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能進頂級外資投行的基本都是智商情商雙碾壓的天才

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s),簡稱投行,是很多金融人心目中的聖地。是與商業銀行相對應的一類金融機構,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併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一般來說,投資銀行是為公司、政府或者富人提供建議、籌集資金的機構。

能進頂級外資投行的基本都是智商情商雙碾壓的天才

舉個例子來說:“有一個投行菜鳥問,什麼是投行?”前輩拿了一些爛水果問他:“你打算怎麼把這些水果賣出去?” 菜鳥想了半天說:“我按照市場價打折處理掉。” 這位前輩搖頭,拿起一把水果刀,把爛水果去皮切塊,弄個漂亮的水果拼盤:“這樣,按照幾十倍的價格賣掉”。

在國內,人們習慣把投行分成三塊:外資投行、本土投行、中金。

其中,外資投行又分為兩種:大號的華爾街投行,俗稱為Bulge Bracket,包括大小摩,高盛,美銀美林,德意志銀行,瑞銀,瑞信,花旗投行部,匯豐投行部等;小號的投行們統稱叫Boutique。

對於很多人來說,進入投行意味著:高起點、高薪水、高社會地位。華爾街投行擁有高端的人才和關係網絡,他們給出的Pay基本都是Global Pay。第一年的非後臺部門的Entry-level的薪水基本在60W。今天信息挖礦師要扒開的,就是這些頂級外資投行的神秘面紗。

能進頂級外資投行的基本都是智商情商雙碾壓的天才

能進頂級外資投行的基本都是智商情商雙碾壓的天才

進投行到底有多難?每年暑假,摩根士丹利暑期項目提供的分析師和助理崗位都會收到大約90,000份申請,但錄取率不到2%;高盛的錄取率同樣低得可憐,錄取率2.06%。相比之下,哈佛5.9%的錄取率已經算很高了……

所以能進入頂級外資投行的基本都是智商情商雙碾壓的天才,堪稱為開掛的頂配~~

從硬件條件看,他們一般是:

● 名校畢業,背景優良,美國名校參見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國內名校基本只看清北復交,最好是理工本科+金融碩士;

● 通過CPA,CFA,ACCA或各種司法考試;

● 擁有豐富的投行實習經歷,律師事務所經驗,會計師事務所經歷等;

● 好到爆的英語能力,託福110以上。

再看看軟性標配:

● 天生的領導力,看著就像一個成功人士;

● 即使面對大人物,也可以自信得體;

● 善於從新角度/多角度分析問題;

● 出色的銷售能力、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

● 背景很深,可能是政府部門高層或上市公司高管的親屬;

● 善於給未來做計劃和分析風險。

但是,即使具備了以上條件,可能你還是進不了投行哦。一般來說,由於投行很多時候是要去見高級客戶的,所以他們還會看長相,主要看氣質,關鍵在顏值。這個也很重要。

此外,投行更喜歡多才多藝的應聘者,因為那意味著“令自己有趣",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承受住投行巨大的工作壓力……

年薪百萬的他與早睡早起的夢

大家都知道,投資銀行是個高薪資高回報的行業。在美國人均收入不到4萬美元的時候,高盛人年均薪酬就超過了70萬美元。高盛、摩根斯坦利等投資銀行每年往往淨收入的大約一半都用在了員工薪酬上……即便在國內,進入投行,也意味著起薪就能達到幾十萬。這對於打工者來說,收入簡直在金字塔的頂端,難怪大家都對金融行業趨之若鶩。

《親密敵人》中曾經對投行的高工資有一個略微誇張的表述:"我們這種人就不值得同情,工作三四年,年薪幾百萬,住的都是五星酒店,坐的永遠是商務艙,我們就不應該睡覺!"

