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逆行,去採集生命之源

2月27日中午一點多,河南省鄭州南站高速口路邊,一輛裝有12萬毫升懸浮紅細胞、100個治療量單採血小板箱子的送血車,正靜候來自武漢的接應者。稍頃,一輛鄂A的血液運輸車從高速站口駛出、調頭、裝車、返程……

“受疫情影響,湖北臨床用血形勢更嚴峻,國家衛生健康委啟動了全國血液供應聯動保障機制,河南和湖南兩省負責保障武漢市血液供應。” 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黨委副書記劉偉峰說,第一批是1月22日調撥的。河南在確保省會城市鄭州臨床用血的同時,全力保障武漢用血,這背後,離不開一個“拼”字。

疫情來勢迅猛,1月24日,接到取消放假到崗抗疫的通知,該中心離崗職工迅速從四面八方趕回,全員到崗。但是,一道難題擺在了所有人的面前。冬季本就是獻血淡季,加之疫情影響,獻血人數斷崖式銳減。

如果僅靠吃“庫存老本”,同時兼顧支援武漢,根本行不通,疫情防控的同時,另一場“硬仗”也要開打——加大血液採集力度。

採血一線科室迅速行動,電話、微信視頻會議中,大家商定出幾個辦法,到社區宣傳、公佈24小時預約電話、分批次分時段獻血。

從大年初一開始,11輛採血車,3個採血點,全部開放,全天候接待獻血者。同時,群發信息,告知公眾血液中心面對的困難;緊急聯繫相關媒體,呼籲愛心市民捐獻……然而,疫情愈來愈重,困難一重接一重。

“我們拿著宣傳頁走過去,群眾看見我們眼裡就露出驚恐,示意我們不要靠近並連連後退……特殊時期,我們像‘病毒’一般。” 採血一科科長司天寧苦笑道。

然而感動也在不經意間出現,一次,一位陳女士獻完血後,並未下車,沉默地坐著,眼眶泛紅,採血員忙問她是不是不舒服。陳女士嚎啕大哭:“我15歲從武漢來鄭州,能為家鄉人獻點血,對我也是一種安慰,謝謝你們,給了我為家鄉人做貢獻的機會。”

僅靠寥寥數人獻血,著實不是辦法。啟動單採成分血應急團隊,給固定獻血者打電話、職工獻血等,為多采一點血,新辦法層出不窮。

一天多時間,採血二科的楊海燕群發了七千多條短信;打了幾百個電話,手指按鍵按得生疼,隱隱耳鳴,可每收到一個“同意”的回覆,她的幹勁兒油然而生。

張東海接到獻血邀請短信,頂著寒風,騎自行車20多里路趕到採血點獻血。但更多的獻血者卻出不來。該中心嘗試了好幾種辦法,由中心出文件,拍照傳給獻血者或提前出具獻血證明,當放行證的“路條” 或與獻血者所在地當地鎮政府或辦事處溝通,確保獻血者能順利出門、返回。同時,從自1月31日開始,每天兩輛採血車化身“黨建夜班車”,結束白天採集工作後,由支部黨員排班,開啟夜班模式,走向街頭,向市民宣傳無償獻血,提供免費化驗血型,測血比重等服務,堅持到晚上八九點才收車。

“確保獻血者安全、血液安全、我們的人員安全。”劉偉峰說,這三個“安全”是頭等大事。

這件大事工作人員落實起來,一點兒也不馬虎。給自己消毒,給獻血者消毒,給獻血場所所有儀器、物品、桌面、角角落落消毒,甚至獻血車下及周圍的一草一木也消毒。同時,採取“隔位獻血”,每位獻血者中間空一個位置,獻血車上最多三位獻血者。正因此,儘管獻血者人數少,但工作量和強度卻翻了幾番。

2月11日上午9點,鄭州市惠濟區毛莊村黨支部書記毛廣俊一家三口來到採血車旁。

“我們先到,村裡的黨員群眾分批次隨後到。”毛廣俊說,“這次我個人因為身體原因沒辦法獻血,就讓我愛人和孩子來了。”

他的話,讓採血人員心頭一熱。

毛廣俊和村婦聯主任邵秋霞不僅組織了65位黨員群眾,倆人還前後奔波,一趟趟跑,一個個叫,以控制人流量,確保獻一個走一個,一次安排兩三個人靠近徵詢體檢區。

活動持續了9個小時,一直到下午6點,共採集25200毫升血液。

血液採集的困境一點點突破,支援武漢的腳步便也持續前行。

“而且,中心聯合地市血站,克服重重困難,相互調劑血液,並根據武漢市血液需求,優先保障武漢醫療臨床用血。” 劉偉峰介紹。

截至目前,該中心已分五批共緊急支援武漢紅細胞40萬毫升、單採血小板450個治療量、RH陰性血液1200毫升。

如今,河南支援武漢的血液全部發往武漢各級醫療機構,挽救了武漢市數百名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李季 文曉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