。

但這個不重要,關鍵的是這樣的抬槓拒絕了進一步思考,只能停留在表面。

時間久了不僅沒有收穫,而且還讓人充滿戾氣,進而影響成長。


我見過最蠢的行為,就是拼命的指出別人的錯,而看不到自己需要


2.

不吸收有用的,只關注沒有的

這一點我比較氣,因為是我在一個朋友身上發現的。

大家平時一起聊成長相互學習,今天發現一篇好內容,覺得很多地方可以學習一下。結果溝通半天不關注人家那裡值得學,而是說了很多自己這沒有那沒有。

我說:人家寫作風格好平易近人,讀起來輕鬆像聊天一樣。

他有很多人捧才起來的。

我說:那也要自己有能力,沒有能力也不長久。

他是投資人脈廣。

我們是為了成長,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啥也沒有。

那看這個文章還有什麼意思,學就是選擇自己想要的,而不是用來證明自己啥都沒有。之前寫文章也是遇到很多這樣情況,我說要堅持寫作讀書,下面留言就說我可沒有你有空。

一篇文章就那麼長,全部角度問題都寫完,還有耐心看完嗎?一篇文章的價值就是講清楚一個點。來看文章讀書,不就是為了學點東西,你管他哪裡講的不好,選對自己有用的吸收才是正確態度。

說李佳琪大家看到都說自己就沒有遇到機會,沒人說一年直播300多場的努力。學習心態就是,選擇那些對自己有幫助的內容。不好的,不相關的不必管,遇到什麼都說自己條件不足。

這個是抗拒心理,從開始就已經拒絕接受新東西了,這點是非常影響成長的思維。


我見過最蠢的行為,就是拼命的指出別人的錯,而看不到自己需要


3.

補償心理的努力

看這些雖然沒用,總比天天打遊戲好吧!

這個是讀者的留言,這樣比當然好,但我們人不是總往下比,都是希望更好的生活。如果得過且過,那怎麼都能過,窮點也沒啥,我壓力小,不努力也沒關係,我沒有什麼志向。

另一種就是補償心理的努力,一個人沒有積累,害怕自己能力跟不上被淘汰,所以就買了很多課來獲得學習的感覺。

這個論證過程本身就是問題的,因為買課比玩遊戲好,所以買課就好,這個就是在矮子裡挑將軍。就是因為把兩個都不好的放一起比,最後無奈得出一個稍微沒有那麼不好的選擇。並不代表這個選擇是對的,只是一個沒有那麼差的選擇。

一個人沒有能力,想通過認識很多厲害的人,來顯得自己有能力。

這個思維嚴重影響了一個人的成長,不能直接面對本質問題,只能做一些邊邊角角的行動。

如果你希望積累知識,就是老老實實學習,想獲得好的身體,就是要老老實實去健身。

之外大部分努力,都是補償心理影響,並不是真正幫助你成長的行為。

最後我想說,這些問題的本質都是沒有關注自己本身,而是被情緒,面子,虛榮心影響了判斷。做一個現實的求知者,不要在意別人那裡做的不好,多關注自己想要什麼。


我見過最蠢的行為,就是拼命的指出別人的錯,而看不到自己需要


世界上最不划算的買賣就是指出別人的錯誤,而沒有看到自己的需要。

在這裡寫的東西,都是把讀者當同伴去對待,我自己沒有什麼才華,就是肯下笨功夫願意堅持。

所有的分享都是自己思考感悟的總結,我沒有能力去做別人的老師,頂多做諸位成長路上的一盞燈。我學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遇到好的東西拿出來分享給你。

雖然粉絲不多,但每次收到留言,說我的文章啟發了他,幫助了她,我都覺得自己特別自豪。

才華沒有就願意下地幹活,把自己做事的一點經驗分享出來。

很多朋友不缺知識,只是在經歷和閱歷上少點,剛好我自己喜歡思考,又比較理性,對控制情緒和如何堅持有點經驗。

在此分享我的思考,為你插一盞燈,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這些不是為了戳破面子,而是為了避免這些無意義的坑,獲得真正的成長。

面對真實,是改變的開始。

................................................................

我是堂主,善於思考,創立強力執行系統+智識升級系統,幫助解決行動和思考問題。

行動不是定個目標,而是要持續執行;

思考不是掌握方法,而是要保持理性。

追求理性智識,保持獨立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