投行的員工每天必須大量瀏覽《華爾街日報》、《財富》、《商業週刊》等大量專業財經報刊,關注來自各大網站的最新金融報道,對這些信息進行仔細研讀、消化和吸收,並將自己對信息的領悟與見解傳遞給客戶。

能進頂級外資投行的基本都是智商情商雙碾壓的天才

此外,投行的等級制度特別森嚴。一般進入投行的職位都是從分析師(analyst)開始,基本上得熬三年左右,才能做到助理的職位,然後要再熬大約三年半的時間,才可能升至副總裁。

分析師的工作最辛苦,幾乎全年都要無休止加班,所有髒活累活都要做。做調研、準備材料,改PPT,寫Memo,打文件,做pitchbook,給老闆深夜送招股書等等。黑莓不離身,一天七天幾乎都在工作,熬夜通宵是常事。平均每週需要工作100個小時,誇張的時候120小時也要扛下來。

分析師升到助理後會好一點,工作時間80小時左右,升到副總裁後生活節奏可以接近常人,如果能升任合夥人,就立馬變身超級鑽石王老五了。

關於投行圈的“早睡早起”,金融圈裡有一個流傳已久的噩夢“the magic roundabout(神奇旋轉木馬)”:早上7點鐘,的士司機會在銀行樓下等你,帶你回家,等你上樓洗個澡,再把你帶回公司。這就是投資銀行兼併重組部門的生活寫照。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圈內人分享的真實投行人!

——5點左右

從睡夢中醒來,腦中浮現著各種信息。

——7點

起床,洗漱,吃早飯,期間還會瀏覽前天的外盤情況,主要是國際市場的一些主要指標,比如收盤漲幅、成交金額、活躍板塊以及國際重大政治、經濟消息。

——7點半

出門上班。

——8點

進入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瀏覽國內外各大主要財經網站、報刊、雜誌,其中還是以網站為主,主要是為公司晨會做準備。

——8點35分

公司晨會準時開始,討論當天最新的宏觀政策,關注最新的財經和市場動態,討論大概持續一個小時。

——9點25分

交易員在股市集合競價時間已經到崗,如果需要下單,那他會留下繼續討論。

——9點30分

股市開盤,他除了看盤之外,管理投資組合、看研究報告等事情要同時進行。

——10點30分

上市公司的研究推薦會,或是內部推薦,或是外部推薦,還包括一些行業的推薦。

——11點30分

中午收盤,約感興趣的研究員或基金經理中午一起吃飯,小範圍交流一下,多會談談當天或近期的市場。

——13點

回到公司辦公室,繼續看盤或者看報告等工作。

——14點

上市公司調研,以到該公司上海分公司調研為多。

——15點

回到單位,每天的工作重點不同,包括重點公司討論、週會、市場部交流、行業討論等,這個一般都要兩個多小時。

——17點30分

按照公司規定是下班時間,但自從入行開始,幾乎從沒有按時下班。

——18點

有時是和同行和圈內人士一起吃飯,交流近期的市場熱點和關注重點,更多時候是看白天選的一些內容不錯、篇幅較長的研究報告,這時比較清靜無人打攪,可以專心仔細研讀。

——20點

回家,一般都會上網看上市公司公告,因為交易所這個時間就會披露新的公告了,尤其重點關注重點行業和重點公司的最新消息。

——24點:

休息。

除了日夜顛倒的工作,投行狗們還經常要各種出差。但是如果你以為他們的出差是度假,那就大錯特錯了。一般來講,他們的日程包括:提著大量文件參加各種會議、研討會;在餐桌上與客戶博弈;回到酒店撰寫報告;趕到機場奔向下一個出差地點……

迴歸選擇外資投行工作這個話題,信息挖礦師覺得,很多時候工作就像找對象,適合自己的可能才是最好的。

因為他們最注重的是能夠有機會與一群超級精英共事,而扁平、共識驅動的合作文化更是錦上添花。正如高盛的CEO勞爾德·貝蘭克梵說:“你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人,但我們這裡一定是由聰明的人、有趣的人和對世界好奇的人所組成的最強組合。”

能進頂級外資投行的基本都是智商情商雙碾壓的天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