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心理學博士洪蘭:母親是家庭的靈魂!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母親?

夜已經很深了,可是李紅卻睡不著,半個小時前,她在手機上看到了這樣一段話:

“有問題的家庭結構,常可歸到一種模式上:一個焦慮的母親,一個缺席的父親,和一個有問題的孩子。”這是她的一個同事在朋友圈裡發的,底部還標註了來源,原話是武志紅老師在自己的一本書裡提到的。

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李紅一下子被震驚到了,這不正是說的自己家嗎?

作為一個母親,她確實一直很焦慮;而兒子的父親,也確實整天忙在工作上,沒有什麼時間來照顧這個家;至於兒子,也確實是一個有問題的孩子,至少身邊的不少人就對他頗有微詞。

想到這裡,李紅甚至覺得,同事發的這段話,不會就是專門給自己看的吧。當然了,這應該是不太可能的,她與對方並不怎麼熟,而且自己家的情況,恐怕對方也未必瞭解吧。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極有可能是因為同事自己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如此看來,這恐怕就是普遍的現象了。


這真的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嗎?相信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因為大多數人,都只會侷限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尤其是許多從來沒有當過父母的,更是無法理解當父母的苦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種現象不少見,否則的話,武志紅老師也就不會刻意地提出來了。

事實上,母親的焦慮,已經引起了很多專家的注意,這些年來,關於這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之所以專家們如此關注,就是因為母親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學博士洪蘭:母親是家庭的靈魂!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母親?

☞母親對家庭有多重要?

  • 母親是家庭的重要支柱

咱們常常說,父親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這固然沒有錯,可是這種說法,卻常常忽略了母親的作用。

事實上,一個家庭單靠一根柱子,是很難完好地支撐起來的,而母親就是讓家庭保持完整,並積極前進的另一根“頂樑柱”。如果沒有母親的忙裡忙外,家就不再是家,這一點,相信那些失去了母親的人一定會感同身受。

比如《我和狗狗的十個約定》這部電影裡,主角的媽媽因為癌症去世之後,她與父親就頓時覺得家庭不完整了,不再像是一個家了,甚至做飯都成了老大的難題。

心理學博士洪蘭:母親是家庭的靈魂!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母親?

  •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臺灣的一名心理學家洪蘭博士就曾經說過,根據人類的演化規律可以看出,母親才是一個家庭的靈魂所在。如果母親快樂了,那麼整個家庭也就跟著快樂起來了;而如果母親焦慮了,那麼整個家庭也將同步陷入焦慮之中。可以說,母親就好像是家庭的情感開關一般。

然而,也正是因為母親對家庭是如此的重要,身為母親,往往會感受到很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一旦無法及時地釋放,就有極有可能引發焦慮。

心理學博士洪蘭:母親是家庭的靈魂!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母親?

☞母親總是會焦慮

  • 誇大孩子的問題讓母親更焦慮

卡倫.霍妮曾經在自己的一本書裡面提到這樣一個小事故:有一位母親,突然發現孩子的身上長出了一些小丘疹,便立馬擔心得不行,甚至覺得孩子快要死了,而這種擔心,也讓這位母親變得很焦慮。

在一些人看來,故事中的那位母親,似乎有些神經質了,或者至少是過於誇張了。然而如果站在母親的角度來看的話,卻又很正常,因為大多數母親總是會誇大孩子身上的問題,這就是所謂的關心則亂

心理學博士洪蘭:母親是家庭的靈魂!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母親?

  • 不信任孩子讓母親更焦慮

還有很多母親,她們對孩子非常不信任,覺得孩子太小,很多事幹不了,所以總是會在各種事情上越俎代庖。

這不但直接增加了她們的工作量,而且也會因此產生深深的焦慮感。一方面,各種額外的任務會給她們帶來額外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會因為覺得孩子總也長不大而感到擔心。

然而母親的焦慮,卻只有她們自己親自去承受,而且也不能逃避,因為一旦做了母親,就沒有回頭路了,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一切壓力。

在日劇《母親》裡,就有這樣幾句臺詞:“為人父母是沒有開關的,所以沒有辦法開啟或關閉,一日為父母,就必須終身為父母。不管你過去是什麼樣的人,都必須要成為一個叫做父/母親的人格。”

所以說,一旦當上了母親,那就只能認命了,但這不意味著一定無法擺脫焦慮的困擾,事實上,有一些辦法,就可以化解母親的焦慮,或者至少讓這種焦慮減少產生。

心理學博士洪蘭:母親是家庭的靈魂!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母親?

如何成為一個不焦慮的母親

①與孩子做朋友

哲學家周國平曾經說過這樣的話:“為人父母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夠與孩子做朋友。”周國平的話,其實就給母親們提供了很好的啟發,那就是如果你能夠把孩子當成朋友,焦慮感自然就會少很多,因為朋友常常會給人帶來歡樂。

②信任孩子

對孩子抱以充分的信任,也能夠讓母親們的焦慮感大大下降。因為當你信任孩子的時候,自然就會在許多事情上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

這樣一來,一方面,你可以省去很多麻煩,從而減少因為這些麻煩而帶給你的焦慮;另一方面,孩子得到了鍛鍊,變得更有能力,作為母親,也會覺得很欣慰,從而抵消內心的焦慮感。

心理學博士洪蘭:母親是家庭的靈魂!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母親?

③尊重孩子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母親應該重視孩子的人格,要以平等的態度去和孩子交流。這樣不但可以像周國平老師所說的那樣,與孩子做朋友。而且也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尊重,孩子的心理也會更健康、更樂觀。

而這種樂觀的心態,就會反過來對母親產生正面的影響,從而讓她變得開心起來,原本積存的焦慮感,自然也就得到化解了。


只要母親不再焦慮,家庭就會更有希望,孩子也會更健康更順利地成長。而這樣的母親,才是真正優秀的,才可以被稱作“好母親”。

心理學博士洪蘭:母親是家庭的靈魂!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母親?

今日話題:身為母親,你有沒有感到焦慮?平時又是怎麼化解這種焦慮的?歡迎為大家分享你的看法和經驗。

————————————

我是綠葉媽咪,帶著我的三歲寶寶一路成長一路分享。

每日分享育兒知識,和我一起做個好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