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公平激勵“疫”線醫務人員?昆明還需理清這些“細節”

如何公平激勵“疫”線醫務人員?昆明還需理清這些“細節”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隨著雲南省衛生健康委一紙令下,全省約40萬名醫務人員在2020年春節前一天取消春節放假,返崗抗“疫”;

為了支持湖北抗擊疫情,近一個多月來,全省10批醫療隊1156名醫務人員先後馳援湖北,奔赴“疫”線;

“一市連三國、一肩挑兩洋”的昆明,人員交流頻繁,疫情防控壓力巨大。在全市醫務人員持續一個多月奮戰下,截至3月3日,昆明53例確診病例已治癒出院52例……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醫務人員是“最美逆行者”。

為表彰醫務人員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勇於擔當的作為,國家、雲南省相繼出臺關心愛護一線醫務人員的措施。那麼,昆明市又將如何把國家和雲南省的政策落實好,讓好政策照顧到每一個在“疫”線堅守的醫務人員呢?

如何公平激励“疫”线医务人员?昆明还需理清这些“细节”

醫務人員在昆明西收費站為入城人員測量體溫。

如何落實?

可進一步細化對一線醫務表彰獎勵政策

近日,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雲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保護關心愛護一線醫務人員的十二條措施》。其中提到,為一線醫務人員及援助湖北醫療隊員子女在2020年入園入學時提供優待政策。援助湖北醫療隊員子女就讀幼兒園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根據家長意願,由戶籍地或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就近就便原則,安排在公辦幼兒園或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就讀;報考普通高中的,依據學生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由屬地教育行政部門在普通高中學校招生錄取時給予10分的加分照顧……

對此,雲南凌雲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朱紹坤認為,如今,優質的教育資源屬於稀缺公共資源。一線醫務人員逆行而上,獻出的可能是健康甚至是生命,優待此時的一線醫務人員和優待戰時的戰士無疑是相同的。公眾讓渡出少部分稀缺公共資源,以獎勵優撫一線醫務人員,無疑是確保公平之外的實質公正得以實現。

這一政策,在醫務人員中引發熱議。“大家在疫情面前交了‘請戰書’,再苦再累都堅持住了,這麼辛苦是為了誰?”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下稱“市三院”)黨委書記劉貴明說,“政府安排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就近入學,限制了人數兼顧了公平。”醫務人員感受到了政府對他們的厚愛,也非常支持這一政策。

如何公平激励“疫”线医务人员?昆明还需理清这些“细节”

市三院長坡院區醫務人員在進入確診病例隔離區前穿戴防護裝備

市三院長坡院區,是昆明市定點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地方。作為長坡院區隔離病房的醫生,何靜很早就投入到這場戰“疫”中。疫情防控期間,何靜根本沒辦法陪在孩子身邊。

“疫”線醫務人員中,像何靜這種情況的不在少數。因此,何靜希望學校老師能在疫情防控期間輔導“疫”線醫務人員子女。“是否能對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做一個統計,年齡較小且無大人照顧的,可由社區或學校統一安排,在學習和生活上提供一些幫助。”

昆明市政協委員、福德中心學校校長王蜃淋認為,應該對目前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進行一個統計,建立數據庫,便於教育部門找到這些醫務人員的子女,及時落實好該項政策。“這些醫務人員的經歷,就是最好的教材。我們也會在學校裡宣傳好這些感人事蹟,培養孩子們正確的價值觀。”針對“疫”線工作人員無法照顧孩子的,學校方面也將用更溫暖的學校教育補足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大家認同、支持這一政策的同時,就如何規範、公正地執行好政策,也有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提出自己的建議。

“中考加分政策涉及的不只是加分對象,還牽涉所有參與考試的學生的權利,因此需要一個相對規範的程序。”昆明市政協委員、立信律師事務所總經理楊慧建議,可考慮由更高一級機構,如人大等相關機構授權,規範加分政策,具體對哪些人群加分、加多少分、加分時限是多少、哪些部門負責落實等內容統一規範。

昆明市人大代表、雲南凌雲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李春光表示,由於醫務人員年齡層次不同,未必每個人的子女都會面臨入學或升學。因此,市級層面對執行政策還應更加細化,考慮到那些堅守一線,但暫時沒有孩子或孩子目前沒有入學、升學的醫務人員,又將如何兼顧他們的公平。此外,同樣是抗擊疫情,有人支援武漢,有人在市三院長坡院區的隔離病區,有人在發熱門診,有人在密切接觸者留觀點,究竟哪些人屬於“一線醫務人員”,也需細化。

由於優質教育資源是社會稀缺資源,對醫務人員的表彰獎勵也勢必會分等級分層次表彰,因此,如何避免相關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權力不被尋租,更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如何公平激励“疫”线医务人员?昆明还需理清这些“细节”

在市三院長坡院區確診病例隔離病區,醫務人員為患者檢查身體

有啥訴求?

