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假如沒有小米科技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瞎扯!

假如沒有小米科技


假如沒有小米科技,基於國人使用習慣的安卓深度定製化rom可能不會那麼早出現或盛行,大家也習慣了在手機裡後期裝個萬年曆來查看農曆和假期,騷擾電話攔截也可能不會無縫的集成到撥號系統裡,手機自帶的天氣APP也就看看天氣變化動效了,因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它始終是不靈”,傲慢與偏見的美國科技巨頭谷歌,旗下安卓手機操作系統也會越來越忽視國人的使用習慣和用戶體驗。

假如沒有小米科技,那句“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或許永遠不會出現在產品發佈會的PPT上,除了設計專業的學生或者從業者之外,也沒人知道這句話出自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這本書,我也不會去百度這句話的出處,儘管我是一名設計師。

假如沒有小米科技,大家到HTC或者摩托羅拉的實體門店裡,強忍著導購員惡劣的服務態度心甘情願的花2000元買一部低端智能機,一切是那麼的自然,似乎人們也習慣了,畢竟相比於房價的漲幅,行情也就這樣吧。手機需要官網搶購或者預售也是沒有的事,人們早習慣了冒著嚴寒或頂著烈日排著長龍搶購三星、諾基亞的年度旗艦了,因為那樣才夠面兒!

假如沒有小米科技,使用三星手機的用戶,自帶貴族光環,獨有的首頁到用戶安裝APP需要滑動兩頁(兩頁都是三星自家的APP:三星生活助手、三星暢聯、三星閱讀、三星音樂、三星pay等)的神操作設計,在行業裡樹立了模範帶頭作用,致使友商紛紛效仿,用戶要求自帶APP擁有卸載權限的呼聲也被日漸增長的市場份額衝擊得煙消雲散,畢竟地球都是韓國人的三星堅信:只要手機不炸,在中國老子誰都不怕。

假如沒有小米科技,榮耀這個品牌很大可能會被中山古鎮某個燈企品牌註冊,華為也還在兢兢業業的做著貼牌手機的OEM工作,期待著某一天發佈一款商務旗艦火遍歐洲。它主要的兩大核心業務仍是數字化智能平臺搭建和運營商通信設備和基站搭建,贏利點也主要是上面兩大領域,我也不太可能用Mate 20 Pro UD這款手機在這無聊的寫著文章。

假如沒有小米科技


假如沒有小米科技,海信仍是國內大家電智能平板電視市場的“武林盟主”,後起之秀樂視憑藉超級電視和其搭建的生態業務對傳統電視行業形成強有力的衝擊,大有取而代之之勢,不過價格相對消費者來說市場反應太貴,很多新晉家庭因為買婚房後經濟拮据,買不起電視,只能終日沉迷在手遊中打發消磨時間。樂視市場份額的逐漸擴大,CEO賈躍亭也將公司策略重心轉向北美智能高端豪華電動車FF91-“新物種”,隨著第一輛電動車在產線上下線,訂單也是蜂擁而至,樂視火了,老賈再一次讓國人“窒息”。

假如沒有小米科技,全面屏手機的推廣和商用普及還得延後數年,“物質越少,人性越多”的玄學設計理念也不會在法國設計大師菲利普•斯塔克的作品集中得到進一步的體現和昇華,屏佔比這個電子產品評測的專業名詞也不會出鏡頻率如此之高,正面雙揚聲器和物理指紋home鍵的設計也會堅持幾年,挖孔屏,劉海屏在各大廠商設計研發部門頭腦風暴階段就掐了。

假如沒有小米科技,電視盒子、充電寶、智能路由器、插座、智能音箱、平衡車等產品市面上到處都有,這些產品的市場份額相應被行業龍頭老大牢牢的揣在手裡,對外宣傳的高研發投入,出於對市場的壟斷,自然都敢溢價,所以它們都賣得很貴,蘋果的貴是對設計極致的追求,而一些國產產品無論在設計和用料上,貴得讓人無法選擇。

假如沒有小米科技,NFC刷公交門禁、智能家居AIoT也都沒大範圍使用,其實NFC很多手機很早就有了,就是沒一個公司站出來商量跟各個城市的公交集團合作,他們都覺得這塊沒收益,吃力不討好吧,智能家居AIoT雖然陸續有一些公司在做,但都比較分散,做燈的不做掃地機器人,做掃地機器人的不做智能鎖,做智能鎖的又不做空氣淨化器,等等等等,哪怕是找廠家合作貼牌,也都沒一個公司站出來做這個市場的“始作俑者”。


If there's no hypothesis (假如沒有“假如”),一切重回現實。

回顧這過去的10年,世界範圍內科技巨頭之間的角逐如同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一般,科技創新上百花爭鳴,市場競爭上群雄割據,一些新興國產品牌相繼崛起,小米科技就是這麼一個後起之秀,他憑藉著高配低價“做感動人心的產品”,俘獲了眾多年青消費者特別是80’90’的心,讓他們直接從市場價格戰中獲益,也改變了市場原本的營銷模式。

假如沒有小米科技


如今,他想要做高端產品,我覺得:80後應該給小米科技一個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