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新能源先驅、不為洋垃圾“擦屁股”、中國環保綠色科技引外媒稱讚

——中國:從環境汙染到環保領域的新晉模範生

第25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西班牙馬德里落下帷幕。在為期兩週的時間裡,196個國家就環保問題進行談判和磋商,以便積極應對全球環境危機。期間,人們在對以美國為首的阻撓者感到氣憤的同時,也對中國在環保道路上的鉅變刮目相看。

近日,奧地利《信使報》大篇幅介紹了中國在環境保護領域的成就。文章稱,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29%,遠遠超過排在第二位的美國(14%)和歐盟(不到10%)。中國曾經為經濟發展付出了環境的代價,嚴重的環境汙染迫使中國政府轉變思維,中國正在經歷一場環保領域驚天動地的鉅變。


新能源先驅、不為洋垃圾“擦屁股”、中國環保綠色科技引外媒稱讚

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圖片來源:憂思科學家聯盟

中國新能源項目

《信使報》高度評價了以下三個中國新能源項目:

騰格裡沙漠光伏集成區:全國最大的沙漠光伏電站,可謂是沙漠中的“太陽能長城”。目前的光伏集成區在開發新能源的同時,積極探索沙漠旅遊業,並且將節能、沙漠治理和綠色農業相結合。

三峽大壩: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大壩位於湖北省宜昌境內,雖然自建成後也引發了一些爭議,但是其巨大的防洪和航運能力,也為我國的水利發電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

西電東送:中國西部有巨大的風能資源,但人口和工業密集區遠在幾千公里以外的東部,目前中國的“西電東送”工程將電力從西部輸送到東部各省份。

煤炭與新能源發展

文章稱,目前中國的發電量已經遠遠供大於求。世界一半以上的煤產自於中國,四分之三的核電也來自於中國。二十多年來,巨大的生產能力已經遠遠超過中國的居民和國內工業企業的能源需求。

中國環保狀況的轉變也經歷了一個艱辛的過程,早在幾年前,中國很多城市還飽受環境汙染的痛苦。以首都北京為例,北京生活著2000多萬人,由於供暖、汽車尾氣和火力發電等原因,空氣受到嚴重汙染,這迫使中國政府下大力氣治理環境汙染。

“雖然中國60%的能源來自於火力發電。但是長期以來,中國也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不斷努力嘗試,現在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已經處在領先地位,其中既包括風能、太陽能全球總生產量,也包括國內風能和太陽能的設備安裝數量。”奧地利格拉茨大學環境生態中心的斯特凡·施萊歇爾說,同時,他還強調中國也在大規模的拆除火力發電站。

綠色科技與可再生能源

每次有關環保的討論上總有一個議題不可避免——中國是世界上溫室氣體的最大排放源。此前進行的聯合國環境大會上,中國也是談判桌上的重要國家之一。

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4億人口)是世界上溫室氣體最大的排放源,產生了全球29%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遠遠超過排在第二位的美國(14%)和歐盟區(不到10%)。


新能源先驅、不為洋垃圾“擦屁股”、中國環保綠色科技引外媒稱讚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和目標,圖片來源Engery Brainblog

但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商。僅去年,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站建設增長率達到30%,這個數字比OECD國家的總和還要多。特別要指出的如三峽大壩項目,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其發電量是奧地利多瑙河上的11個發電站發電量總和的6.5倍。

共享經濟出行方式

環境汙染迫使中國轉變發展思維,實際上正是因為在中國許多特大城市,由於供暖、汽車尾氣和火力發電等嚴重汙染了空氣,人們已經無法正常呼吸。在中國十分流行的共享經濟出行方式,也為環保做出了極大貢獻。

電動自行車和電子滑板車已經成為了大城市人們出行的首選,出門打開手機掃一掃,就能打開一輛自行車或者電動車,幾分鐘就可到達距離最近的地鐵站或者商場,最大程度的解決了人們最後一公里出行難的問題。很多出租車和公交車也已經換成純電力驅動車。

施萊歇爾繼續談到,中國對於私家車的規定參數也比歐洲的汽車行業要嚴格的多。中國,作為巨大的汽車市場,已經迫使歐洲的汽車製造商在這方面做出改變。未來中國的電動車必將席捲全球。

垃圾分類精神融入生活


新能源先驅、不為洋垃圾“擦屁股”、中國環保綠色科技引外媒稱讚

世界垃圾產量前十大國家(萬噸)


新能源先驅、不為洋垃圾“擦屁股”、中國環保綠色科技引外媒稱讚

世界各國人均生活垃圾產量與人均GDP

儘管中國的人均垃圾產量很低,但是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中國一直是世界垃圾生產大國,也一直為歐美髮達國家處理垃圾。自2018年起,中國開始拒絕進口廢塑料等外國垃圾,不再為歐美髮達國家“擦屁股”。像日本和澳大利亞等都曾為了迅速恢復經濟,節約本國資源而進口過洋垃圾,但隨著這些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和環境問題日趨嚴重,也就逐漸叫停了垃圾進口。中國目前的狀況和曾經的日韓十分相似,處理洋垃圾給中國的環境和一部分人口帶來了不可逆轉的危害,中國政府為了保護環境和人民的健康,從2018年開始停止進口洋垃圾,並推行垃圾分類。

另一方面,北上廣深等城市相繼出臺法案,從試點到推廣,從倡導到強制,中國的垃圾分類政策將打開環境保護的一扇門,從個人和家庭做起,將垃圾分類與積分和罰款掛鉤,讓每個人都積極參與環境保護。

據“新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結果,中國很有可能提早9年實現巴黎氣候峰會上的環保目標。中國也已經準備好向世界上其他沒有完成既定環保目標的國家,兜售自己的綠色科技理念。可以說,中國已經從一個環保領域的“後進生”一躍成為“模範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