望加強對傳染病防治工作支持力度

疫情發生後,傳染病醫院成為抗擊疫情的重要防線和陣地。但是,在醫務人員看來,傳染病醫院的建設卻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不論是硬件設施的投入,還是醫務人員的工資待遇,他們都希望得到提升。

市三院是昆明市乃至雲南省疫情防控的主力軍,昆明市確診的大部分患者都在這裡接受治療。因此,該醫院關閉了9個科室,用於救治確診患者和隔離觀察密切接觸者。市三院直接參與疫情防控的人員達900餘人。但因財政撥款金額只佔醫院總支出的3%,所以,醫院承擔的經濟壓力非常大。

“應對公共衛生事件就是我們的職責,大家都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去完成這項工作。我們經歷過非典、禽流感、登革熱等傳染病防治工作,再苦再累都沒有怨言,但我們更需要隊伍的穩定、人才的穩定。”市三院感染科主任黃瑛說。

作為傳染病專科醫院的主力科室,感染科承擔著60多種傳染性疾病的治療工作,但整個科室中只有主任黃瑛和護士長楊雪梅,是工作近30年的“老同志”,科室其餘醫務人員都在35歲以下,人才斷層明顯。

由於當前的醫療體制和財政撥款等多重因素影響,醫院、科室的收益決定了醫務人員的工資收入。感染科作為平日裡的冷門科室,醫務人員的工資收入是醫院各科室中較低的,即便是在職在編人員,平時的工資標準也低於其“檔案工資”。因此,有經驗的醫生往往選擇效益好的科室,甚至跳槽到其他醫院。所以,多名醫務人員表示,希望能提高傳染病專科醫院醫務人員的工資待遇,完善或擴大對傳染病醫務人員的專項補助,以穩定人才隊伍。

此外,與工資待遇相關的職稱評聘,也是醫務人員非常關注的焦點。儘管中央與雲南省出臺的政策中都指出,一線醫務人員在職稱評聘中優先申報、優先參評、優先聘任,晉升職稱、晉升崗位等級不受本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醫務人員參加疫情防治經歷可視同為一年基層工作經歷,但在一線醫務人員看來,其中一些措施還需要進一步細化。

劉貴明介紹,由於財政撥款較少,一線醫務人員晉升職稱、崗位不受結構比例限制後,相應工資待遇將會提升。但問題是,超出結構比例的相關人員,如果增加的工資待遇由醫院發,人員退休後與職稱、崗位相關的待遇還能否延續?

此外,在崗人員多事業編制少,是全國各大醫院普遍存在的情況。市三院的1500餘名醫務人員中,事業編制名額僅有630個。一線工作的很多醫務人員並沒有編制,這部分人員的職稱評聘工作以及相關待遇在退休後能否延續,如何做好同工同酬等相關工作也需要進一步細化。

為醫務人員購買商業保險,也是多名醫務人員內心期待的。在救治傳染病人工作中,醫務人員也面臨著感染風險,一旦感染將會影響其一生。儘管目前已有工傷認定體系,但是,劉貴明認為,多一份商業保險作為補充,不至於讓醫務人員陷入因病致貧的困境。

在記者採訪中,市三院的多名醫務人員都表示,疫情防控期間,醫院效益下滑嚴重。由於市三院是傳染病專科醫院,預計疫情結束後,短時間內病人數量難以恢復到疫情發生前的平均水平,因此,他們希望政府能加大對醫院的財政投入力度。

如何公平激励“疫”线医务人员?昆明还需理清这些“细节”

在市三院長坡院區確診病例隔離病區,醫務人員詢問患者恢復情況

有何心聲?

給予醫護合理尊重就是最好的獎勵

2月4日,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下稱“昆醫附二院”)的門診副護士長尹輝,作為雲南省支援武漢第二批護理醫療隊成員來到武漢,支援江漢方艙醫院。作為昆醫附二院護理組組長,在方艙醫院,她和隊員們共負責6個病區270餘張床位。針對方艙醫院的環境條件和患者特點,他們制定了嚴格的護理計劃,嚴謹、細緻、科學地採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配合臨床醫生做好每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尹輝說:“患者對我們都特別認可和依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價值感,而這也是在以前很少有的感受。”

醫務人員是戰“疫”的主力軍,而護士是醫院裡一個龐大而又不可或缺的群體。在這場抗擊疫情阻擊戰中,護士承擔了大量工作。她們是接觸病人時間最長、距離最近的群體,身心壓力非常大。相關數據顯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生中,50%以上為女性,一線女護士更是超過90%。

