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逆行者們的堅守,終會迎來戰"疫"勝利的哨聲

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逆行者們的堅守,終會迎來戰

放射科:你在前線奮戰,我們在後方應援

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醫院迅速進入緊張備戰的狀態,放射科也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貢獻自己的力量。科室有赴前線抗疫的醫生錢樹森,也有無數個在後方應援的放射科人,我們用不同的方式詮釋著醫者的責任與擔當。

一次"特殊"的維修

晚上21:30,放射科長時間超負荷運轉的發熱病人專用CT機器出現故障停機,值班技師鄒春華立馬電話聯繫工程師進行維修,一邊做好另外一臺CT機開機準備啟動應急機制。

正值春節期間,唯一留在成都的工程師李師傅放棄休假,冒著風險第一時間來到醫院。穿上用塑料垃圾袋做的"臨時隔離衣",開始了工作。

電腦聯機查詢故障,解決故障,時間一分鐘一分鐘、一小時一小時在流逝……只為機器明天能夠正常運行……終於奮鬥6小時之後,發熱病人專用CT機修好了。

值班技師鄒春華在另外一臺CT機為病人做檢查。為做好每個病人消毒隔離,每檢測一個病人,都要消毒一次,30分鐘後再接著做下一個病人。掃描、消毒、圖像傳輸、打片……還有6個小時才可以脫下這身防護服,中途不曾喝一口水,不曾去過一次廁所……下班時已全身溼透,他笑著說:"上一次班就是免費一次桑拿,減肥又健康。"我們在一線奮鬥的所有同事都是辛苦而樂觀。在這場抗擊新冠病毒的戰役中正是有這些普通、平凡"戰友"的堅持、堅守、付出,才能等到戰役勝利的哨聲!


兒科:勇敢的逆行者

2020年剛剛開始,"新型冠狀病毒"席捲了整個中國,醫務人員們奮不顧身衝在抗擊新冠肺炎的第一線,全力以赴阻擋病毒的蔓延,以愛心為病患送去溫暖與安心。

醫者的勇敢和力量

陳佳和顧星是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的兩位年輕醫生。

除夕,本應是一家人快樂地圍坐在一起,大街小巷飄蕩著年夜飯的香味,家家燈火通明。可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註定了這是不平凡的一天。當晚,陳佳醫生主動請戰加入臨床一線工作。她表示,作為一名醫者,去幫助需要關心的孩子和家長,只是履行責任和義務。直至大年初五,她都一直堅守在兒科門診和發熱門診的一線崗位上。缺乏睡眠和不規律的進餐,使她疲憊不堪。但她仍積極加入醫院首批提供的兒科醫生在線義診工作,常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加班到深夜,為患兒家長提供諮詢,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難以想象,正是這樣一位嬌小的女生,卻用行動展示了醫者的勇敢和力量,對她而言,少一個人被感染便是自己為"抗疫"作出的貢獻。

顧星,兩個孩子的母親,當疫情來襲時,她選擇了用雙手去呵護更多的孩子。春節期間全程在崗的她知道,作為一名醫生,需要她守護的患兒太多太多。白天,她在兒科發熱門診毫不畏懼,細心規範地完成每一次診療,關注患兒與家長的感受並安撫他們的情緒。夜晚,閤家團聚的時候,她還在醫院熬夜奮戰,將兒科門急診和發熱門診的制度流程完善、更新、再完善,確保患者順利就診,提高診療效率,不放過一個疑似病人。

疫情期間,大家雖然足不出戶,但是一樣可以在家吃著熱騰騰的飯菜,放鬆地聊天。而顧星每天吃著盒飯,忙起來吃飯也被遺忘了。記得一天中午,她將冷卻的盒飯放進微波爐加熱時,來了一位發熱病人。她立馬做好防護措施迅速到崗,小小的個子,身影卻那麼高大。

兩位年輕的醫生牢記希波克拉底誓言,疫情來臨,勇挑重擔。她們為了保護家人,主動實行自我隔離,已經很久沒有見過自己的父母、愛人和孩子了。夜裡他們在視頻裡相見,常常安慰家人不要擔心自己,卻為了家人沒有口罩而焦慮。第二天又看到她們精神飽滿地出現在門診,就這樣連續奮戰十多天……

年輕的醫者清楚自己的責任與擔當,感人故事常常在兒科門診上演。

護士的初心與使命

兒科護士長鬍莉敏在節日期間連續加班六天並配合醫院護理部的工作安排,臨時上了一個夜班。面對兩個孩子的思念和電話那頭家人的關心,她說:"大國面前無小家,戰役剛剛開始,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和黨員,我們有責任和義務頂在前面!"她們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迅速做好物資調配,與領導一起細緻討論、反覆試驗,優化工作流程。與物資部同志不斷溝通,落實兒科發熱門診的防護裝備,及時對科室同志進行自我防護培訓及考核,保證了兒科發熱門診的順利開診。

為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兒科門診護理組長、預備黨員何琴,雖在休假中,面對擴散的疫情,她主動向護士長提出上班申請,表示24小時待命。即使在家中也每日早起,隨時瞭解門診接診情況,上報防護用品統計表。大年初四得到緊急通知需要到醫院規範兒科發熱門診,她看了看熟睡中的孩子,向家人扔下一句"科室呼叫,我要回醫院!"便匆忙出門。

在院領導、科室主任、科護士長的帶領下,所有人以勇敢無畏、拼搏戰鬥、毫無保留、無私奉獻的精神,投入到全院全員防控新冠肺炎這場艱苦卓絕的鬥爭中。


文:放射科禚波、外宣辦彭媛媛;兒科李顏君、魯皓琳、唐黎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