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心理學李玫瑾教授:給孩子報培訓班的3條意見,看完覺得很受用

“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相信這是許多父母,在大城市為孩子打拼的一句口號。我們身邊有許多的家長,從小就給孩子物色了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深怕錯過了孩子發展的關鍵時期。

可是,常常事情又是事與願違的。

我們經常聽到,許多父母抱怨在孩子的教育上,花費了太多的錢,卻沒有見識到良好的培養效果。這樣的錢真的是白花了嗎?

前段時間,看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的視頻講座,這裡我們總結出給孩子報補習班,需要注意的3個要點。

心理學李玫瑾教授:給孩子報培訓班的3條意見,看完覺得很受用

01 給孩子報班的話,最好不要超過2個

原因很簡單,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大人的時間也是有限的。

李玫瑾教授提到:在以前,像課外輔導班、興趣班這樣的事情,其實都是由教育系統決定的。比如60年代的時候,我們的學校裡本身就會有很多的興趣班,比如:舞蹈、繪畫、乒乓球等。

但是,現在這件事,慢慢就變成了我們家長做決定的一件事。

家庭尋求我們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是件好事。不過教授更建議,從全面成長的角度,給孩子報班,要報一些學校裡所接觸不到課程,這樣學起來才會更有價值一點。

而且,學就要精。量少更容易堅持,也更容易形成最後的素質。

每個孩子,每個年級階段,都會他自身的發展特點,像搶跑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最不可取的。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家長一定要學會陪孩子玩。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陪伴,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習慣,更重要。

有的家長給孩子報的補習班,因為離家太遠,孩子沒說累,父母先堅持不住了。也就不容易養成孩子學習上,從一而終的品質。

心理學李玫瑾教授:給孩子報培訓班的3條意見,看完覺得很受用

02 孩子的學習選擇上,要學會動靜結合

這樣做的好處,不僅是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多方面優勢特長,還有利於孩子形成孩子良好的性格特質。

像現在的家長,多數對孩子的體育特長和藝術特長,也都比較重視。

一位海淀家長,曾談起自己孩子7歲前的報班心酸史,3年花了十幾萬,孩子又是學鋼琴又是學畫畫,期間還附帶上一些了英語、數學啟蒙班等。

但這個暑假,她打算讓孩子去學游泳,孩子死活說累不想學。

這樣的情況,有的家長說,當父母的得狠心,還得逼一把孩子。而有的父母又說,報班這件事,還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和選擇。

其實兩者說的都對。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也提到,如果孩子對學習的內容本身不喜歡,那麼這樣的學習過程,對孩子就是一種煎熬。孩子的厭學情緒,就是這麼來的。

但是從孩子全面成材的角度,我們大人一定是想為孩子的將來發展,提供多種可能性的。所以李玫瑾教授建議,家長一定要學會“動靜結合”的方式。

比如今天孩子上的是足球課,那麼接下來最好是安排一個,比較“安靜”的課程,比如閱讀、繪畫之類。這樣孩子的大腦和身體,才能得到輪流的充分式的休息。

同時,這樣也能促進孩子更多方面能力的成長、發掘。

心理學李玫瑾教授:給孩子報培訓班的3條意見,看完覺得很受用

03 如何辨別培訓班的選擇,是否正確

李玫瑾教授坦言,如果孩子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能夠和培訓班中所學到的知識,比較相吻合。那麼就說明家長的選擇,是相對正確的。

在孩子成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把孩子當做“發展中的人”來看待。

教育的力量在於堅持,而不是看一時間的成績。我們教育孩子,不是希望他們獲得18歲時候,考大學的成功;而是希望他們將來一生的道路上,能找到自己所愛,所幸福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講究教育一定要讓孩子養成習慣,形成興趣,掌握能力。這些遠比某一節課堂上,孩子收穫的知識,對其一生來說,要更加寶貴的多。

關於孩子報補習班,你有什麼想說的?如果是你,你會捨得一年給孩子報上萬塊錢的補習班嗎?

我們希望,在這裡,能聽到更多家長的聲音。

這裡是@來川學習方法 ,關注我。我們一起研究教育問題,探索更高效的學習教育方式,幫助孩子在學習成長中,找到幸福感! 

精彩文章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