尹輝認為,護理的內涵很廣泛,不只是簡單地打針、發藥,護士每天和病人相處時間最多,也最瞭解患者的需求。護理學和臨床醫學都屬一級學科,但二者的發展卻不均衡。她建議,經此疫情,國家及醫院層面應出臺科學的激勵機制和創造相關平臺激發護士潛能,調動護士的積極性,不斷精進護理能力,同時鼓勵護士做一些臨床研發創造,讓護士形成長遠的職業前景規劃和專業價值感,這樣才不至於造成護理人才流失,才能在遇到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

如何公平激励“疫”线医务人员?昆明还需理清这些“细节”

醫務人員為患者採集血液

“尊重”是此次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反覆提起的一個詞,也是他們共同的訴求。“醫務人員是一群特殊的人,在疫情來臨時要衝在最前面;但我們也是一群普通人,也會累也有做不到位的地方,所以,不要神化醫生和護士,給予我們合理的尊重就是最好的獎勵。”昆醫附二院副院長、雲南省支援湖北第七批醫療隊領隊羅志勇說,希望通過此次疫情,能形成尊醫、護醫的良好氛圍,同時出臺一些政策保障醫務人員的安全,促進醫患關係良性發展。

持此觀點的還有昆明市人大代表、昆明眼科醫院院長段智寰,市三院感染科護士長楊雪梅。“非典時期,醫務人員被稱為白衣戰士、白衣天使,社會地位變得很高。可是,非典一過,社會上並沒有形成尊重醫務人員的風氣,醫鬧時有發生,醫患關係並沒有發生實質性改變。這些都是醫生的問題嗎?此次疫情過後,我們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法制建設和道德建設上形成尊重醫務人員、尊重科學的風氣。”段智寰說。

如何公平激励“疫”线医务人员?昆明还需理清这些“细节”

工作人員為小區消毒

有啥建議?

出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地方性法規

細化物資儲備防控措施獎懲條款

對於此次去湖北支援的醫務人員,昆醫附二院都有嘉獎,並擬推薦44人申報三等功。市三院也將表彰90名奮戰在防疫一線的醫務人員。

昆明市如何為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措施?朱紹坤建議,政府制定獎勵性政策時,應遵循合法性、合理性、程序正當、真實性和便民性的原則,要充分考慮該類政策對一線醫務人員的的整體適用性,以及是否實現了公平和實質公正。

對於“疫”線的醫務人員和基層工作人員,最迫切、最重要的是確保“疫”線醫務人員生命、健康不受損害。在此基礎上,政府制定一定的獎勵性政策十分必要,但也應因地制宜、因崗制宜,邀請社會公眾參與、集思廣益,根據不同行業從業人員的具體需求和各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制定。獎勵性政策可從獎金髮放、薪酬提升、榮譽頒發、職級晉升等多維度考慮。

段智寰認為,對醫務人員應注重物質獎勵,並解決長期困擾醫務人員的職稱、待遇等問題。“不能在宣傳過後,該解決的問題還沒解決好。”

如何公平激励“疫”线医务人员?昆明还需理清这些“细节”

昆明交警指揮車輛進行登記

楊慧建議,醫護人員的嘉獎可參照警察的形式,對錶現突出的幹部,對在疫情防控中承擔重要職能、貢獻突出的醫療機構、公共衛生事業單位等,按照付出、奉獻的不同程度,給予不同層次的表彰獎勵,對於犧牲的醫務人員也可評為烈士。

對此,昆明市公安局政治部表彰獎勵優撫處處長熊紅雯介紹,相比其他行業,公安機關的表彰獎勵制度較為完善,從公安部、公安廳、市公安局層面,都有相應的表彰獎勵機制。昆明市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後,市公安局啟動了戰時表彰獎勵機制,每週進行通報表揚,每半個月進行嘉獎。同時、公安部、省公安廳也啟動了相關表彰獎勵工作。戰時,表彰獎勵能增強民警的榮譽感,對鼓舞警隊士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市三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夏加偉看來,不論是醫務人員還是其他崗位上的疫情防控人員,不同崗位都有不同的風險等級。表彰獎勵應根據風險等級和付出作為評判標準,每個崗位都應產生先進,以此激勵士氣又能兼顧公平。

此外,李春光認為,對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還應反思在應對疫情工作各方面的得失。“我作為人大代表,準備提交立法建議,建議昆明市頒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對物資儲備、防控措施、表彰獎勵等,用立法形式進行固定。”儘管在國家層面有《傳染病防治法》等涉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法律法規,但法律條款不夠細緻,易導致各地在執法時出現偏差。如,各地封閉公路、徵用防疫物資時出現的問題。因此,昆明市應出臺條款較為細緻、具有可操作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並把違法行為的懲戒措施、對疫情防控人員的表彰獎勵辦法寫入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